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際社會的發展,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在我國當前的戰略部署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為了加強我國與周邊各國的緊密聯系,從而實現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在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過程中,需要依靠相應的條約法規來相互制約,各國要遵循相關國際法的規定,進行有效的貿易往來。本文就將針對“一帶一路”與國際法規則的新方向進行簡要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法規則;新方向
中圖分類號:F125;D99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49-01
作者簡介:王菁(1981-),湖北恩施人,碩士,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法。
“一帶一路”的發展倡議是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外交場合中所提出的倡議,它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偉大構想。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行,能夠促進國際之間的商貿合作與交往。而在其實行的過程中,必定要受到國際法的制約。國際法就是為了約束國家的行為與習慣而產生,通過國際法的有效提出能夠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發展。當前形勢下,勢必要考慮“一帶一路”與國際法規則的新方向,以達成國際之間更好的商貿合作。
一、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首先,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它們都是為了促進國際之間更好的合作而提出。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提出,能夠深化我國與其它國家的商貿合作關系,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穩步的發展。同時,國際間的商貿合作離不開國際法的約束與管理,當前形勢下,各國都以國際法作為與其它國家進行經濟貿易合作的基礎和手段,因此,它的提出有效的促進了國際間經濟貿易合作的自由與公平交易,其理念與“一帶一路”相符合。其次,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原則是保持一致的。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致遵守著國際間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五項原則的理念與國際法是一致的。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與各國建立了友好的經濟貿易往來關系,一直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從而遵循著不干預和不破壞他國政治的商貿交易原則,從而樹立起了較好的國際形象,并與各國建立了友好的貿易關系,維護和穩定了國際秩序。
二、“一帶一路”與國際法規則的新方向
(一)推動我國國際法體系建立
在“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中,要不斷推動我國國際法體系的建立,幫助我國加深對國際法的研究、認識與理解。我國一直以來堅持著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說明我國在實行“一帶一路”構想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這也與國際法的要求相適應。而其他國家在與他國進行國際貿易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對他國內政進行武裝干預和支持,這些行為都違背了國際法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國在進行“一帶一路”的倡議構想時,要積極發展一些對我國友好的親中國家的經濟,對于競爭意識較強的國家,要采取公平的競爭手段,實現雙贏。同時,通過“一帶一路”與國際法的有效結合,構建屬于我國的國際法體系,從而完善我國對國際法的研究,加深對國際法的理解。
(二)廣泛吸收立法參與者
我國希望通過“一帶一路”的倡議構想,建立國際新秩序,因此,在簽訂相關立法條約時,要充分考慮和尊重各國在人權和宗教等問題上的差異性,確保條約能夠在各國的公平與公正的環境下順利實行。在我國國內的相關企業稅收協定等法制體系的完善上加快速度,以促進我國國內企業更好的向國外發展。同時,還要制定國際法的相關機制,通過相關司法機關與科研組織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吸納高素質、高水平的立法人員,將國際法進行更好的完善,使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從而加速“一帶一路”構想的不斷推進,在國際環境中建立良好的立法環境,維護穩定的國際秩序。
(三)吸收并借鑒國際問題經驗
對于國際法規定的海洋秩序,確保航行自由一直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中的原則之一。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有些國家經常性的在航行自由的原則上對我國的海軍和島嶼進行多次挑釁和攻擊。根據國際法的相關規定,基于這種情況,我國有權擴充軍事力量用來確保我國島嶼與海域的領土權,保證我國的海外經濟貿易中的安全利益。另外,在國際法中明確對海外僑胞的保護原則。因此,在實行“一帶一路”構想的同時,我國要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對于國際問題的解決辦法,以此來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的構想。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的提出與國際法的理念相適應。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理念的帶領,不斷進行國際法的完善與實踐,并通過將“一帶一路”與國際法的有效結合,在減少附加政治條件和包容式的發展模式下,促進國際間更加良好穩健的經濟貿易合作關系,從而保證世界經濟向著更加繁榮穩定的方向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李鳴.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研究[J].法學雜志,2016,37(1).
[2]楊光.基于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7,(24):257.
[3]劉宏帥.一帶一路區域一體化的國際法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7(33).
[4]楊天奇.國際法與“一帶一路”的若干研究論述[J].法制與社會,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