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佘世佳
摘 要:在陽剛氣質的研究中,Connell是不可繞開的學者。她認為性別不僅是生物性的,更是社會建構的。她還強調多種類型的陽剛氣質有著復雜的關系。另外,陽剛氣質的內涵會隨著不同的歷史性動力而發生改變。“陽剛氣質”并不只能運用于分析生理男性,但由于大量關于消費和陽剛氣質的文獻都集中探討生理男性的消費問題,因此文章的關注對象也是生理男性。
關鍵詞:陽剛氣質;消費;同儕群體
一、消費與陽剛氣質的關系
(一)消費宰制陽剛氣質
該觀點認為消費將男性禁錮在了傳統的性別角色之中。章立明指出,現代社會中的身體消費正不斷強化著性別本質主義的取向,規定著男性的身體。男性身體長久以來被陽具神話所約束,在消費社會里則更加突出。Ostberg則認為,陽具的尺寸對于陽剛氣質的建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消費時代里,廣告、媒體、大眾文化都在以一種明顯或隱秘的方式建構著陽具崇拜的陽剛氣質。韓素梅認為父權制話語在規范女性的同時也規范了男性。在各種消費廣告中,男人作為人的價值被靚車、別墅與性能力所標識,他們常常被模式化、被物化。
(二)消費為多元的陽剛氣質提供可能
持這個觀點的學者認為,正是消費將不可挑戰的性別形象拉下神壇,性別形象成為消費對象,成為人們既可以選擇,也可以創造的新商品。也使得消費者擁有了更多主體性,社會性別形象處于不斷的主體建構的過程中。
王昕認為,新的市場和媒體為男性的性別形象注入了太多的消費元素,耳環、戒指、化妝品已經不再是女性專屬,市場主導、媒體強化出有別于本質主義下的性別形象,從而為個體提供一種性別形象選擇的可能性。Petterson等人認為在當今的消費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陽剛的女性化傾向,這使得各個社會階層的男性們都能參與到這場原本由女人所主導的消費嘉年華中。Jacob通過對荷蘭男性消費襪子的研究發現,它作為“真男人”著裝的一部分將會反映和強化社會階層,也與角色競逐緊密相關。男人們在別具一格的襪子消費中悄然生產和鞏固了自己上流社會的陽剛氣質。
(三)男性策略性地面對消費
有些學者還發現男性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傳統的性別設定,也不是批判地挑戰性別秩序,而會視情況而定來理性地看待消費,從而在迅速流變的社會中確認自己的坐標。
Campbell發現,男人將購物視作一種使需求得到滿足的純買賣活動,他們企圖將購物納入“工作框架”,由此來擺脫購物行為的女性化特質。Allan則發現男性消費者們會否認商品的性別劃分,否認消費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否認身體的性吸引力。通過這三種“否認”來規避女性化的消費實踐對自己陽剛氣質的沖擊。此外,當男性的陽剛氣質受到挫折時,他們也會求助于消費來補償自己的陽剛氣質。比如Roger就發現男性在職場上遭遇不順的時候,會更多地將精力投入到健身房的力量訓練中。通過身體消費扶持自己的霸權陽剛。
二、消費對陽剛氣質的作用機制
(一)媒體的再現
再現指的是通過某些符號、某些形式對社會生活或對象進行描繪。但它絕不是對現實的機械反映,不是純客觀的復制現實。
呂鵬發現電視娛樂節目表征了消費社會陽剛氣質生產的形象特質,既深得消費文化內在邏輯的精髓,又在無形之中改變了人們長期持有的刻板印象,在悄無聲息之中表征出具有時代解放特征的男性氣質的新意義。Jonathan等人則看到廣告的再現就是想讓男人相信,陽剛氣質要通過消費者的生活風格才能得以創造,因此吸引男性不斷卷入消費社會中。Debbie發現,媒體對男孩而言發揮了一種“陽剛氣質教程”的功能,不過從媒體上模仿陽剛氣質的過程是復雜的和能動的,他們有時會認可媒體塑造的陽剛,有時又會對其產生批判。
(二)同儕群體
