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珊
隨著《我和我的經紀人》熱播,躲在耀眼明星身后的經紀人也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在新媒體傳播渠道、輿論環境、資本、合作模式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藝人經紀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用戶和偶像的關系,社會環境的變化也革新了藝人運營與宣傳方式。隨著國家經濟轉型、新一代消費者崛起,藝人經紀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藝恩《2018中國藝人經紀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中國藝人經紀經歷了從1.0時代的保姆型經紀模式,發展到2.0時代明星工作室模式,如今正朝著3.0時代的股份制、合伙制模式衍變。
以王京花、常繼紅、李小婉為首的“中國第一批經紀人”,掌握影視制作資源和藝人資源間的溝通渠道,開啟藝人經紀1.0時代。在保姆型經紀模式下,個體情感合約具有核心約束力。維系在經紀人個體身上的“情感合約”對藝人經紀歸屬擁有超乎“實體合約”的關鍵影響力。
然而,隨著范冰冰、周迅等超一線藝人獲得絕對話語權,他們紛紛成立個人工作室,并逐步由初期掛靠經紀公司發展到后期脫離形態,藝人經紀進入2.0時代。在藝人工作室模式下,團隊成員各司其職、術業有專攻,設立經紀人、宣傳總監、助理等職位,以明星為中心提供精準化、細分化的專職服務。
隨著行業格局的發展變化,藝人資源重組,也催生出一批流程化、規模化、體系化的新型藝人經紀公司。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為鞏固兩者的共存關系,藝人和經紀公司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斷衍變,“購買空殼公司、置換股權讓渡經濟利益、深化合作共享增值”等成為穩定藝人的常見商業手段。藝人經紀進入3.0時代。
《2018中國藝人經紀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經濟放緩誘發娛樂抬頭,文娛類產品成長亟須優質明星IP,暴漲的市場需求是藝人經紀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從需求方角度看:文娛行業高歌猛進,優質藝人成稀缺核心資源。從供給方角度看:市場分散行業壁壘較低,需求分化長尾效應顯著。
從市場規模角度看:網絡廣告、數字音樂、電影、在線視頻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與之密切相關的藝人經紀市場不斷膨脹。
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19.96%;國產電影票房占票房總額的62.1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16億,同比增長5.93%;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其中2018年新增9303塊。
從受眾規模角度看:隨著移動互聯網覆蓋率不斷提高,用戶付費紅利漲潮進行時,藝人經紀得以通過用戶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造血變現。
巨大的市場需求,高速的行業發展,不僅需要明星,也能夠造就明星。這使得藝人經紀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展現出磅礴的生命力。《2018中國藝人經紀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僅2017年,中國新成立的“藝人經紀”相關公司就多達3036家。
與傳統藝人經紀公司相對保守的發展模式不同,新成立的一批藝人經紀公司開始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發展。北京策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策聯傳媒”)成立于1999年,最開始的主營業務是品牌營銷。2011年,在公司總體發展戰略指導下,策聯傳媒開始涉足藝人商務經紀市場。近年來,其借力互聯網+,著手打造了“優星庫”藝人商務運營平臺。2017年4月13日,策聯傳媒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為871351。
國泰君安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中國藝人經紀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未來五年年均增長率將在30%左右。
提及老牌藝人經紀公司,第一個令人想到的非華誼兄弟莫屬。華誼兄弟作為國內藝人經紀傳統模式運作的代表,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于1994年,也是中國娛樂行業首家上市企業;集團涉及電影運營、電視劇制作、唱片、娛樂營銷、時尚以及藝人經紀。
據悉,“保姆式”經紀這一說法,正是出自于2005年王中磊談華誼兄弟經紀運營模式。在當時,藝人經紀服務范圍很廣,從影視資源洽談到公關宣傳,甚至會體貼到衣食起居。
憑借“影視制作帶動藝人發展”的策略,黃金時期的華誼兄弟聚集了范冰冰、李冰冰、周迅、黃曉明等眾多一線明星,可謂星光熠熠。不過,隨著頭部藝人逐漸掌握話語權,他們紛紛離開華誼兄弟,并開設了個人工作室。范冰冰工作室就是其中代表,在她順風順水的那些年,王源是與她合作的頂級流量的代表。
和頌傳媒由李冰冰、李雪等人共同創立。2019年,和頌傳媒宣布趙麗穎成為公司新的合伙人。此次李冰冰與趙麗穎以明星合伙人的方式合作,也是當下藝人經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在藝人工作室這個領域,不得不提的還有嘉行傳媒。2017年年初,爆款古裝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讓嘉行傳媒的數十張新面孔在娛樂圈聲名鵲起。
