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齡

韓復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財經評論員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穩”的決策部署。年初,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政策不斷推出,政府工作報告減稅降費的政策開始落地,中美經貿磋商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以來,隨著政策效應的累積,積極因素逐漸增加,企業預期、市場預期和信心逐漸增強。
一季度,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指引下,我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并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一季度經濟運行好于預期,經濟數據迎來強勢反彈。其一,經濟增長逐步企穩,發展韌性顯著提升。一季度GDP達到213433億元,超過2005年全年GDP總量,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8年同期增長6.4%,增速與2018年四季度持平。此外,GDP增速已經連續14個季度保持在6.4%~6.8%,顯現出發展具有持續的韌性。
其二,需求結構不斷改善,消費持續升級。從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來看,消費依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需求增速有所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升級類商品的消費需求增速亮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增長8.3%,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通信器材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0.9%和10.0%,增速分別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
其三,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創新引領經濟發展。一方面,新動能成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8%,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2和1.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新興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突出。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1.0%,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12.7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8.2%,比2018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最后,社會融資規模明顯增長,信貸投向結構改善優化。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8.18萬億元,同比大增2.34萬億元。其中,新增的5.81萬億元貸款中,2.57萬億元投向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1.38萬億元投向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融資占比達到77.1%,較上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顯示出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立足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質的提升,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隨著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累計效應逐漸顯現,宏觀經濟開始企穩。
積極財政政策和減稅降費措施逐步到位,財政支出的增速高于財政收入。2019年1~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656億元,同比增長6.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629億元,同比增長15%,財政支出的金額和增速都已超過財政收入。一季度中國經濟企穩亦與大規模減稅相關。個人所得稅方面,國家從2018年10月1日起調整個人所得稅(見下表),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個人所得稅新規。增值稅方面,3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降低增值稅稅率進入實施環節,減稅拉開大幕。自4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9%。納稅人購進用于生產或者委托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表 個人所得稅調整的主要內容
第一,貨幣供應與信貸增速回升。2019年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4個百分點;2019年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2019年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10.7%。
第二,降準釋放流動性。央行1月4日公告,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兩次合計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央行降準全面落地,可有效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此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20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盡管我國經濟當前出現了一些積極向好的跡象,但考慮到政策的效果尚有滯后性,且中美貿易戰尚未真正“停戰”,其影響仍在發酵,因此,應該清楚地認識到,2019年,特別是上半年,我國經濟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困難;既有周期性力量,也有結構性挑戰;既有短期陣痛,也有長期問題。
其一,當前全球經濟的表現難言強勁復蘇。全球經濟增長邁入全面放緩,IMF宣布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為3.3%。其中,美國經濟增速下滑將成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美國經濟如果由強勁復蘇轉為放緩,勢必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影響。
其二,海外政治風險不容忽視。美國政壇如今高度分裂,在總統選舉日益臨近之際,特朗普將力求確保國內經濟形勢和股市穩定,近期試圖解決朝核問題和中美經貿問題都是明證。然而,近期美國輿論質疑特朗普過分追求迅速談出成果,白宮則給出“經貿協定并非板上釘釘”的表態,中美談判或會降速。歐洲則飽受英國脫歐僵局以及民粹主義興盛的困擾。
其三,中美兩國達成貿易協議仍有分歧,貿易戰尚未真正“停戰”,其影響仍在發酵。我國出口數據反映了上述不利因素。2019年一季度,雖然以美元計價的我國出口上升14.2%,然而,美國作為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暴跌8.5%,未來拖累出口下滑的因素仍然不容小覷。
其四,警惕出現與2015年相似的股市異常波動。2019年以來,隨著強有力的政策刺激,以及與資金面趨松相配合,我國股票市場出現大漲。盡管這提振了市場信心,有助于穩預期,一定程度上促使投資回暖,然而,在實體經濟不能實質性改善的條件下,虛擬經濟過熱,將很容易滋生泡沫,出現與2015年類似的股市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