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杰
摘 要:高校校園安全保衛管理的社會化是社會發展和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校園安保管理機制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一種經濟理性的做法。文章從高校校園安全保衛社會化的含義入手闡述了社會化模式的具體運作機制,同時也提出了現階段實施校園安保社會化面臨的一些風險,并據此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旨在提升校園安全保衛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社會化模式;高校校園;安全保衛
一、高校校園安全保衛社會化的含義
在我國的高校校園管理當中,學校安全保衛的工作實際涵蓋了政治保衛和安全管理兩方面的內容,因此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目的絕不僅僅限于對校園治安秩序的維護,更是維護學校乃至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高校校園安全管理模式中,校園保衛部門主要由保衛干部隊伍和校衛隊兩部分組成。保衛干部隊伍是學校行政管理隊伍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著學校的政治保衛、戶政管理以及綜合治理等工作。而校衛隊則是由一支臨時編制組成的人員隊伍,主要負責校園治安巡邏、門崗守衛、交通執勤以及消防救險等工作。
為了提升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專業化和高效性,我們提出基于社會化模式的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所謂校園安全保衛問題的社會化就是指由物業管理管理公司或者保安公司的人員隊伍來代替臨時編制的校衛隊,學校與物業或保安公司之間以合約的方式來劃定整個工作過程中的責、權、利。在實施社會化模式之后,學校保衛干部隊伍承擔的職責主要轉為指導與監督職責,具體的任務將由物業管理公司或保安公司來完成。
二、實施基于社會化模式的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發展的需要
著名的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學校的長處全在制度,因為制度才是一切的靈魂,哪里制度穩定,哪里便一切穩定。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日益凸顯,例如網絡文化的影響,外部勢力的侵擾、校園暴力問題等,我國的高校在校園治安與安全管理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新矛盾。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探索出一種新的校園安全管理模式來應對當前的新情況。由此,基于社會化模式的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應運而生,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和高校安全管理的需要。
(二)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高校后勤部門社會化的推進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高校在以開放的姿態不斷融入社會大環境當中,那種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不復存在。由于高校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深,校園當中的人員組成也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校園安保管理模式已經不再滿足于當前安全管理的需要,這給校園安保管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實施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社會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成為新時期高校安全管理保衛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安保管理機制優化的必經之路
經過不斷的調整、合并,現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實行的是一校多區的管理模式,因此就存在著校園安保力量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責任心與服務意識較差等情況。從而導致校園安全事故頻發。此外,由于校園保衛人員工作待遇較低,社會保障待遇較差,因此在人員招聘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社會化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它主要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選擇專業的物業或者安保公司進入高校當中進行專業化、科學化管理,通過簽署《安全保衛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責與義務,通過行政管理與市場管理機制的雙重管理機制來達到全方位管理的目的,使高校的安保管理機制得到全面的優化與升級。
(四)高校安保經濟理性的選擇
根據經濟學當中的效益最大化原則,實施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社會化是一種經濟理性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校園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社會化模式下,高校與雇傭的安保人員之間是一種有償使用的關系,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傳統管理模式當中存在的很多勞動糾紛問題,也降低了用人的風險成本。其次,在實施社會化的管理之后,高校保衛部門只需要進行宏觀的指導、管理與監督工作,不再負責具體、繁雜的管理事物,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具體性事物的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使校園安全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三、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社會化面臨的挑戰
(一)管理中安保業務的交接與盲區
高校校園的安全保衛工作與其他單位相比具有其獨有的特點,在服務于高校整體發展的安全校園建設的基礎上還要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包括對各種大型校園活動的秩序管理及協調工作等。而市場當中的安保公司則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盈利與發展,對于高校校園安全保衛管理的具體內容認識不足,缺乏校園安全管理的經驗,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盲區與缺口,雙方在利益訴求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作為高校安保管理部門來說,如何做好與安保公司的交接工作,增強安保公司為高校校園服務的能力是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二)隨時應對市場變化的風險
引入社會化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提升校園安全管理質量和水平,優化安保管理機制,但是同時也給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安保公司的更替、業務交接、入駐校園安置等工作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高校作為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很多的管理機制和具體細節還沒有改革到位,在面臨市場競爭時缺乏應有的敏銳和感知。因此在社會化模式下如何規避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風險也是當前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
(三)高校面臨多方利益的博弈
在實施高校校園安全保衛的社會化管理以后,高校的安保管理工作不再是安保部門自己的事情,它關乎安保公司、管轄派出所、高校師生以及校內其他部門等多方力量的參與,面對多方利益的博弈,高校要做好協調管理工作,將這多方力量凝結起來形成合力,建立更加穩固的應急和保衛機制。
四、實施基于社會化模式的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社會化合作機制
社會化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保衛部門和安保公司的合作,因此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是強化社會化模式實施的關鍵。首先,在合作的過程中雙方必須明確工作理念與工作目標,把“以人為本、教育為本”作為工作的宗旨,完全按照高校的要求與工作特點來進行安全服務。其次,要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為了確保工作的高效性,我們要明確工作流程、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實施定期巡查和安全交流工作。最后,保衛部門要積極行使監督指導職責,明確職權劃分,不可越權管理,也不能在管理中缺位。
(二)做好市場風險規避工作
為了降低市場風險,在進行招投標工作選擇合作單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認真謹慎,做好全面的考察工作。為了選出最優質的安保公司進駐校園,我們可以在招投標時增加社會專業機構作為評標人參與整個招標過程,通過認真評標、現場考察、深入調研選擇出最佳的合作公司。同時,在簽定合同等重要環節中,一定要擬定好工作職責、期滿續約準備等重要環節,確保安保工作的順利交接。
(三)強化保衛干部隊伍建設
在社會化模式下,保衛部門主要承擔宏觀管理和監督指導的職責,仍然是決定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脫離了原來的具體事務管理,保衛部門更強調工作中的協調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對于保衛部門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保衛干部隊伍的培養與管理,定期進行培訓與學習,促進整個管理隊伍的轉型與發展。
五、結語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出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的校園安全保衛管理模式。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問題社會化是新時期高校為了建設安全校園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目前被廣泛采用的一種校園安保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蔣明,魏新華.牟曉成基于社會化模式的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問題研究高校后勤研究,2014.
[2] 周鵬基于社會化模式下高校校園安全保衛問題的思考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