嘉行傳媒借鑒美國CAA模式,以成熟藝人為核心多層次鍛造人才體系。在助力迪麗熱巴之后,《獨家記憶》的李婷婷、《新倚天屠龍記》的祝緒丹,成了嘉行當下大力扶持的新人。
近些年,國內藝人培訓逐步邁入工業化流程,部分新興經紀公司致力于提供全方面的藝人培訓。大型女子偶像團體“SNH48”的幕后推手——絲芭傳媒,就是一個提供藝人培養、藝人經紀、演出票務等全方位服務的公司。
SNH 48模式基本上和日本AKB 48的商業模式類似,特點有三:一是成員通過選舉和培訓不斷被養成;二是讓大量粉絲線下“握手”,近距離接觸;三是以高頻率演出低演出價格,獲得長尾效應;四是用專輯捆綁銷售方式獲取高收益,粉絲經濟持續變現。
如果說SNH 48是日本偶像模式在中國的成功落地,那么“火箭少女”就是韓國偶像模式在中國的本土化嘗試。2018年,《創造101》在流量端大熱誕生了“火箭少女”組合,打破了國內偶像女團的原有市場格局。
比起日系養成偶像的“溫水煮青蛙”式玩法,韓國偶像模式下,練習生經過高強度的歌舞專業訓練,具備出道條件,順利出道才是第一步,能不能火,還需要看經紀公司注入多大的資源推廣。
樂華娛樂對標的正是韓國的“練習生”模式。樂華娛樂于2009年6月成立,業務細分為樂華音樂、樂華影視、樂華經紀、樂華綜藝四大板塊,形成了覆蓋、培養、推廣等環節兼備的工業化體系,這種模式成功打造了行業內綜合能力優異的藝人團體,推出了男團樂華七子、女團宇宙少女。
隨著藝人經紀業風生水起,BAT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斥資入局。2017年,優酷與阿里影業花5000萬元成立了經紀公司酷漾娛樂;騰訊不僅投資壹心娛樂,還參投了龍丹妮的哇唧唧哇。2018年3月,愛豆世紀注冊成立,愛奇藝占股55%,負責NINE PERCENT的運營。今年3月,又一互聯網公司字節跳動投資了泰洋川禾,高調進軍國內藝人經紀行業。
泰洋川禾創立于2015年,主營業務為藝人經紀,旗下藝人有Angelababy、周冬雨、陳赫等。與娛樂圈其他經紀公司相比,泰洋川禾的優勢是除了簽有一批明星,還簽有以papi醬為核心的一批短視頻博主。
從互聯網平臺整體發展布局看,依托巨大流量,藝人經紀業務或將成為平臺打通泛娛樂全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合營銷方面,平臺掌握強大的多領域IP資源儲備,能實現藝人IP與原生IP的多維跨界運營。
互聯網給整個經紀市場帶來巨大顛覆,在新媒體環境下無須專業培養和訓練,素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成名。比如在抖音上躥紅的費啟鳴,沒有任何作品,只憑短視頻就可以吸引成百上千萬的粉絲。各類網紅、主播對流量和市場的搶占,對傳統精打細作的藝人經紀模式造成了強烈沖擊。
正如萌揚文化CEO宗帥所言,藝人成長周期越來越快的同時,藝人品牌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如何在最少的時間里將藝人品牌價值最大化傳播,是很多經紀人及經紀團隊需要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目前,國內多數經紀公司都聲稱自己是全產業鏈布局,這和市場現狀、藝人需求不無關系。在如今的市場條件下,藝人需要全方位多領域發展,經紀人的能力也需要與時俱進。經紀團隊不僅要對藝人進行形象定位、包裝,更需要針對不同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危機公關、市場開拓等一系列綜合能力都亟待增強。
哇唧唧哇董事長龍丹妮認為,互聯網時代,支付技術的進步讓粉絲經濟市場的規模完成了一次飛躍,與此同時,中國有了產生亞洲偶像和世界偶像的可能,面對數十倍躍進的國內市場和未來的世界市場,必須建立起更為專業化、工業化和生態化的體系,否則就是一盤散沙。
當技術發展改變了生態模式和經濟變現模式,改變了用戶和偶像的關系,所有相應體系也都要隨之發展變化。那么,在可調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創業公司要如何去搭建生態體系?如何在體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和壁壘?
龍丹妮的答案是:必須要開放性合作。“第一,我們肯定要跟最好的平臺合作,靠自己單打獨斗難以長久;第二,一定要跟更多專業團隊合作,不管是股份的模式、投資的模式,還是融資的模式;第三,一定要引入資本市場的資金。”
痛點一:藝人出走
“藝人出走”仍為行業最大痛點。在當下的藝人經紀市場,頭部藝人規模很難滿足市場需求,造成的結果便是頭部藝人的話語權越來越強。
華誼兄弟在一批頭部藝人出走后,經紀業務“元氣大傷”。2009年至2013年,華誼兄弟“藝人經紀及相關業務”營業收入占比由20%降至8%,2014年停止報告單項收入。
目前,華誼兄弟也在培養新人勢力,在《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熱門綜藝節目中也都有新人參加。
痛點二:行業集中度低,入局門檻不高
近兩年國內泛娛樂熱潮襲來,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入局藝人經紀市場。以女團市場為例,2019年開年SNH48就迎來了重磅變革。
SNH48通過官方微博宣布,為了順應偶像娛樂市場“賽道”不斷擴大、產業迭代速度加快的現狀, SNH48女團將進行全團大重組,包括正式解散現有15支隊伍中的5支(重慶隊和沈陽隊),將所解散隊伍的成員安排到北上廣的隊伍中。
隨著火箭少女101、SING女團等新女團出道,對SNH48女團的產品造成了一定沖擊。快節奏的擴張速度,也使得SNH48在公司運營和治理上的能力捉襟見肘。大量藝人無法帶來可觀的效益,但每年線下劇場和龐大的藝人隊伍卻會帶來不小的支出。此種情況下,重組不可避免。
痛點三:國外經驗雖好,復制難度較大
從行業的發展趨勢看,國內的藝人經紀行業,也在向好萊塢的專業度看齊。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美國CAA模式。
關于好萊塢藝人經紀模式能否在國內實行,行業態度大多是“難以100%復制”。宏觀環境的不同決定了模式的不同。就中美兩國影視行業大環境來講,雙方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好萊塢制片方的集中度很高,這就導致了經紀業務的需求方有很多,但是不會集中在大公司手里。反之,國內制片方的集中度很低,也就給了藝人經紀公司做大做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