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摘 要:醫學生群體在大學期間學習周期長,課業壓力大,未來從事職業明確且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與其他專業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了更好的理解醫學生群體,文章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特征進行研究,歸納總結醫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的相同或不同點,并對醫學生在群體特征方面呈現的問題試圖探索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關鍵詞: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明確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0月25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強調,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內容。要實現“健康中國”戰略建設,要有優秀的醫學人才培養作為保證,做好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醫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一環。一、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對醫學生群體的影響醫學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相比較于其他專業的同學,學制長,并且分基礎和臨床等多個階段的學習,學習周期相較其他專業同學長,從本科五年到研究生或者博士畢業,還有臨床規培等政策,學習時間比其他專業長。由于醫學專業的廣和精深,決定了醫學生的課業壓力大。二、醫學專業學生的特點研究及分析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醫學生這個群體的特征,以便更好的對醫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本課題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特征進行研究。本調研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生為基礎,輻射上海交通大學其他專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會先在閔行校區接受通識課程教育,然后再前往黃浦校區學習醫學基礎課程,再去后期臨床醫學院進行臨床學習。在大一通識課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醫學生在閔行校區和其他專業的學生有較近距離地接觸,發現醫學生這個群體相較于其他專業有著明顯的群體特征,而校方在課程設置也有著較大不同。本次調研以上海交通大學在校學生為樣本,通過問卷分析,訪談等方式,針對群體組成、性格特征以及群體意識等方面進行調研與分析,歸納總結醫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的相同或不同點,并試圖對醫學生在群體特征方面呈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本次問卷采取網絡發放形式,共發放累計48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以及回答時長小于100秒的問卷,有效問卷共466份。問卷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醫學生群體,占有效問卷總數的63.55%。鑒于上海交通大學理科、工科學生較多,回收有效問卷比較也較高,分別占比11.45%,10.84%。文科占9.64%,財經類占4.52%。(一)醫學生有較普遍的醫學家庭背景,專業規劃清晰針對“子承父業”這個特點,根據對于不同專業的數據對比,結果顯示除財經類學生外,醫科學生較其他專業,有著更加明顯的家庭背景。有家人從事醫務工作的家庭,相較于其他文、理、工科的家庭,對子女的專業選擇有著更積極的影響。針對現在社交網絡上所流行的“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勸退言論,問卷中這一問題的分析結果給出了有力的回應:與其他文、理、工科相比,家庭成員中醫務人員的存在對下一代有著更加深刻的耳濡目染的影響,父母乃至長輩親友作為醫務工作者對病人的關愛,幫助病人與病魔斗爭的決心,以及“懸壺濟世”的高尚理想,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以家庭的思想傳承的方式在如今的社會中傳遞著。醫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學生相比,自然也就有著更加超前而長遠的學業規劃,同時,醫學生往往都有著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因而醫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有著對于自己學業規劃的執行程度更高。(二)醫學生有清楚的專業認知在調研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報考之前自己就非常了解或是比較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專業的整個知識體系有著大致的了解,并且也對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設想。但仍有27.68%的同學有著不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沒有思考過自己的研究方向;還有12.66%的同學只是片段地了解了一部分的專業知識;甚至有3.22%的同學對自己報考的專業根本沒有了解。在這一點上,專業的差異非常明顯。問卷調查交叉分析的結果顯示,有較多財經類和工科的同學對自己專業的知識體系和未來研究方向的了解很少,而醫科的同學大都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有一定了解,基本確定了自己未來研究有著大致方向。由于醫科未來的發展方向相對于其他專業,如理科、文科、工科等,較為狹窄,所以一般報考醫科專業的學生對于醫科方面的專業了解較多,也相對做了更全面的思想上的準備。這是醫學生群體在群體組成上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另一大特征。(三)交際能力:醫學生被動溝通交際的能力較強在同學們剛進入大學之際,除了在自己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可能存在不習慣的問題外,處理人際關系也是大學新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問卷中,我們以寢室關系為例,來研究同學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情況。通過問卷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大部分同學可以做到快速適應,合理地處理自己和室友之間的關系,尋找共同話題,解決所遇到的矛盾,但也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和室友的關系一般。這可能是由于大學行政班概念較高中較為淡化,同學們比較依賴于中學花費大量時間朝夕相處來增進感情的方式,而在大學人際關系相對更加獨立、寬松的環境下難以適應。在對不同專業進行交叉分析之后,分析結果顯示理科和財經類的同學在和室友的溝通交際方面有一定不足,工科的同學在交際方面體現出來較強的交際能力,其次是醫科和文科的同學,大部分同學都可以通過尋找自己和室友間的共同愛好拉近感情。這種短時間內和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于醫學生,也就是對于未來的醫生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能力特質。問診時能取得病人的信任與理解,能和患者溝通順暢,這樣醫生才更有可能獲得盡量多的有關病人的信息進行診斷;同時,如此和病人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后,病人和醫生能更好地溝通并且理解對方,醫患矛盾問題相信也會有很大的改善。