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列寧的憲法思想內涵豐富,為俄國人民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法治實踐。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研究了列寧憲法思想中關于憲法本質的論述,通過對不同性質憲法的闡述,得出憲法的實質所在。
關鍵詞:列寧;憲法;本質
憲法是“一切基本法律”的法律,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基本制度,國家權力的組織形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都被囊括其中。憲法是一個國家內部階級力量對比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它反映出來。通過研究一個國家的憲法,可以比較該國各階級的規模,然后推斷出國家權力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列寧通過評價資本主義憲法,解釋社會主義憲法,分析君主專制制度,憲政君主憲法和民主共和國憲法,從而更加全面地論述了憲法的本質。
一、對資本主義憲法本質的評價
在世界憲法發展史中,資本主義憲法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憲法實施方面,資產階級領先于無產階級。如何看待資本主義憲法,列寧進行了客觀分析。
(一)肯定資本主義憲法的進步性。資本主義憲法是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產物,它必然具有進步性。列寧在1910年11月發表的《兩個世界》中提到:“德國統治階級在19世紀下半葉建立了最強大的國家,為資本主義最快發展和建立最強大的憲法條件奠定了條件。”,肯定了德國統治階級制定的社會制度,它證實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并承認資本主義憲法的先進性。對于資產階級來說,資本主義憲法一方面可以鞏固資產階級的革命成就,以防止舊勢力的恢復;另一方面,資產階級的利益可以以基本法的形式得到保護。
(二) 指出資本主義憲法的局限性。看待問題要全面具體,列寧站在無產階級立場,辯證地指出它的階級局限性。他認為除了社會主義憲法,“迄今為止所有的憲法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列寧在1905年評價俄國情況時指出:“資產階級是不徹底的,它是自私的,它只是不完全地和虛偽地接受自由的口號。”資本主義憲法由資產階級控制,資產階級不可避免地維護資產階級統治者的利益。他們頒布憲法實質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阻礙廣大人民權利的行使。
資產階級的意志通過資本主義性質的憲法體現出來,它在把資產階級的利益以根本法的形式加以保護的同時,也以法律的形式更加名正言順地壓榨廣大勞動人民。對于勞動人民來說,資本主義憲法不過是在擺脫封建專制制度的枷鎖之后,又戴上的名為資產階級專政的新枷鎖,廣大勞動人民作為被統治階級并不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自由和權利。列寧在揭露和批判資產階級憲法的基礎上,提醒無產階級人民群眾,著重分析資產階級設立政治制度的意圖。在與資產階級的對峙中,列寧教導無產階級通過革命行動奪取政權,動員人民群眾,依靠無產階級的力量,通過暴力革命推翻統治,建立新的無產階級政權。
二、對社會主義憲法本質的論述
上層建筑是經濟基礎的集中體現,無產階級憲法集中表現和維護著無產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國家政權穩固后頒布憲法,是為了將國家生活中已經實現的東西記載下來,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將社會各方面的基本制度固定下來。社會主義憲法理應為勞動人民服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的有力武器。
1909年,列寧在《社會革命黨人怎樣總結革命,革命又怎樣給社會革命黨人作了總結》中,指出了憲法的實質,他認為:“憲制的實質在于:國家的所有基本規律和代表機關選舉的法律以及代表機關的權威都反映了階級斗爭中各種力量的實際對比”。列寧認為,社會主義憲法必須名副其實。無產階級需要的是一部切實能夠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憲法,一部真正體現無產階級統治的憲法。1918年,列寧頒布的第一部蘇維埃憲法廢除了私有制,宣布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規定國家權力屬于勞動人民,剝奪剝削階級的一切權利。列寧認為,蘇維埃憲法與資產階級憲法不同的原因在于它真正實行了民主制度,真正維護了無產階級的利益。在《給美國工人的信》中,列寧說“我們的蘇維埃已經從富人那里奪走了城市和鄉村中的一切好房屋,并將所有這些房屋交給了工人和農民,作為他們集會結社之用。這就是我們的勞動者的集會自由!這是我們蘇維埃憲法的意義和內容,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憲法!”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建立的政權,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其憲法必將保障勞動人民的權利。列寧關于憲法的論述,為蘇聯社會主義憲法的制定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對不同性質憲法的分類
