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慶 潘津熙
摘 要:《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明確要求,需要突出基礎制度創新和組織活力提升,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深入實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建設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高校共青團。文章綜合各方面探究,重點分析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結合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各項具體工作淺析“活力提升”工程的質量提升新途徑。
關鍵詞:共青團;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
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礎制度創新和組織活力提升,直接聯系服務引領青年學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蓋面不斷擴大,組織吸引力凝聚力不斷增強,服務高等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這一目標,開展各項工作。高校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研究課題是改革方案中的重要一環,對于聯通聯動各級團組織、管理教育青年團員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案例分析與途徑探討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基層團支部工作為例。
一、研究背景及現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中指出:“團的基層組織是團的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應該充分發揮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高校團支部作為團的基層組織的代表和典型,其相關工作對于共青團工作的貫徹和落實、高校的團結與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力。
根據由共青團中央與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必須嚴肅思考各團支部在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如何增強團支部的活力,增強共青團工作在高校的影響。然而,在當今傳播形態多元的新形勢下,高校在實踐過程中難免遇到某些基層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問題。因此,不斷推進基層團組織夯實基礎、完善載體、健全機制、創新方法、打造特色,促進基層團組織全面活躍,擴大團組織對青年的有效覆蓋,增強團的工作對青年的影響力尤為重要。
綜合各方面探究,重視不足導致支部層次上的活動難形成,組織不健全導致組織效果較差,人才外流導致支部活動能力下降,成為現階段團支部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活力提升”工程的質量提升應該針對不足,成為高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
二、基層團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健全的規章制度指導工作開展是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關鍵問題,這也是衡量共青團工作成熟穩健的重要指標。一直以來,高校共青團都有著系統連貫的規章制度,然而,落實到學院基層團委或基層團支部,往往缺乏有針對性的、精細化和具體化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方式。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基層組織 “三會兩制一課”實施細則 (試行)》,落實“三會兩制一課”,是共青團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團要管團、從嚴治團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團員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強化團員意識,提升基層團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制度保障。然而據調查,多數團支部并未落實該項制度,開展了也是流于形式,缺少對團員民主生活的監督和管理。另外,新媒體作為共青團宣傳工作新陣地,以微信、微博、QQ空間、貼吧等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廣泛應用于思想引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和服務青年,創新了共青團工作方式。但是在網絡媒體蓬勃發展的同時,對應的規章制度沒有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顯得相對滯后。
(二)團員、團干部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共青團基層學生團干部和學生團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其一,學生團干部多是通過演講競選、民主投票選舉,對其政治素養、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考察不足。上級團組織對團干部的培訓較為欠缺,抑或流于表面、形式落后、內容單一,進而導致教育效果較差,團干部政治敏銳性差、無職責明確性,導致團支部的號召力、領導力和凝聚力降低。其二,共青團員多數在初中或高中發展,中學期間學業壓力頗重,較少接受團方面的知識學習和教育,對團的認知不足。
(三)基層團支部活動形式單一,團員積極性低
基層團支部活動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常面臨活動形式單一,團員積極性低等問題。一般來說,高校團支部團日活動指導思想和考核方式來自于校團委,很多團支部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地參與,甚至直接參照網絡或往屆團支部,不能結合本團支部實際情況,內容脫離實際、過于形式化,很難得到廣大團員的認可和積極參與。一個月一次的量化標準,讓部分團支部疲于應對、敷衍了事。此外,“95后”學生的一大顯著特點是思維活躍,個性張揚,接受能力強,他們期望在活動中收獲真材實料,助力個人成長成才,然而,有的團日活動為了吸引眼球,重娛樂,輕思想,很難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缺乏實質的教育作用。
三、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新途徑
(一)以完善團支部組織建設提升團組織的運行活力
通過加強和改進團支部的基礎團務管理、隊伍建設、規范基層團支部選舉流程和必要的制度建設,合理設置團支部委員會,加強與支部成員的聯系,促進團支部的組織運轉更加規范、順暢。
第一,建立《團支部工作手冊》,每學期向上級團組織提交核查;
第二,明確團支部構架建設和責任分工,做實基礎團務,明確工作職責;
第三,規范團支部制度建設,重點抓好“三會一課”制度,理順班團關系。
第四,加強團支部思想建設,堅持理論學習貫穿始終,堅持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發揮共青團的實踐教育。堅持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主體作用,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堅持從實際出發,達到活動、建設、服務三位一體,使精神學習實踐于社會生活之中,思想高度提升的同時激發團員的思想活力。
(二)以圍繞主題活動和團員意識教育提升團學工作的開展活力
通過明確團支部的工作職責和功能內涵,改進工作方式、創新工作載體,促進團支部的工作開展更富針對性、實效性。
第一,積極開展好團日活動,結合青年成長成才的需要,創新活動載體和工作方式,培養團員青年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吸引更多的團員參與進來。
第二,開展好團組織生活會,加強思想引導,豐富團內生活。活動主題上緊扣團總支思想和團內成員的需求,增強思想高度、學習要求,使工作的開展得到團內成員的支持與參與。
第三,加強基層團干部的組織管理,加大團干部的選拔培養力度,實施學生團干部素質提升工程,通過讀書、主題團課、團支部的交流會、優秀團干部的事跡報告會、專題培訓、素質拓展、主題團日活動創意設計大賽等各種形式,提升團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以團支部網絡新媒體建設提升團員的參與活力
通過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團支部的設置方式、成員配備,促進更多團員學生積極參與、推動團支部的工作和建設。著力打造新媒體建設工作,團支部可以設立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且其支部成員均成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擴大共青團工作的覆蓋面,促進更多團員學生積極參與。
第一,組建網絡新媒體工作隊伍,負責本支部的新媒體平臺的運行,從新聞采編、網絡編輯、媒體運行三個角度開展工作充實團隊,建立支部--學院—學校新媒體聯絡員,保障信息互通。
第二,加強團支部活動宣傳。團支部舉辦相關活動之前團支部組織委員可以在本班團支部新媒體平臺宣傳并大范圍征求意見,從評論里吸取建議,完善活動。
第三,增設團支部活動直播活動,讓更多支部了解,并與粉絲進行互動,擴大團支部活動的影響范圍。
參考文獻
[1] 共青團中央.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2016.
[2] 王艷.高校基層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原因及評價體系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7(06).
[3] 程曉丹.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活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文教資料,2018(01).
[4] 王宇凡,張新悅.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活力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共青團,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