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當人們習慣于使用4G甚至3G移動網絡時,5G正在以輕快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媒體報道,為了迎接5G時代的到來,世界各主要國家摩拳擦掌,相繼啟動了5G研發計劃。有人說,2019年是5G元年。伴隨著第一個5G標準的推出,很多國家相繼提出了自己的5G戰略。
放眼全球,除了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也紛紛明確了5G“時間表”。所有這一切,意味著一場全球“5G爭奪戰”正悄然打響。不少人在問:在5G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誰會贏得下一個黃金十年?
到底什么是5G?
所謂5G,通俗說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于一般用戶而言,5G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將是網速的極大提升和生活的更加智能便捷。在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的5G標準中,定義了5G未來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帶寬(eMBB)、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和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前者主要關注移動通信,后兩者主要關注物聯網。
那么,5G與4G究竟有何區別呢?相關專家指出,和現在普遍使用的4G相比,5G的特點可以用這樣5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無與倫比的快”、“人多也不怕”、“什么都能通信”、“最佳體驗如影隨形”、“超實時、超可靠”。而有人說得更形象:2G是文字時代、3G是圖片時代、4G是視頻時代,而接下來的5G會帶來根本性的變革,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與4G、3G、2G不同,高速率是5G最大特點,其網絡傳輸速率將達到10GMpbs,將是4G峰值的100倍。這意味著,在5G網絡環境下,一部超高清畫質的電影1秒內就可以下載完成。更為重要的是,5G還會將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過渡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基于高速率、低時延和大容量的技術特性,5G不只是會改變原先的通信和移動互聯網,也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催生出大量的新應用。
就拿無人駕駛來說,無人駕駛需要實時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測算,一秒鐘就要消耗750MB數據流量,而現有的4G網絡根本無法滿足這種需求,而只有在5G網絡環境下方能滿足這種需求。不僅無人駕駛本身,在駕駛過程中,汽車需要與周圍汽車、信號燈、建筑甚至道路實時交換數據信息,5G網絡的低延遲才能讓交換過程更及時有效。有人說,無人駕駛對5G網絡的需求,就像氧氣對人一樣重要。
從2G到4G,表面上的變化是越來越快的網速,實質上卻是從量變實現了質變,或者說,移動通信的內涵到了4G一下就豐富了許多。與4G相比,5G對生活和生產改變會更大。《日本經濟新聞》稱,5G除了比目前的4G快100倍外,通信的延遲也僅為目前的1/10。5G因此被認為將成為“物聯網”社會的基礎。
總之,5G不再只是從2G.txt到3G.jpg再到4G.avi的網絡速率的提升,而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萬物連接,打造全移動和全連接的數字化社會。5G應用不再只是手機,它將面向未來VR/AR、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無人機、應急安全等等。
我們常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將讓此前的概念走向實際應用。《華爾街日報》稱,在5G支持下,無論是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還是醫生進行遠程復雜手術,都有可能變為現實,可以為物聯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中的聯網設備提供依托。5G實現的萬物互聯將令路上的汽車、電線桿、路燈、車位成為像手機一樣的終端,從而改變整個社會的管理。在5G時代,路燈不僅可以自動調節燈光,同時還可以作為空氣監測設備,實現對空氣質量更精確的監測;在家里則實現了暖氣智能化:家里無人時暖氣可以降到一定溫度,等有人時再暖起來。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這樣的生活:道路上飛馳著無人駕駛汽車,它們通過云端傳來的高精度地圖“認路”,通過傳感器傳來的信息感知周圍的一切;無人機將充當起快遞員,它們將精準地把顧客購買的商品送到指定地點;早晨醒來,臥室的燈和空調自動開啟,你來到衛生間,洗臉水已經自動調到適中的溫度,數碼牙刷記錄并上傳了你牙齒和口腔的實時數據,洗刷完畢,你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帶上眼鏡,通過虛擬現實顯示與同事說早安……
