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分析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的現狀,為構建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提供建議,促進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走向成熟。關鍵詞:高校資助工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簡稱《實施綱要》)有關情況,將資助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中。高校資助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從過去主要幫助解決學生學習費用的經濟資助,發展為更加注重學生成長的資助育人新模式。但就目前而言,當前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能及執行情況的研究還相對缺乏,在高校這一層面,缺乏一套成熟的體系來考核具體的學生資助工作,致使學生資助工作效果無從得知,不利于實現資助工作“育人”的戰略目標。本文主要以桂林理工大學學生資助工作為例,著眼于構建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據此對學校二級學院的學生資助工作進行績效考核,切實提高資助工作效率,真正達到培育家庭困難學生成人成才的資助目標。一、桂林理工大學資助工作績效考核現狀及缺陷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與發展建設后,目前各高校逐步建立了以“獎、助、貸、補、勤”為基本模式的學生資助體系。在組織建設方面,學校也成立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口指導各二級學院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學校資助管理中心每年度均會對二級學院的資助工作進行評估考核,具體操作流程為由各二級學院總結過去一年的資助工作開展情況,將有關材料整理上報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資助管理中心根據二級學院上報的總結材料進行考核。但這種考核機制略顯粗糙,尚不健全,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首先,桂林理工大學當前的學生資助工作考核制度缺乏明晰的考核目標及考核標準,學校這一層面的資助工作戰略目標及各二級學院具體實施目標存在著缺失與不明,使得資助工作考核缺乏基準,個人主觀意識較強,造成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其次,當前的考核工作缺乏規范的標準及指標體系,使得考核工作無從下手,考核標準不一,造成考核結果的偏差,公信力不足。再次,當前的考核工作考核的形式過于簡單,資助中心以學院的上報總結材料為考核依據,沒有實地走訪調查、查看原始資料,考評結果不夠客觀。也容易造成學院重材料而輕過程,同時與學院缺乏溝通,對二級學院的資助工作狀況并不明了,影響考核結果的準確性。此外,考核的結果通報給各學院后,便束之高閣,資助中心及二級學院很少能從中真正的總結先進經驗,吸取教訓,以改進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桂林理工大學資助工作績效考核路徑分析目標管理是應用行為科學原理,以目標的確定、目標的實施、目標完成結果的檢查考評、獎懲和反饋改進為手段的績效考核方式。1954年,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他的《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正式提出了目標管理理論。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以目標管理理論來開展高校資助工作考核,根據目標的完成數量和質量來開展考核,考核內容的真實性和針對性更強。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是一個環繞式的循環系統,即經確定績效目標及目標的分解、績效目標實施、業績考評、業績獎懲到反饋改進,再到新的績效目標制定。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桂林理工大學學生資助工作可參考以上流程,構建基于目標管理的績效考核。即確定績效目標及目標的分解、績效目標實施、業績考評、業績獎懲和反饋改進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構成一個循環系統。(一)確定績效目標及目標的分解確定績效目標時要從兩個方面出發,即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總目標的以及各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績效目標。學校資助中心根據上級部門的工作計劃和對資助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總體目標,二級學院根據學校學生資助中心的總目標,結合學院特色以及現有的實際情況對目標進行量化分解。(二)目標實施二級學院制定的績效目標是學校學生資助中心考核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完成情況的基礎,二級學院需要通過實際工作的開展,實施目標任務,才能使達到目標效果。二級學院在實施目標任務過程中,不僅要明確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職責,學校學生資助中心應當授予一定的權利和支持,以便于二級學院各項目標任務的有效開展,保證績效目標的完成。(三)業績考評業績考評是學校學生資助中心對二級學院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量和評價。業績考評基本依據是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考核指標體系,學校學生資助中心根據二級學院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四)業績獎懲學校學生資助中心根據業績考評的結果對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進行獎懲判定,對于目標完成質量高,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的學院給予獎勵,將工作經驗在校內宣傳推廣,提高資助資金的投入,形成打造資助品牌。對于目標完成情況不達要求的學院,適當的調低學院學生資助經費的額度。(五)反饋改進績效考核結束后,學校學生資助中心與各二級學院要進行充分的討論。向二級學院反饋考評結果,分析目標制定、實施以及完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指導性意見,二級學院通過績效反饋,可以認識到現階段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結合新的情況制定新一輪績效目標,再進行新一輪的確定績效目標及目標的分解、績效目標實施、業績考評、業績獎懲和反饋改進,推動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持續發展。