摘 要:近幾年,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為了進一步優化勞動監管水平,要積極整合勞動合同法中的相應內容,確保能按照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約束具體工作。本文分析了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并對優化措施提出了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34-01
作者簡介:李娜(1987-),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學士,東營市河口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四級律師,研究方向:勞動合同法方面。
所謂經濟補償金,就是指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后,要結合法律要求對勞動者進行一次性支付勞動經濟補償金額的行為,要想發揮其實際價值,就要對具體范圍進行集中約束和管理,確保用人單位能主動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從而形成更加和諧化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一、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
第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用人單位的經濟運營管理現狀,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在用人單位出現失誤、違法經營或者是經營發展違法行為時,勞動者主動要求終止合同,此時用人單位就要依據勞動合同法中的相關內容給予勞動者應有的經濟補償金。用人單位所涉及的違法經營活動或者是違法行為包括沒有依據勞動合同約定而完成薪酬給付、沒有按照勞動合同完成繳納社會保險、經營活動超出國家安全要求和范圍等,這些都被稱為違法行為,此時終止勞動合同都需要對勞動者進行賠付。
第二,用人單位在是用人過程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后同意解除勞動合同的關系體系內,用人單位是主動一方,此時就需要向勞動者提供經濟補償金。一般而言,這一情況的出現都是以用人單位主動終止勞動合同的前提和基礎的,若是勞動者提出要終合同,則屬于勞動者請求離職,這種情況用人單位并不需要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第三,在勞動關系結構追蹤,用人單位因為非過失性因素勸退勞動者,其中主要包括勞動者患病或者是勞動者出現非工傷負傷等現象,因為在既定的時間限定內不能從事相應工作,或者是在經過一系列培訓后依舊不能正常工作的,此時用人單位要選擇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或者是承擔一個月的薪酬,此時和勞動者商定終止合同。結合以上的分析和判定,在勞動關系體系內,勞動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用人單位在經過一系列努力后做出了相應的挽救方式,但是依舊不能引導勞動者成為勝任相應崗位的人員,就需要用人單位有效均衡其中的利弊,并且終止勞動合同。但是,因為要合理化管控用人單位以及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此時的用人單位需要支付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在用人單位結合相應法律法規進行經濟性裁員決定后,就會和勞動者形成終止勞動合同的關系,此時,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提供相應的經濟補償金。一般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式,1)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力降低,需要進行產業升級或者是關鍵技術搞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技術取代人力資源。2)企業為順應市場變化轉變傳統經營發展結構,需要完成人才技能轉型。3)變更勞動合同后減少企業職工。因此,用人單位在經濟裁員工作體系內,并不是因為勞動者自身存在工作失誤,而是迫于現實要求,為了企業全面可持續發展以及更多人群的利益終止合同的,此時就要培養裁員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內結合勞動合同法中的相應規定,在勞動合同期滿后終止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擅自改變勞動合同條款進行續約,但是勞動者不同意續約的情況下,需要給付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賠付。但是,若是用人單位愿意續約,并且維持相應條款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勞動者出自個人理由不愿意續約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沒有法定義務需要給予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另外,若是用人單位不愿意續約且沒有尊重勞動者意愿終止勞動合同的行為也要支付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第六,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關系結構中,若是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布破產,此時用人單位的營業執照被吊銷,主動借助遣散的方式和勞動者終止合同,就需要給付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金。并且要奉行勞動合同法中的相應規定,建立完整的監管機制,從而提升合同權益的判定效果。
二、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完善措施
在對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進行全面分析后發現,要想保證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能形成良好的關系,就要建構完整的資金監管機制和管控體系,確保能發揮法律約束力,提升勞動合同法監管工作的力度,從而促進我國勞動關系形成和諧化發展的環境。在現階段的基尼補償金制度體系內,針對的是固定期勞動合同、非固定期勞動合同和完成工作內的勞動合同,基于此,用人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對應的管控機制,確保能夯實經濟補償金管理結構,從而避免勞動合同人為短期化的問題,形成和諧化社會勞動關系,為勞資管理結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水平全面進步的時代背景下,現代企業要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并有效結合勞動合同法中的相應規定,建立完整的保障機制和管理權益,并且要依法經營,有效處理勞動合同解除和終止的情況,避免經濟補償金不能及時下發造成的勞資惡劣問題,提升管理水平,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和全面進步。
[ 參 考 文 獻 ]
[1]陳得雄.我國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制度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07):116-117.
[2]張田田.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適用范圍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12):285-286.
[3]閆斌雁.淺析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問題[J].法制博覽,2016(27):193+192.
[4]楊薪意.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制度[J].中外企業家,2015(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