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雪 李俊偉
摘要:本文以紐馬克語義翻譯理論和交際翻譯理論作為指導,具體探究了外刊《經濟學人》翻譯的翻譯策略,主要研究譯者如何在保存源語言風格的前提下,克服語言障礙,有效翻譯源語言所包含的信息,從而更為中國讀者接受。本研究通過實例具體分析,指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以目標語讀者作為核心,通過意譯、直譯、改譯等多種翻譯方法,發(fā)掘源語言中所攜帶的文化負載詞,并以目標語讀者的反應為準繩,準確傳達文化意義,從而達到更好的翻譯效果。
關鍵詞:紐馬克;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翻譯策略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中國讀者了解西方世界政治文化現(xiàn)象的渴望也在不斷增強,在英語學習方面,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達成語言上的初步交流,同時也在越來越多地探尋西方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核。《經濟學人》是全球知名雜志,蘊含了豐富的語言特色和人文背景,對于經濟學人雜志文章的翻譯,不僅可以增強英語語言能力,更能進一步了解西方主流社會的行為邏輯和思維邏輯。因此,本文將以紐馬克語義翻譯理論和交際翻譯理論為框架,結合對《經濟學人》雜志的部分文章的翻譯實踐,探究外刊翻譯中所可能遇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紐馬克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概述
1981年,紐馬克在《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書中闡述了自己的翻譯理念,正式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一新理念。不同于之前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紐馬克采用了二分法來為翻譯中出現(xiàn)的困難提出了嶄新的思路:紐馬克以源文本的功能為標準,將源文本分為三類。第一種是“表達文本”,其主要功能是傳達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達文本”又可以進一步分為三類:(1)嚴肅而富有想象力的文本,如敘事詩、故事、小說和戲劇;(2)某些學科權威所寫的敘事性文本,如政治演講和文件、法令、法律文件、科學技術、哲學和其他專業(yè)性的文本。作品;(3)自傳、散文、私人信件等;第二類是信息性文本,其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這類文本可以涵蓋學術論文、技術術語、科普讀物、藝術讀物、新聞報道等多種主題,第三類是以讀者為核心的勸說型文本,主要包括各種說明、宣傳性文本、廣告、通知等說服性文本。所謂“勸說性”一詞是指喚起讀者以源文本預設的方式做出反應、思考或感受(Newmark,1988)。因而,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根本不同在于語義翻譯側重于信息內容的傳遞而交際翻譯跟側重于信息傳播的效果(林小芹,1987)。
交際翻譯理論和語義翻譯理論按照翻譯的出發(fā)點不同,其主要功用也不盡相同。他認為“語義翻譯”是忠于作者、充分表達作者本意的翻譯,在目標語言內部結構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再現(xiàn)源語言的風格和意譯。而交際翻譯是指是忠于讀者、易于讀者接受的翻譯,其目的在于讓目的語讀者享受到原文讀者的閱讀感受,而翻譯本質上是一種交際行為,因此交際翻譯在翻譯手法上更為靈活多變,在翻譯過程中所受到的桎梏相較語義翻譯也更少。如上文描述,紐馬克按照文本的功能將其分為三類,在第一種涉及到政策法律文件時,為了確保源語言作者意志的流通,譯員將按照語義翻譯進行直譯,因此,翻譯的天平將不得不傾斜于源語言作者。而第二種信息型文本和第三種勸說性文本時,可以根據(jù)源語言文本的具體特征,意譯和直譯并舉,語義和交際齊出,在面對原文中的文化負載詞時,甚至可以采取目標語文化中意義類似的對等詞代替,其目的就是在于讓目標語讀者能夠充分接受源語言信息以期達到交流的目的。
在翻譯過程中,作為紐馬克翻譯理論的二分法,無論是交際翻譯還是語義翻譯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動態(tài)中熟練掌握翻譯理論,在處理較為復雜的源語言文件時,譯者應該把握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的輪流使用(原虹,2003)。
二、外刊《經濟學人》語言特點
究其本質而言,《經濟學人》作為一種以刊物形式出版的新聞刊物,其語言特點簡潔明快,以傳遞信息為第一要務,與國內刊物相比有以下特點。
(一)句式靈活
《經濟學人》旨在突出信息功能。因此,在陳述句中由于描寫事物的客觀需要多使用被動句。而英漢句法結構作為英漢語不同思維方式的直接映射又很大差異。漢語中的句子較為松散,彼此之間以意思聯(lián)系,句子之間的位置較為平等。而英語講究其內在的邏輯推理,在敘事的長句中,內在因素一層層的鋪展開來呈卷軸狀。在經濟學人中,長句多使用于事物介紹,以同位語從句較多。除此之外,在報道中還經常使用一些“言簡意豐”的短句,例如,在財經專欄中經常可以看到被賦予了專業(yè)財經意味的常見詞語,例如harden,在日常英語中原意是指變硬make or become hard(曹潤宇,于波,王俊英 2007)。但是在財經語境中,harden是堅挺價格上揚的意思。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靈活使用,在傳遞信息的情況下,適當采取改譯手法,結合具體語境,重組句子結構,使句子長短更加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二)信息豐富