1905年至1907年俄國國內改革先后失敗,一些少數民族要求獨立。國外局勢緊張,沙皇政府指揮不力,致使沙皇軍隊在日俄戰爭中慘敗。隨后俄國境內爆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動亂事件,人民群眾以此表達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和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激烈反抗。俄國社會當時面臨三種選擇,列寧在1905年6月撰寫的《三種憲法或三種國家制度》中,剖析了這三種制度。
(一)君主專制制度。第一個是君主專制的憲法,國家制度包括:“沙皇是專制君主;國務會議(由沙皇任命的官員);國家杜馬咨詢院或人民代表(實施間接,不平等和非普遍選舉)。”俄國的官吏和警察是此種制度的堅定擁護者,統治人民的權利被掌握在他們手中,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可以充分表達,只有人民群眾什么權利也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利益被剝削。在這種國家制度中,警察和官吏能夠過上優越的生活,富人群體可以隨意壓迫工人,底層群眾沒有任何權利。
(二)君主立憲制度。第二種是立憲君主制的憲法,實行的國家制度包括:“沙皇是立憲君主;人民代表組成的參議院(實行間接、不平等的和非普遍的選舉);眾議院(實行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投票的選舉)。”憲法中的權利被三等分,以沙皇為首的警察和官吏、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全體人民分別獲得其中之一。當然這也只是名義上將權力分給全體人民,實質上資本家和地主占據更多權力,享有絕對支配地位。在此種制度中,警察和官吏在資本家和地主的撐腰下為所欲為,城鄉工人的權利被資本家、地主和富裕農民有限制性的剝奪。
(三)民主共和制度。第三種是民主共和制的憲法,人民根本不需要沙皇,也不需要上院即參議院,建立一個共和國眾議院,以實施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的選舉,大多數社會民主黨人和覺悟工人要求制定一部能夠真正維護人民權利的憲法。只有在這種制度主導的國家里,警察和官僚機構需要完全聽從人民指揮,受人民領導,資本家和地主、富農也不再享有特權,所有人民共同享有全部權力。在實行這樣憲法的社會環境中,人民群眾才能夠擁有處理自己事物的權利,工人階級才能夠自由地管理生產,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而斗爭。民主共和制的憲法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憲法,這樣的憲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才是真正地為人民服務。
20世紀初期,在結合俄國國情的大前提下,列寧對上述三種憲法類型作出劃分。其中專制君主制的憲法就是獨裁統治下的憲法,空有憲法的名號;君主立憲制度帶有資本主義憲法色彩,進步性與局限性共存;民主共和制的憲法是真正完整意義上的憲法,它與人民民主憲法相貫通。列寧以深刻的視角,分析了不同階級背景人們的不同立憲訴求,將憲法的本質、意義和目的以更加具體的方式闡述。
四、對我國法治建設的意義
列寧的憲法本質論以馬克思、恩格斯的憲法思想為理論來源,在結合俄國社會現實以及革命斗爭的背景下,對馬恩關于憲法實質的討論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形成了自己關于憲法本質的論述。放眼現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要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現實,立足社會實踐,不斷創新理論發展。為了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樹立憲法權威,鞏固法律尊嚴,構建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列寧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憲法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與久彌新,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5.
[2] 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04.
[3] 列寧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8.
[4] 列寧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20.
[5] 楊心宇.列寧論社會主義憲法[J].政治與法律叢刊,1983(1).
[6] 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12.
[7] 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12.
[8] 龔廷泰.列寧法律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5-87.
作者簡介:邢晨曉,曲阜師范大學,2016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