5G大戰,業已拉開序幕
5G前時代已經來臨。基于通信產業界發起的對 5G技術的展望,主要國家都啟動了5G研發計劃。
歐盟希望迅速發展 5G技術,以維持和加強歐洲企業的領導地位;日本設立了5G研究組;韓國在5G研發機構設立、長遠規劃、促進戰略以及研發投入等方面都有積極表現;美國積極開展5G項目的研發;中國也在全方位布局5G技術的研發工作。
2017年底,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公布了第一個5G場景的技術標準,支持非獨立組網與增強移動寬帶。這意味著,5G解開了第一道“封印”——快。2018年6月,5G R15版本標準正式凍結。在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之后,各方參與者正在向大規模應用階段沖刺,而中國走在了前面。
在國內,5G動作頻頻,先是三大電信運營商城市試點,隨后工信部發布了5G發展“時間表”,2020年前實現5G的商用,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通信設備巨頭正在為5G組網準備基礎設備,5G手機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日前,OPPO、vivo和小米相繼宣布了5G手機的新進展:在實驗室完成了5G信令和數據鏈路的連接。
在去年全球INS大會上,榮耀總裁趙明透露2019年榮耀手機將發布首款提供全版解決方案的5G手機,并在大會上提出建設5G網絡的所謂三層參與者觀點。在5G產業鏈上,華為/榮耀不是位于其中一環,而是橫跨標準、基礎和應用三層,具有覆蓋云+端+芯+OS+通信的核心技術能力,可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華為/榮耀手機作為深入5G網絡建設的三層參與者,在其中處于核心位置。據了解,在5G時代,華為的宏大目標是:它要做的是5G完整解決方案;結合通信技術優勢、終端優勢、AI戰略,進行更高維競爭。放眼全球,具有如此完整能力的企業,只有華為一家。
“在5G領域,數家電信設備巨頭是競爭的主體,多數國家只能當競爭的旁觀者。”業內人士指出。5G時代尚未正式降臨,然而,在基帶芯片的戰場上已經是“硝煙四起”。早前,三星、華為等多家公司宣布將要發布5G手機,而高通、英特爾、三星和華為四大通信巨頭都已經先后推出了自家的5G芯片。
2018年9月7日,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和愛立信聯合宣布,成功撥打了全球第一個5G電話。據報道,雙方還通過在新的毫米波頻段上進行互操作性測試,在商用5G上取得進展。愛立信高管稱,此次與高通完成的數據呼叫,創造了5G系統發展的新里程碑。兩方還通過在新的毫米波頻段上進行互操作性測試,在商用5G上取得進展。
2019新年伊始,根據中國聯通消息,廣東聯通聯合中興通訊在深圳5G規模測試外場,打通了全球第一個基于3GPP最新協議版本的5G手機外場通話(FirstCall), 率先在5G網絡下暢享了微信、視頻等精彩應用,對5G商用進程意義重大。評論人士指出,此次廣東聯通聯合中興通訊在深圳打通的5G手機電話,是最新5G標準,是真正意義上的5G。
據報道,日前,特朗普的2020年競選團隊重新啟動了有爭議的話題——將美國5G網絡國有化。特朗普2020競選發言人凱莉表示,這符合特朗普對于讓所有美國人受益的議程。特朗普2020年競選經理布拉德·帕斯凱爾也在推動一項涉及全美5G網絡的計劃。總統特朗普也在社交媒體上談到了5G,稱“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后。我希望盡快在美國推出5G甚至6G技術。它比現行標準更強大,更快速,更智能”。
“美國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贏得全球5G大戰。”無線行業組織CTIA總裁兼CEO梅里迪斯·阿特維爾·貝克(Meredith Attwell Baker)警告稱。該組織當時發布的報告認為,美國在5G網絡的準備工作上落后于中國和韓國。報告認為,倘若中國在電信網絡行業占據主導“就將取得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勝利”。運營商預計美國要到2020年才能在全國范圍內普及5G。
由此觀之,5G已經不只是單純通訊行業的爭奪戰,喪失掉5G領導力,不僅會對通訊行業,而且會對一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全球企業大咖競相投入、積極布局,甚至引爆了國家級大戰。因為誰領先了5G,誰就站在了未來經濟的制高點。
中美上演主導權爭奪戰
環顧全球,各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5G布局。在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公布的最新報告中,全球5G技術排名前5的分別是中國、韓國、美國、日本和英國。
