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的發展和互聯網不斷的普及,網絡已經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作為和信息技術的聯系的非常緊閉的團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網絡的使用也是非常的普遍,進而學校的各個方面的教學也融入互聯網中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基于此,文章對于網絡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進行了一些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網絡沖擊;高校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理念創新
隨著社會的網絡和大學生接觸的不斷的增多,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生活的很多的方面,網絡作為一個全新的事物,不僅僅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意義,另外一個方面也給學生的生活和精神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尤其是網絡上面一些不良價值的影響,使得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樣也給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所以,高校教師在對于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
一、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沖擊
(一)網絡世界的穿透力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穩定性
網絡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其貫通性,網絡的傳播的途徑非常的廣,使得學生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信息,在網絡世界沒有沖擊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系統,受外界的影響非常的少,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比較的穩定,但是由于近年來網絡的不斷的影響,使得高校的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到達相對穩定的狀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難以真正的適應現在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的需要,這造成了一部分知識非常豐富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同時大學階段的學生非常喜歡新的事物,恰恰是大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和網絡穿透力的一些相契合的方面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
(二)網絡世界的虛擬性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
其實對于網絡世界的深入的研究來看,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虛擬的世界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世界展現不一樣的自己,特別是學生在網絡世界里面可以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的社會性,以及受到一些網絡的不良的沖擊,造成的學生的社會性出現偏差。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對于學生的社會性進行正確的引導,因為大學生階段學生和社會的聯系日益的緊密,大學生社會化程度的難以滿足學生今后的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對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和社會的同步性,加快學生社會化進程,與此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網絡世界的平等性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由于我國的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處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就現在高校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來看,現在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還是處在被動學習的位置,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背離了學生和教師在道德教育的相互促進的理念,造成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厭惡,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在網絡世界,學生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思想,非常的符合學生的追求平等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情況造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和主導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四)網絡的先進性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大學生期間的學生的知識面十分的豐富,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的處理事情的方式還不是十分的成熟,還需要更多的教師的引導,才能更好真正的讓大學生過度到社會上。但是,大家總所周知,網絡是現代科技中發展的重要的成果,網絡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進性的特點,但是通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如果大學生政治教育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教育理念還是沿用學生傳統的教育理念,會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非常的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的途徑
(一)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代化信息觀
網絡社會是信息社會,確定現代信息觀已經成為網路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創新的基本點,高校的思想政治的現代信息觀的確立必須從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糾正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中相關的教師對于網絡的一些錯誤的理解,比如說充分的發掘網絡對于現代教學的優越性,發現網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不平等的狀態,利用網絡加強和學生心理方面的交流,這樣可以更設計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學計劃。其次,高校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認識到網絡的一些特別的特點,不如高校的學生可以直接從網絡上獲得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學生的價值觀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充分的利用網絡渠道傳播一些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最后,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網絡對于思想政治教學方式的改善,在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網絡手段,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這個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對于政治學習的自主探究,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進而讓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得更加的順利。
(二)確立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有機集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
在網絡的世界里面,使得學生有更多的自我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學生在網絡上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對于個人價值的追求。面對學生的中特點,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通過學生對于個人價值的追求,引導學生更好適應今后的社會和更好的生活。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強教學工作的說服力,在實現學生的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還要避免一些網絡上的缺陷,重視網絡中的社會性,讓學生學會區分網絡世界中一些不良的價值觀,學會在網絡世界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尋找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的契合點,讓學生在網絡和社會中可以一直的堅定自己的信念,為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努力。
(三)確定實在主體性和虛擬主體性辯證統一的思想政治主體性
在網絡的世界里,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傳統的學生教育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虛擬的世界里學生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利用實在主體性和虛擬主體性的統一性,充分的利用其先進性,讓教師發現學生的價值觀偏離的一些地方,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及時的糾正,保證學生免受外界環境中一些不良風氣的干擾,實現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確立灌輸社會規范與培養個人能力有機結合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僅僅重視學生對于一些政治書本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不是十分的重視,甚至在教學的過程中不重視輕視學生的個人發展,在網絡世界里,人的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網絡對于一些社會規范的沖擊,導致了學生的行為受到了網絡的引導,所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將社會規范和培養個人能力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網絡的沖擊,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面對著很大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也要不斷的創新,教師教學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充分的利用網絡中一些有用的資源,改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學習的看法,改善學生和思想政治教師中的地位,讓學生和教師可以更加平等的進行交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糾正學生的三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對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意義,進而將學到的知識充分的運用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從而達到學生的各個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真正的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和高品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倩.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6):3-4.
[2] 許祥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分析——評《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8,2(12):121.
[3] 陸海高.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研究經驗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6):183-184.
[4] 王艷欣.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1):460.
[5] 周思文.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分析[J].法制博覽,2018,1(27):250.
[6] 湯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創新運用分析[J].決策探索(下),2018,1(08):62.
[7] 林之娜.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5):29-30.
作者簡介:郭芯萌(1990.05- ),女,漢族,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