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王鐵梅*(通訊作者) 林梓桐 孫衛斌 謝思靜
(1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醫學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2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教育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作為具有很強綜合性的口腔醫學二級學科,是培養高質量規范化口腔住院醫師的重要保障。由于學歷層次和臨床階段不同往往造成規培生類型具有多樣性,為規培教學實踐增加了難度。我院國家級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規培基地結合實際情況,基于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臨床能力水平考試細則(Oral Clinical Proficiency Test,OCPT)[1],利用的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采用現有的口腔影像知識、技能和思辨能力來解決臨床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隨機選擇2017-2018年南京大學醫學院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規范化培訓基地73名規培生,按類型分為A組(研究生規培生)33人,B組(社會規培生)28人,C組(讀研究生規培生)12人。規培教師均具有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育資質,按照規培生類型采取分組帶教。
參照OCPT及口腔影像學規培大綱要求進行(1)筆試:入科后與出科前均進行閉卷筆試,內容為口腔影像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教師即刻打分并反饋給規培生,目的是摸底和查漏補缺。(2)操作技能教學:即口內根尖片規范化攝片操作教學。(3)CBL案例教學:按照“臨床病史、影像學檢查方法的選擇、影像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的思路進行穿插式[3]CBL案例教學2例,每例1個學時,出科前進行案例匯報。技能考核和案例匯報成績由兩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資歷非帶教老師各自打分后取平均分。
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三組規培生成績作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兩兩比較,檢驗水準α=0.05。
入科三基成績C組高于B組(P<0.05),出科三基成績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攝片操作成績A組高于B組,(P<0.05),案例匯報成績A組高于B組,(P<0.05)。不同類型規培生對口腔影像的知識掌握、口腔影像操作技能及案例辨析與匯報表現力參差不齊,見表。

表 三組規培生的入科、出科成績、攝片操作成績和病例匯報成績比較
口腔臨床能力水平考試實施細則(OCPT)的精髓在于對不同階段學生每個考核內容數量、難易程度的差別進行量化評價。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大數據PACS系統為開展CBL案例教學模式提供“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4]。
研究生規培生來自全國口腔醫學專業院校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有較扎實系統的口腔專業知識基礎、臨床實踐技能與科研思維能力,能應用CBCT探討經久不愈根尖周炎原因的臨床實際問題。社會規培生為全國醫學院校口腔五年制應往屆本科畢業生,雖對口腔影像診斷學的重視度及思辨能力參差不齊,但仍具有一定認知度,能提出根尖片投照角度可能影響根充效果的問題。南京大學在讀口腔研究生規培生則對剛學過的口腔頜面醫學影像理論內容有較清晰的認識,如成釉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但臨床應用轉化有待提高。
因此,CBL案例教學聯合OCPT考核能針對多層次多階段規培生的特點,大大提高規培效果,“考”“學”相促,對口腔頜面影像規范化培訓教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