“全球5G大戰正酣”,德國《焦點》周刊發表評論指出,目前,全球5G領先的都不是歐洲公司,競爭力最強的是三星、高通、華為和聯想/摩托羅拉。但是,歐洲公司要后來居上,不讓未來新技術掌握在歐洲以外的公司手中。瞄準5G,歐洲公司躍躍欲試。就亞洲而言,韓國、日本不甘落后。韓國在通信技術方面一直深耕細作,穩步發展,在去年的平昌冬奧會上,韓國向世界展示其強大的5G研發實力;2008年之前曾一度輝煌的日本通訊業,開始瞄準物聯網新興領域和全球市場擴展,提出5G+人工智能的未來定位。
《華爾街日報》則稱,早期移動通信技術主要由歐美公司推動,而隨著有望再度改變互聯網使用方式的5G時代來臨,中美之間正在上演一場主導權爭奪戰。《日本經濟新聞》則認為,最具勢頭的是中國企業。
3G時代,美國在CDMA基礎上推出了CDMA2000,歐洲在GSM的基礎上推出WCDMA,而中國的TD-SCDMA也第一次登上國際舞臺。為了對抗歐洲,美國聯合中國推動3G保留三大標準。中國標準的確立,不僅讓中國通信業在國際舞臺上有了更多發言權,也成功使中國企業成為中國通信設備市場的主導力量。4G時代,歐洲又聯合中國把美國擠出4G標準體系,LTE FDD和TD-LTE成為4G的主導。這個過程中,全世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逐漸成為四強爭霸——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各有優勢。
經歷2G時代的一無所有、3G時代登上舞臺、4G時代基本并跑,5G時代中國的目標已經變為領跑者,這將對中國通信業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分析人士指出。英國咨詢公司IHSMarkit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的世界基站市場擴大份額的只有躍居首位的華為和排在第四位的中興通訊。根據德勤的數據,2015年以來中國已建造了約35萬個蜂窩基站,而美國不到3萬個。中國每1萬人有14.1個基站,美國則為4.7個。這對5G至關重要,因為5G網絡需要的蜂窩基站數量遠遠多于4G。中研普華研究員薛圳揚表示,在5G標準制定中,中國陣營已經成為全世界5G標準的重要力量。
專家表示,隨著5G網絡商用,全球IT產業也將進入新發展時代,產業機遇有望向我國傾斜。以5G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網絡,將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其技術標準直接關系到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類信息技術發展方向。
再看美國。美國頗具競爭力的兩家運營商計劃于2019年,在選定的城市開始普及5G,不得不提的是特朗普政府打出的三張牌:第一張牌,扶持國內電信運營商,讓它們多賺錢,從而有動力去投資建設5G網絡。第二張牌,建立由政府運營的5G網絡,將各個運營商不同的頻段統一成一個標準,試圖爭取主導地位。第三張牌,即通過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衛美國的5G技術專利優勢。
據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擬將簽署行政命令,禁止以華為5G為代表的中國電信設備進入美國網絡。早前,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有人認為中國企業的產品和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應將其排除在5G網絡建設之外,你對此有何評論?當天的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作為一項前沿科技,不是某個或某幾個國家的專屬,而是關乎全球經濟發展、世界各國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大事。”
那么,為什么特朗普如此“忌憚”華為?日前,美國CNN節目中評論員的一句話或許能夠說明問題:資本邦經過研究也發現:蘋果、高通等美國公司在5G的競賽中確實已經落后,華為作為通信頂尖公司勢頭正猛!
不過,向來以反復無常著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于當地時間2月21日在社交網站推特發文稱,“我們沒有理由在這項如此明顯的代表未來的事情上落后。我希望美國通過競爭取勝,而不是通過封鎖目前較先進的技術。我們必須永遠是我們所做事情的領導者,特別是在非常令人興奮的技術世界。”
種種跡象表明,5G離我們越來越近,而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群雄逐鹿,攻城掠地,大戰正酣。
不過,有專家表示,目前距離5G真正廣泛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距離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還有一定時間。畢竟整個5G標準在ITU會議上全面通過,預計還要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