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佳寧 黃譽揚
摘 要:近年來,隨著95后作為大學校園的主力軍,不同于以往的、層出不窮的新型心理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傳統的一套處理方式已經無力應對,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著實是一個棘手而又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同時,受環境和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也在逐步變化,由此影響著95后生源:以高考為基礎的傳統考試,單獨(自主)考試、對口單招、中高職貫通三種改革后的考試招生方式,以及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綜合評價招生兩種新型招生錄取渠道。六種招生方式相結合,導致生源結構復雜,這就對高職院校心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關鍵詞:生源變化;高職學生;心理問題一、高職院校生源變化的原因招生是每個高職院校謀求發展的命脈,招生的數量與質量將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在足以保證數量的前提下,質量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高職院校逐漸形成的六種招生方式,直接影響了目前所形成的生源結構。這種變化所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可以歸納為四類:(一)高考生源數量逐年減少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以來,家家戶戶只生養一個孩子,以此控制了快速增長的人口增長率。加之,受國外開放思想的影響,近年來不婚、晚婚、不育、丁克的男女青年比例在逐年上升,導致了人口出生率呈現嚴重下滑趨勢,人口出生率的下滑又直接影響了二十年后參加高考的生源數量。隨著2016年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預計高考生源數量將有所回升。(二)本科院校持續擴招隨著我國辦學層次和辦學規模的提升,本科院校大規模擴招,搶占了大批專科生源已是不爭的事實,導致專科院校生源不足現象嚴重。在高考生源數量下降的情況下,原本就已經供不應求,而本科院校持續擴招,對生源市場的沖擊就顯得更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生源的爭奪,使高職院校在招生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甚至有的家長直接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本科。高職院校所獲生源,很大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淘汰下來的,甚至是遠遠沒有達到本科分數線的,生源質量堪憂。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當年的招生戰績不佳,又將直接影響次年的招生宣傳,由此惡性循環,部分高職院校生存堪憂。(三)學歷提升形式多樣“條條大路通羅馬”,全日制高考已經不再是上大學唯一的途徑了。高起本、成人教育、自考等學歷提升形式已經被更多家長和學生所熟知。一些家長認為全日制讀專科還不如函授讀本科,節約的時間和金錢就是資本。對于高考落榜生或中職學生而言,這些渠道同樣可以幫助其圓一個大學夢。一些三四線城市,就業對學歷要求相對不高,這些可以邊工作邊實現求學愿望的升學形式,甚至更受年輕人的青睞。(四)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上升,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經濟波動對各行各業的沖擊在日常方方面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受專業對口率、職業穩定性、收入待遇等因素影響,不少畢業生尋求不到合適的工作,用人單位留不住需要的人才。專科畢業生與本科畢業生競爭,就業又不占優勢。當今社會早已不是大學畢業包分配工作的年代,找工作看能力,也看機遇。受學生成績和家庭條件等因素制約,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與其辛苦讀完大學,畢業難找工作,不如節約時間,直接上社會歷練,等需要的時候再選擇成人教育提升學歷。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正因為種種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職院校生源緊張,質量堪憂。當這部分95后生源來到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教育和培養的義務和責任則更加艱巨。為了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高職院校通常在新生入校的首月就會進行身體體檢和心理普查,主動關注新生動向,篩查出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就新生心理普查結果,往往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適應困難方面的問題隨著環境變化,面對全新的人事物,新生在新奇的同時,也會暴露出一些不適應,飲食不習慣、難以入眠、獨立能力欠缺、想家等,大部分新生在調適一周到半月后逐漸趨于適應,另一部分則遲遲無法進入狀態。(二)學業壓力方面的問題在經歷了緊張的高三,初入大學突然褪去枷鎖,學習靠自覺,一些新生會感到格外自由,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社團、戀愛、玩樂中,放松了學習,緩過神來突然面對考證、考試的壓力,就會無所適從。(三)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面對過去20年沒有交集,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學,生活習慣、方言行為、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新生會不自覺形成一個個小團體,當他人的言行與自我意志發生沖突時,就容易產生宿舍矛盾、班級矛盾。(四)網絡成癮方面的問題網絡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對過早接觸信息化的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一些社交軟件、網絡游戲層出不窮,吸引力巨大。一些學生放棄學習、睡覺、吃飯的時間玩電腦、玩手機,不僅影響學業、影響社交,甚至對身體造成負擔。(五)戀愛困擾方面的問題相比初高中的交友氛圍,大學就顯得寬松許多,男生女生談戀愛的現象也較為普遍。但學生畢竟處于未成年和剛成年的年齡段,面對愛情懵懵懂懂,無法合理排解情緒,甚至一些學生在失戀后容易出現過激行為。