三、基于目標管理下構建桂林理工大學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的原則(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在考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指標的確定要考慮定性與定量的結合,二者之間存在相互統一和補充的關系,不能割裂開來。在指標確定是應考慮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定量指標要建立在定性指標的基礎之上,二者相結合利于實現是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在學校學生資助中心構建目標考核的體系,要結合實際需要適當考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二)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目標任務的擬定從責任的角度出發要有一定的剛性要求,根據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總體戰略目標嚴格擬定二級學院考核指標,不能隨意更改和降低標準,如不能更改和降低目標完成的質量標準、時間限制等,以保證目標任務落地生根,分解有條不紊,層層落實。但資助工作往往存在很多特殊情況,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不可控因素時特殊處理,允許目標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柔性。目標任務采用剛柔并濟,既有剛性的責任要求,又有人性化的柔性調控,利于目標績效考核有效性的實現。(三)穩定性與動態性相結合考核目標不能朝令夕改,但工作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和調整的,其可調性不容忽視。常常修改考核目標會引起二級學院的逆反心理,不利用目標的有效實施。為確保使目標任務的實施,保持考核目標的穩定性十分必要。但是,目標確定之后,因各種原因必要的局部微調是難免的,既不影響目標的整體穩定性,有一定的動態變化,有效的目標任務調整,反而有益于整體目標的穩定。(四)科學性與激勵性相結合制定考核目標是要保持目標的激勵性,同時不可忽略目標的現實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整體發展的需求,也要需要調節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情況,使目標本身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目標的確定和分解適當,能更容易讓各二級學院接受目標任務,夠激動機,調動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四、基于目標管理的桂林理工大學資助工作績效考核體系構建(一)績效考核指標的確定學校學生資助中心在確立各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核指標時不能簡單的采用統一個標準,因在基于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總目標的基礎上,同時考慮二級學院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特殊性,采用關鍵績效指標法制定有效的考評指標,并對各二級學院的資助工作進行層層分解細化,明確各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并以此為依據建立具體考核指標。通過確定各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具體績效考核指標,二級學院在開展工作時能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進而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不斷的完善。(二)績效考核的評價權重的確定在確定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核的評價權重時要確定其評價指標和評價主體的相應權重。首先,要先確定各項具體績效指標在考核中的占比,各二級學院績效考核的各項目標指標所占權重要根據學校及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實際戰略目標的改變而調整。其次,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前提下,對評價主體的范圍及分數占比進行確定,設置評價主體權重時也應考慮主體的層次,不同層次主體所占權重要有所區別。(三)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由于不同學院的學生資助工作績效目標、評價視角和利益訴求等存在差異,因此在個二級學院進行考核時應有所不同。構建學生資助考核評價體系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資助政策以及工作導向的變化而不斷改進和完善。構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考核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二級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的水平,從而提高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質量,因此考核體系的指標要與本校以及二級學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適時調整。同時,也可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可細分為學校學生資助中心、學院之間、學生三級指標。五、結語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要根據學生資助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考核指標進行設計,把考核體系制定得更加科學有效,最大程度的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推動本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持續性發展。參考文獻[1] 謝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標管理體系建設初探——以上海大學試行全系統目標管理為例[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10:129-133.[2] 董澤芳,張繼平.高校目標管理的剛柔相濟[J].高校教育管理,2013.9:5-9.基金項目:桂林理工大學2017年輔導員專項研究課題《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資助工作績效考核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項目編號:GUT17FB05)。作者簡介:李心愿(1993- ),女,漢族,廣西桂林人,研究生,輔導員,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