在《經濟學人》的財經類專欄和文化類專欄中,語言作為文化的映射不可避免的將要涉及到本國的政治、歷史、宗教典故。新聞詞匯和固定的表達方式在英語新聞問題中廣應用(程穎,邱玉華,黃光芬.2011)例如在2010年5月27日《經濟學人》雜志中,原文寫道:Exporters had seen the overvalued euro as a heavy cross to bear.在例句中,a cross to bear,并非是一個需要背負的十字架,而是描寫匯率過高的歐元現(xiàn)在已被專家視為沉重的負擔。而這個短語也正是出自《圣經》中的路加福音,中國的作者如果對西方宗教知識了解不多,很容易陷入迷茫,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除了上文中經濟術語應當按照語境仔細甄別直譯還是意譯的翻譯方式,還應該將看似簡單的短句中所蘊涵的文化意譯翻譯出來。
三、具體翻譯對策研究
(一)翻譯中的文化負載詞處理
按照紐馬克翻譯理論對于文本的劃分,對于源語言文本,新聞問題作為宣傳性文本,在使用語義翻譯時不能墨守成規(guī),也要注意運用交際翻譯時避免過度翻譯。
例1:Ronald Reagans soaring anti-communist rhetoric,terming the Soviet bloc an“evil empire”,inspired freedom lov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Iron Curtain,but panicked the Politburo gerontocracy。
譯文:美國時任總統(tǒng)里根的高漲的反共言論,即將蘇聯(lián)社會主義集團定義為邪惡帝國,不僅鼓舞了冷戰(zhàn)中東西兩邊的自由愛好者,還震懾了蘇聯(lián)老人政治組成的政治局。
在以經濟學人為代表的外刊雜志中,對讀者的知識儲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例1中,有以下幾個文化背景需要充分了解才能更好的吸收源語言文件的信息:1.Ronald Reagan 羅納德里根,作為美國第40認總統(tǒng),對蘇聯(lián)抱有強烈的敵意,也正是在此君任上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拖垮了蘇聯(lián)。所以在翻譯的時候,要加上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前綴讓目標語讀者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而在針對Iron Curtain的翻譯中應當清楚的認識到“鐵幕”作為丘吉爾1946年提出的一個名詞,幾十年來一向專門代指東西方冷戰(zhàn),所以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運用語義翻譯,更要在運用交際翻譯理論時,合理使用改譯的,增譯的策略,使得語義更為清晰。
(二)對于普通長句的語義翻譯的靈活處理
例2:Mr Modi has encouraged popular acceptance of the 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 a movement that was banned under Nehru after Mohandas Gandhi was shot dead in 1948 by a Hindu extremist associated with it.
譯文:莫迪鼓勵民眾接受國民志愿服務團這一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而在1948年一位與之有著密切關系的兇手槍殺了莫罕達斯甘地,因此在尼赫魯治下被禁。
英語強調形合,漢語強調意合。因此在本例句中,在語義翻譯理論的指導下,漢語翻譯文本只是改變其內部結構,使之與原文結構相同。此外,作者還根據(jù)交際翻譯理論還添加了一個邏輯詞“因故”,使整個目標文本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對于swavamsevak sangh(rss)組織來說,中國讀者可能會對此感到迷茫,這是一個由印度教徒組成的極端主義組織,在印度國內不斷挑起極端恐怖事件。而交際翻譯理論在這一層面上不僅文中信息得到總分釋放,也使得譯文對于中國讀者更加通俗易懂。
四、結語
對于嚴肅類文本的翻譯如《經濟學人》、泰晤士報和娛樂性質期刊的翻譯迥然不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把握好翻譯手法和翻譯尺度,將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兩者結合起來,靈活處理,既注意準確表達源語意思,同時也注意考慮讀者的接受度。其次,作為新聞文本,對于世界上熱點新聞的聚焦和傳播相較于其他形式的文學類才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譯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儲備,將中外新聞相關平行文本對照閱讀,更好地增進國際視野。
參考文獻: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8.
[2]曹潤宇,于波,王俊英.英文財經報道的語言特點分析[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22):52-53.
[3]程穎,邱玉華,黃光芬.文本類型理論關照下的新聞翻譯[J].上海翻譯,2011(3):40-42.
[4]林小芹.紐馬克論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J].中國翻譯,1987(1):50-51.
[5]原虹.論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3,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