(六)經濟貧困方面的問題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推進落實,高職院校無不具備完善的獎勤助貸機制,幫助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盡管高職院校已經極力保護這部分學生隱私,甚至在對這部分群體的稱呼上也較為含蓄,但仍有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原本就自卑,生怕受他人歧視,低人一等,寧可受苦,也不愿接受資助。(七)就業壓力方面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已然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臨近實習,不少學生憂心忡忡,突然從安逸的校園生活中蘇醒,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會就要踏上社會了,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盡管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相關心理課程及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調適心理,但仍有一部分學生會產生焦慮、恐慌的情緒,甚至影響飲食和睡眠。三、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進入高職校園后,很大一部分新生會先后表現出以上問題,而這些問題從心理健康角度來看,大多是能找到原因的。(一)自身原因因素個人心理素質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標準,學生個人心理素質跟認知理解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抗壓能力有關。從小一帆風順,一旦遇到新的挑戰、新的局面,對當下的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處理,就無所適從,容易崩潰。(二)社會環境因素社會對高職學生存在一定偏見,認為專科學生學識、能力、素質普遍低于本科生。大學生的三觀初步形成,尚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各種社會矛盾影響,一些拜金、尚權等負面現象極易傳播,導致學生理想信念缺失。(三)家庭環境因素眾所周知,家庭是每個孩子的啟蒙發源,幼年時無論過分溺愛,或是缺少關愛,都會對這個孩子的成長造成長遠的不利。經調查發現,家庭失和、有留守經歷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相對更高,這部分人群出現敵對攻擊、自殺念頭的比率也更為明顯。(四)學校環境因素學校在每個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學校管理松散,師資隊伍有待完善,學生素質不高,一些學生在小初高學習階段,因同學或師長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對其造成的傷害、創傷,甚至在其成年后仍無法磨滅。四、針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思維底線”,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必須嚴格堅持“思維底線”,提前把工作做在前面,做細做牢,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應對心理問題。(一)開展豐富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自我調適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3.20、5.25等系列心理主題活動的開展,結合線上線下,定期召開適應性教育、身心健康、人際交往、戀愛關系、鑄造夢想等各類主題講座、團輔、攝影、繪畫、演講、趣味運動會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活動推向廣大學生,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引導其正確面對困難,實現自我調適。(二)加強心理健康教師團隊建設,提高師資素養高職院校大多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健康中心,但師資仍普遍不足。高職院校應盡快落實相關專業人才的引進,同時加強對輔導員、班主任等與學生接觸頻繁的師資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培養,面對突發情況做到敢處理、能處理、處理妥。(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每個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善于幫助自己和他人判斷是非、了解應對程序,遇到困難及時排解情緒或尋求專業幫助,提高心理素質。(四)深入強化家校溝通,及時反饋學生情況針對學生的一些異常反應和行為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來龍去脈,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以便于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幫助,情況嚴重的,盡早就醫。(五)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約談,防患未然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普查的同時,對于心理異常庫里的學生應定期開展約談,建立系統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實時跟蹤思想動向。尤其春季、季節更替等心理疾病高發季節,要特別關注異常群體,發現問題立即上報處理,防患于未然。參考文獻[1] 楊文艷.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探析及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04):60-61.[2] 顧卉.高職院校生源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5):63-67.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95后生源變化背景下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研究,項目代碼:51800021812。作者簡介:翟佳寧(1986- ),女,江蘇常州人,碩士,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管理、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