(四)學業壓力重感受突出在心理壓力方面,我們針對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四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接近4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業壓力很大或較大,其他三個方面僅有20%一下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的壓力很大或較大。對不同專業進行交叉分析后,數據顯示醫科認為自己有一定程度上心理壓力的學生人數遠大于其他專業。即使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在學業壓力上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但由于醫科有著較長的學習周期、較多的專業課內容,即使是剛進入大學的醫學生也感受到了較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的存在對于醫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必要,由于醫生這個職業承擔著病人生命安危的職責,醫生勢必會受到來自社會、病人、院方各方面的外界壓力,所以在醫學生的階段就給予學生一些心理上的壓力,盡早鍛煉醫學生面對壓力依然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五)醫學生有著較高的專業認可度問卷交叉分析的數據顯示:對于自己專業的熱情,醫科和理科學生的熱情最高,文科和理科的專業認可度都存在兩極分化的問題,對醫科不看好的同學相比其他專業是最少的。所以總的來說,醫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有著更高的認可度。而影響學生對自己專業評分的因素主要是:學科前景以及就業前景。醫科的學習雖然有著更長的學習周期和專業內容,但在畢業后醫學生的就業是可以得到充分保障的。此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這就更加要求全中國的醫務工作者努力奮斗,對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樣自然而然,醫學生們對于醫科專業的認可程度就上升了。(六)醫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相較于其他專業最高在醫科學生中,有26.43%的同學的興趣愛好是體育運動,這個數字是所有專業里最高的。所以在興趣愛好方面,醫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相較于其他專業是最高的。這一點對于醫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醫生的工作強度,尤其是外科醫生,是非常大的,站在手術臺前可能一站就是一天。通過體育鍛煉,醫學生可以增強體質,讓他們在未來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投身于工作中。保障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更有可能去盡量保證他人的身體健康。三、醫學生群體特征總結在群體組成方面,醫學生群體有著較強的家庭基礎,他們一般對自己的專業有著較高的了解程度。在學業上,他們能夠在提前設立合理的學業規劃并且較好地執行,同時,醫學生一般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著較強的能力,尤其是在被動的相處過程中,醫學生可以和與自己較陌生的人尋找合適的話題并且努力適應著和他們交流。醫學生同時承擔著較大的學業壓力,心理負擔較重。在群體意識方面,醫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有著較高的認可度,普遍看好現在自己所學的專業。在興趣愛好方面,醫科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相較于其他專業是最高的。四、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輔導醫學生由于課業負擔較重,就業后又會收到較大的外界壓力,所以醫學生一般會有比較重的心理壓力。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針對醫學生較多遇到的心理問題安排經驗豐富,思想道德素質高的心理老師一對一地為同學們解答疑惑、緩解壓力,除了點對點的心理輔導,還要開設心理健康的宣教講座,增加心理知識普及受眾面,點面結合。另外,班級的輔導員們也要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主動走近學生,多和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們排憂解難,多關注同學們的心理問題,把一些問題發現在早期,及時的疏導解決,多種措施齊下,促進學生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在醫學生學業,情感壓力產生的時候,可以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幫助學生們穩定情緒,減輕壓力,養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質。(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醫學專業知識醫學生對自己所就讀的專業有著較大的熱情,并且較多醫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有過設想,所以醫學院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同學們對自身職業規劃的需求。此外,還可以聘請優秀的臨床醫生、醫學學者們,作為班級的導師,在專業上引領學生,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更高層級、更加個性化的直引。班導師和輔導員可以雙師聯動,宮廷引領學生的職業生涯方向。醫學生的專業定位,也決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必須融入醫學元素,醫學院校可以開設帶有醫學特色的思想政治課,將醫學人文與思政課程緊密融合,在專業教育中引領學生思想,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培養學生醫學人文和醫學德育精神。(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強實踐課堂在上述的問卷結果的分析表明醫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是很高,但除去每周的體育課以外,每個同學所能參與到的體育活動實際上是不多,大多數的運動會或者比賽都面向這方面極為精通的學生。所以,可以考慮在平時更多地增加一些競技性較弱、趣味較強的體育活動,更加激發同學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也可以邀請老師們一起參加,在鍛煉身體之余還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另外,由于醫學是一門臨床應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醫學院校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相關醫學類實踐活動,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學生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社區志愿服務、體驗式培訓、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幫助醫學生了解社會和民意。參考文獻[1] 黃麗穎.結合醫學專業教育特點探索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8).[2] 王瑩.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3] 曾玉華,何國平,胡小平.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