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繪畫歷史悠久,是我國特有的繪畫形式,從起源至今發展經歷了上千年,在世界藝術史上享有盛名。油畫從文藝復興時期興起,到傳入中國,對中國藝術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與中國本土藝術相結合,形成了富有中國韻味的油畫藝術。
關鍵詞:中國傳統繪畫;油畫;本土化
中國傳統繪畫歷史久遠,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和壯大,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語言,在東方乃至世界之林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油畫又稱西洋畫,傳入中國百余年,與中國傳統繪畫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油畫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語言,所以,作為一名油畫專業的中國學生,我認為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并不是相生相克的關系,而是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相互融合的關系。
從形式語言方面來講,不論是中國傳統繪畫還是油畫都在構圖、線條、筆墨、色彩等方面頗有講究。首先先從構圖來講,中國畫講究的是以形寫神,采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對物象進行創作,注重意境的表達,較為輕松隨意,而油畫大多數構圖較為嚴謹,采用焦點透視進行表達,例如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將焦點透視運用的淋漓盡致,理性成分凸顯的更加透徹。但兩者都重視構圖,而中國畫也有張彥遠說過“布置為畫之總要”,中國畫在構圖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要屬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內好幾十米的盛況表現到紙上,令人感嘆。再從線條方面來說,“以線造型”是中國畫的基礎,而中國畫技法分為寫意和工筆,注重線條的典型代表就屬工筆畫了,以線造型,嚴謹有致,同樣來講在油畫創作中,點線面是謀篇布局的基礎,線的布局安排也頗為重要。再說筆墨,中國畫本身就是以水墨為依托,追求“筆墨情趣”,油畫創作中的筆墨情趣在抽象繪畫中也有所體現,波洛克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驅,他以在帆布上很隨意地潑濺顏料、灑出流線的技藝而著稱,作品表達方式往往具有難以忘懷的自然品質,《第18號》畫面中的筆墨意味讓我在恍惚間感受到中國畫的意趣。最后來說色彩,在色彩方面,油畫的特性顯得更為突出些,油畫的第一大特性就為色彩的表現性,色彩最為突出的要屬梵高的作品,《麥田群鴉》、《夜間咖啡館》等都以明亮純粹的色彩來構成畫面,將色彩這一大特性發揮到了極致。在中國畫中,花鳥畫、人物畫等中運用色彩較為普遍,在山水畫中大多以墨色為主,在中國早期的繪畫作品中,人物畫在創作方面注重色彩的運用,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色彩艷麗,濃烈繁多。但是在唐朝以后,人物畫對于色彩的運用開始轉向清新,單一的色彩追求,也有這樣的說法,中國畫的色彩在唐代以后逐漸摒棄,既是對繁華的祭奠,也是對現實的客觀、冷靜、不失意境的哲思。
從精神層面來看,中國畫的創作方法強調“氣韻生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提倡精神層面的藝術表現,使得繪畫的最終目的不是客觀的描繪現實世界,而是由畫家營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心靈”世界。油畫在西方發展歷史久遠,油畫家們也從客觀的描摹自然到現在注重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現當代,藝術的泛化使得人人都是藝術家,大家都可以通過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展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認為,不論是中國畫還是油畫,只要是傾注自己的所思所想,傾注自己的感情,就是一件“活”的作品。
油畫傳入中國百余年間,與中國傳統繪畫相互融合,油畫在中國的發展避免不了的受到中國畫的影響,中國的油畫家們也不斷的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營養,探尋摸索油畫的中國化,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油畫積極的借鑒中國畫的表達方式,尤其在油畫的風景創作中借鑒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表達,提出“寫意油畫”,而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也在探尋油畫和中國畫相互融合的表達方式,例如畫家吳冠中的作品《水鄉》將中國畫中的筆墨趣味,黑白色彩,構圖方式和西方油畫的表達方式結合起來,創作出具有中國味的油畫作品。趙無極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藝術領域中一位很重要的藝術家,他將中國傳統繪畫的構圖、空間表達方式與油畫的筆墨質感結合起來,他畫面中的符號語言具有濃濃的東方意味。
中國傳統繪畫為油畫提供了豐厚的養料與基礎,中國的寫意油畫正朝著更加繁榮的境地發展,而我認為也是機遇更是挑戰,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借鑒也不只是臨摹照搬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思想與感情如何更好的注入到作品中,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與奮斗。中國傳統繪畫與油畫相互融合出的中國式油畫的發展呈現勃勃生機的狀態,我也相信“中國的繪畫”會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季夢茹,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學,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