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摘 要: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同時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補充和延伸,社團是鍛煉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重要平臺,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點。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梳理高校學生社團開展情況、加強社團管理真正發揮學生第二課堂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社團;管理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學生社團作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展示學生能力和才干、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等方面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著科技文化的不斷進步,學生社團的數量在逐漸增多,社團類型也在逐漸多樣,社員總數更是與日俱增。但從近年來的社團發展來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社團卻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因此,大學生社團不再只是象牙塔深處的一個亮點,它要擔當的將是象牙塔內外各行各業各組織機構溝通交流的使者每個大學生社團都會進行納新,需要大量的宣傳和自我展示,吸引新生加入,評選活動對社團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機會。
高校社團不僅要給大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而且要走向社會,讓社會了解它們,建立溝通聯絡的渠道,為高校學習、生活和工作服務,并且,還要讓學校與學校建立聯系,學生團體與學生團體建立聯系,學生與學生建立聯系,社會團體與社會團體建立聯系,互補長短。對于在共青團崗位工作的干部來說,如何管理好這支龐大的隊伍,把學生社團的建設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專業建設的主要陣地,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討論:
一、管理的人員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大多處于學生自治狀態,高職學生雖然有熱情、積極性,但缺乏管理能力;社團雖有指導老師,但指導老師只負責指導,并不參與直接管理。因此,要管好社團,首先就要對社團相關人員進行管理,構建管理團隊。
(一)社團干部的培養
在各大社團中,均設有社長、副社長等職務,在社團聯合會中,也設有主席團、秘書處、活動部等部門,而這些負責人關系到社團的發展,是社團發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只有加強社團干部、骨干力量的挑選、培養,才能提高社團素質和水平,保證社團健康發展。對于他們的培養,我們要從思想上抓起,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觀、道德觀,要有嚴明的組織紀律性,要有責任感,要有大局意識。盡量多創造與兄弟院校社團交流的機會,同時邀請專家、學院領導、優秀個人等以講座、工作交流的方式為他們進行管理理念、策劃組織、團隊協作、執行水平等多方面的輔導。另外,為了保證干部隊伍的連續性,培養要有階梯性、要保證有充足的后備力量。
(二)指導老師的配備
雖然社團屬于學生自主管理,但社團指導老師是社團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社團活動的開展和對社團工作的監督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高職院校中,每個社團都應該至少有一個指導老師。對于人數較多的社團,指導老師可以適當增加到 2~3 個。對于指導老師的選擇,除了要看專業水平以外,還要看老師的責任心、工作態度以及社員的認可度,實行老師、社團的雙向選擇。指導老師的工作除了每周至少一次的社團活動輔導外,還應關心社團的日常管理,為社團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與學生共同提高社團水平。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指導教師的配備非常匱乏,老師們愿意選擇專業類社團進行指導,既能指導社團又能帶領專業社團參加各類技能大賽,興趣類社團在整個的社團組織中就顯得有些弱勢,但大部分學生參加社團還是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選報的,學生選報后發現社團沒有指導教師的正規指導,學不到自己想學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會自動退團,增加了社員的流動性,影響了社團整體的活動計劃。所以,高職院校解決興趣類社團指導教師的配備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社員的篩選
在以往社團的納新中,很多社團可謂是零門檻,只要填寫申請表就可入社。雖然社員人數眾多,但由于部分社員入社時并沒有深入了解社團,社員水平也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團的發展。因此,社團在招納新生時,社長除了要詳盡全面地介紹社團外,還可以先開設一到兩次公開課,通過真實地體驗和感受,讓新社員入社不再盲目。同時,社團應本著對學校、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 ,對新社員有一個簡單篩選,量才錄用,把實實在在愿意在社團學習,為社團服務的社員留下來,以保證社團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管理模式
學生社團的管理不僅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還需要有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解決社團存在的問題,優化社團的配置。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面對各種學生社團以及眾多的社員,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規范化管理,必須要建立一套完整、規范的制度體系。在這套體系中,應該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和明確的獎懲機制,例如,定期對社團活動、社員表現、日常出勤等進行全面考核,定期量化考核制度,及時通報考核數據,讓社員隨時掌握在社團內的情況,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團,要給予降級或者暫停開課處理,嚴重的要給予撤銷;對不作為的社團干部和老師要立即辭退,一定要形成鮮明的導向作用。這套體系中還要有嚴格的審批制度和財務監管制度。例如,對于新社團的成立必須達到相關管理文件中的標準和要求,沒有達標的絕不任意添加;對于類型相近的社團要進行調整和合并;條件不成熟的社團活動不能開展。而社團經費的收取和使用則要分開管理,社團經費的收取必須先報學校團委審批通過后方可收取,使用則需要社長、指導老師、團委老師的層層審批,做到合理支出,賬目清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社團發展也將更為規范化、有序化。
(二) 從下至上,逐級管理
由于社員人數眾多,又多來自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管理難度較大,因此,應把社員的管理融入到班級中。每個社團可在各班級中挑選出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社團活動的通知,而各社員在社團的表現由小組長收集整理后納入到班級學生考核中。各小組長的考核由社長直接管理,而各社長的評定則由社團聯合會負責,團委老師負責社團聯合會的管理。
(三) 從內到外,協調管理
社團發展在高職院校內,學生會作為另一大學生組織,也是社團管理的助力軍,起到協調配合。尤其,對于社團舉行的大型活動,學生會可以給予極大的幫助。另外,不同社團間也可以通過交流,聯合活動等方式,達到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效果。
三、提升管理成效
除了加強對社團的日常管理外,我們還應提出更高的目標進一步提升社團整體水平。
(一)擴大活動范圍
社團發展的核心就是搞好社團活動,而要搞好活動,除了要在活動內容、形式、新意、品質等深度方面下功夫以外,還要有廣度。例如,社團的網絡化配置把活動場地從現實生活聯系到了虛擬世界。微博、微信、QQ交流平臺等手段可以使社團宣傳、活動等做到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社員間的交流平臺也得到極大擴展;各高校間社團的交流以及社團與企業的互利合作也把社團從象牙塔推到了社會大舞臺。
(二)創立品牌
精品社團是學校的品牌,更是一張代表本校的名片。各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帶動社團的專業發展,也可以通過大學生社團競賽和社團文化藝術節的展示提升知名度,還可通過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社團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效應。
持續實施“雙核心”社團建設理念,圍繞學生個性發展和職業發展兩個核心,分別加強文體社團和專業社團兩類社團建設,按照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積極倡導志愿服務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的原則,對社團進行分類指導,通過廣泛開展社團活動,提升了學院文化內涵,各社團在不斷發展中逐步形成了組建自發性、活動多樣性、發展實踐性、專業拓展性等特點。
總之,社團管理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工作中還可能會遇到許多無法預知的情況和問題因此,我們要繼續堅持“黨有號召 團有行動”的傳統,深入貫徹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的各項要求,服務學院黨政大局和中心工作,以組織建設工作為抓手,不斷推動自身完善與創新,不斷提高團干部的能力和素質,建設忠誠于黨、堪當青年表率的團干部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