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而“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貫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為突出。想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地融入到“概論”課教學體系中,就需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深刻且明確的認識,了解其融入“概論”課體系中的重要意義,并積極尋求行之有效的融入路徑,以此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能夠在“概論”課中的融入效果,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文章主要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概論”課教學體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概論”課
加快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進頭腦的工作,不僅是當下高校的一個重要政治任務,同時也是高校必須承擔的重大責任。“概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課)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依托貫穿全部內容,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了主要側重點,系統(tǒng)、全面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邏輯關系予以了闡述,并對其思想內容結構進行了科學且理性的分析,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戰(zhàn)略部署的最直接反映。以教材內容的相關要求為依據(jù),對“概論”課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觀點和新創(chuàng)新有明確的了解與掌握,不僅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概論”課教學體系提供了重要助力,而且對提升“概論”課教學的有效性也有關鍵意義。
一、從教材層面來講,要對現(xiàn)有的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
據(jù)了解,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召開前,各高校使用的“概論”課教材都是在2015年出版的。而十九大會議召開后,為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成果能夠更好地貫穿在教材、課堂和師生頭腦中,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組織相關專家,對原有的教材內容進行了調整與完善,從而推動了2018版新教材的出現(xiàn)。新教材主要由十四章構成,并根據(jù)具體內容將其劃分了三大板塊,即有關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共四章;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的相關內容共三章;習近平新思想內容共七章。同時,新教材在編排過程中遵循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產生順序,這不僅是我黨人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方面獲得重大成果的直接反映,而且也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實踐。在新教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主要借助了七個章節(jié)來闡述習近平新思想的主要內容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教材的出版,是推動習近平新思想與“概論”課更好融合的重要承載。此外,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傳道解惑”的關鍵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教師也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要加大對習近平新思想的研究,做到讀懂吃透,這是保證后續(xù)能夠用好的基礎所在;第二,在開展教學時,要實現(xiàn)由教材語言向教學語言的轉化,將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首要目標。
二、從授課層面來講,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完善性
課堂教學是決定新思想能否更好融入的關鍵和核心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應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實現(xiàn)習近平新思想在“概論”課中的融入。
(一)課前環(huán)節(jié)
“概論”課教研室要著重關注備課問題,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這就要求每個教師要注重各類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收集,例如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具有感染力的課件等,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與大家分享教學資源、教學經(jīng)驗等,從而使“概論”課教學更具針對性、靈活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同時,還要開設相應的選修課或開展專題講座,注重相關知識內容的深層次講解,以此保證理論宣講效果。
(二)課中環(huán)節(jié)
要將能夠直接體現(xiàn)新思想和新內容的表述進行重點闡述,在闡述過程中著重強調“問題意識”,突出問題的導向作用,以專題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為依托,以本地課程資源為輔助,尤其是當?shù)丶t色文化資源,并將其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融合,使固有理論的說服力得到充分的強化。
(三)課后環(huán)節(jié)
作業(yè)檢測和期末考試是課后環(huán)節(jié)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對上述兩方面進行考察時,要注重運用方式的多樣化。以布置課后作業(yè)為例,可以讓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或讓學生在課后閱讀習近平系列的講話內容,并根據(jù)閱讀的內容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又如在期末考核時,可以根據(jù)學生所處學習階段的不同開展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給學生提供多個話題,由學生自由選擇,并綜合當前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簡單分析,并明確傳達自身觀點與看法。通過這種面授式考核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當下時政新聞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是檢測學生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從實踐層面來講,使“進頭腦”高效實現(xiàn)
嚴格來講,授課層面只是對學生“知”的問題的解決,而學生“行”的問題則需要借助實踐的力量而進行,使學生能夠“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堂開設的最終目的,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進行“概論”課教學時,教師不應將側重點置于理論授課上,而是需要對實踐給予高度重視,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推動相結合,確保新思想入腦入心的高效完成。筆者認為,相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了重要平臺,是幫助學生打破課堂禁錮,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通常可以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兩方面內容。在開展校內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以習近平新思想內容為依據(jù),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組織與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內相關主題活動當中。校外實踐教學開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shù)丶t色教育基地進行參觀與調研,例如革命遺址、新農村、社區(qū)等都是校外實踐教學開展的重要場所。此外,網(wǎng)絡教學也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還可以開展網(wǎng)絡實踐教學,以主題教育網(wǎng)站、網(wǎng)絡互動社區(qū)、微博以及校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為載體,幫助大學生解答思想方面的困惑,尤其是大學生生活、信仰以及做人等方面的問題更要給予細致的解答。
四、從隊伍建設層面來講,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能夠為課程教學提供重要保障。具體來講,第一,授課教師要對習近平新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有深刻的認識與掌握,習近平新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我黨的初心和使命、步入新時代后的變革等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的內容是需要授課教師尤其重視與學習的內容。同時,授課教師其理論素養(yǎng)的高低是影響新思想進課題以及課題效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只有確保了授課教師對習近平新思想的深刻掌握,才能將其準確地傳達給學生。由此看來,授課教師是推動習近平新思想在概論”課中能夠有效滲透與融入的重要力量,肩負著重要的責任與使命。因此,其要提高對習近平新思想學習與研究的主動性,以此為帶動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第二,高校要以自身實際情況為立足點,對現(xiàn)有的教師結構予以完善,其中教師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是需要重點完善的內容,以此建設成為老、中、青教師為立足點的高質量教師結構體系,使教師的教學力、科研力,課堂教育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得到充分提升,進而帶動“概論”課實效性和影響力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是新理論的催化劑,而新理論則是新實踐開展的重要引領者。黨的十九大會議中,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作用予以了明確,即是我黨應長期堅持的重要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直接體現(xiàn)。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是當下時代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但是從根本來講,習近平新思想融入到“概論”課中是一項具有系統(tǒng)性的任務,且涵蓋范圍較廣,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高校黨委的領導,由各部門共同參與,以此建構起“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專業(yè)育人、實踐育人”的格局,同時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著重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從而加快習近平新思想在“概論”課中的有效融入,確保其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張璟,劉於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略論——以“概論”課教學為例[J].文化學刊,2018(09):152-156.
[2] 彭恩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概論”課教學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8,4(03):132-136.
[3] 戴坤,楊寄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概論”課教學探析——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2):7-10+21.
[4] 豆慶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實效性初探——以親和力為突破口[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39 (1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