同儕群體指的是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輩,這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社群關系會對個體的消費實踐及陽剛建構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劉紹華發現同儕群體在涼山地區年輕男子的吸毒經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毒品是他們用于稱兄道弟的工具,男孩們通過這一系列的生命體驗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禮。陳薇帆的研究結果則表明男同志的消費動機多為“歸屬感”與“尊重”的需求,他們通過消費來展現身份認同。在這個群體內,消費形態也會產生分化,比如探索期會尋求安全和歸屬;活躍期則傾向于健身、名牌的消費;淡出期則更追求養老或理財。
(三)消費空間
消費總是在一定位置和范圍中的消費,因此當我們要了解消費與陽剛氣質時,總要了解消費活動發生在何處。
魏偉探討了作為新的“差異空間”的“同志空間”的生產和發展。他認為,同志的商業性場所是同志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社區的活動,同志人群在性、語言、興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彼此認同。王璐在她關于城市性用品消費空間的研究中指出,性用品消費空間折射出了當下男性霸權的危機,它表現為對“那方面越來越不行”、“滿足不了”等的焦慮,使男人無處躲藏。朱慧麗則發現陽剛氣質的實踐在網絡消費空間中表現出兩種趨勢:第一,男性網購實踐契合了新興男性氣質的建構邏輯;第二,男性距離化時尚的策略都體現出本土文化對陽剛氣質實踐的深刻影響。
三、交織性與消費
性別研究的交織性啟示我們,每一種社會實踐所呈現出來的樣態都是由各種不平等的權力結構所塑造的。
(一)年齡
年齡意味著男性將在歲月變遷中獲得不同的社會位置、權力資源,也擁有各階段不同的個人需求。
Richard等人探索了年輕男性飲酒和陽剛氣質的關系,有些人認為飲酒及過度飲酒與陽剛氣質是劃等號的,有些人認為酒量和其他能力緊密聯系,還有些人則認為二者無關。類似地,Steve也研究了年輕男性的飲酒問題,他發現男大學生在那種將飲酒視為男生常態、鼓勵飲酒的環境里更容易大量飲酒。在Steve的另一篇論文中,他發現大學男生群體當中,運動消費是建構陽剛氣質的重要方式,他們對霸權陽剛有一些共識,尤其重視“力量”、“獨立”這些概念。
(二)階級
階級的位置將會影響一個人消費的經濟能力、審美能力,反過來,消費行為本身又會被用來展現和確認階級地位。
臺灣學者駱冠宏發現從20世紀30年代直至21世紀初,摩托車逐漸脫離早期作為社會地位象征的意涵,但越來越呈現出各種風格的陽剛氣質。Holt等人研究了美國工人階級男性,他們被困于兩種傳統的角色中:賺錢養家者和叛逆者。這兩種角色的中和即是“實干家英雄”。它通過一種重鑄陽剛的游戲來維持了可能會受挫的陽剛氣質。Risto Moisio等人的文章則直接挑戰了實干家英雄的概念。他們發現,社會上層的男性將生產型消費視作是脫離工作壓力的一種放松,家庭勞動使他們獲得更多陽剛氣質。相反,社會下層男性會把生產型消費當做家務,把它視作額外的但是男人陽剛氣質領地中的一部分任務。
(三)性與性向
Nacima將目光聚焦在男用內衣上。男性消費者將親密關系概念化成情感、身體、心理、社會四個維度。男用內衣這類消費品強化了伴侶間“只在我們倆之間”的感覺,晰劃分了“我們”與“外界”的界限。Tuncay在研究中指出,當代的異性戀男性在消費時需要找到兩種平衡,一種是符合性別期待和表達個性之間的平衡,另一種是在展現直男氣質和避免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外表之間的平衡。Kates則發現,男同志為自己的亞文化圈設置了特定的消費場域,這包括物理的和社會的意義,他們在這里獲得安全感。另外,消費為男同志們創造了一定的“性別彈性”,但同志社群也同時會用霸權陽剛的要求來約束男同志的行為。
四、結語
我們要看到消費中所蘊藏的性別意涵。陽剛氣質不應該像空氣一般,時刻被人呼吸卻從未有人注意。無論我們是將消費看做固化陽剛氣質本質論的幫手,或是將其理解為性別角色多元化的推動器……這都將幫助我們批判地看待現實世界,最后才有可能真正掙脫文化枷鎖,獲得真正的性別平等。
參考文獻
[1] 韓素梅.廣告中被消費的性別形象[J].學術論壇,2004, 03.
[2] 駱冠宏.摩托車的陽剛氣質與階級[J].女學學志,2010.
[3] 王昕.“性別形象”的后現代解釋——基于消費時代的來臨[J].蘭州學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