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昕
摘要:宮斗劇雖然打破了男性凝視,通過賦予女性敘事主體的地位,突破傳統女性的刻板形象,迎合現代女性的價值追求,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但劇中女主人公在男權秩序的禁錮下,無法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也沒有進行真正反抗,傳達男女平等的價值訴求。因此,宮斗劇只是披著“女性敘事”的外殼,離完整意義上的“女性意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詞:宮斗劇 女性意識 覺醒 困境
宮斗劇是中國歷史劇的一個亞類型,特指以中國古代宮廷為敘事背景,以后宮女性間的權力爭斗和情感糾葛為主線的電視劇。2004年,《金枝欲孽》創下收視奇跡,從此拉開宮斗劇稱霸熒屏十余載的序幕。雖然之后口碑質量下滑被限播,但宮斗劇的市場熱度依舊不減。比如2015年的《武媚娘傳奇》《羋月傳》毀譽參半,仍穩居年度收視的冠亞軍。時隔兩年,2018年夏天上線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再度引爆流量話題,掀起全民追劇的熱潮。
宮斗劇雖然一路走紅,其價值取向卻總是備受爭議。有人指責宮斗劇旨在刻畫女性間的爭權奪寵、勾心斗角,是在貶抑女性意識;也有人認為諸如《延禧攻略》的女主人公,敢于挑戰皇權,傳達出“自我抗爭”的現代價值,堪稱“女性意識的覺醒”。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宮斗劇”這一流行文化現象?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明確“女性意識”的概念。女性意識是指“女性對自我作為與男性平等的主體存在的地位和價值的自覺意識”,它最初被用在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里,強調女性的自我抒寫。之后擴展到影視領域,成為女性主義電視批評的一個重要維度。具體來說,在電視劇敘事意義上,完整的女性意識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創作者和電視劇文本不再只把女性置于男性的目光之下,而是細膩地刻畫、呈現出女性自我的命運遭際、價值觀念和心理特征。二是指電視劇文本應體現出女性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品質風貌和男女平等的觀念意識。參考這個定義,本文擬從女性意識的角度,分析近年來熱播宮斗劇里的女性觀念,以便全面客觀地看待“宮斗劇熒屏熱”這一社會文化現象。
女性意識的覺醒:打破“男性凝視”
按照女性主義理論家勞拉·穆爾維的理論,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表象系統,實則用視覺鞏固了男權制度,即熒幕上的女性總是處在男性凝視的主控操縱下,被動地建構男權社會所希冀的女性角色,并且游離在敘事空間的邊緣,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宮斗劇則打破了這種“男性凝視”的生產局限,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一、賦予女性敘事主體的地位。以往的歷史劇具有鮮明的男權文化色彩,故事常圍繞帝王將相建功立業、謀權天下的政治博弈展開。女性作為其中情愛敘事的一個配角,“往往被塑造為繼‘清官‘百姓后第三個‘仰視皇帝的視點,觀眾通過認同美麗善良的女性,轉而認同她們的男人(皇帝)”。但宮斗劇賦予了女性敘事主體的地位,并使其從“沉默被看”轉而“主動發聲”。
首先,宮斗劇是以女主人公的“上位”過程為敘事主線,通過講述其與嬪妃間的爭權奪寵,與皇帝、王爺、侍衛等人的情感糾葛,細膩呈現出后宮女性的生存狀態和命運遭際,填補了以往“女性歷史的空白”。其次,劇中展現出女性作為“人”的多面性和真實性。比如《甄嬛傳》里,皇后看重地位權力,華妃渴望帝王榮寵,安陵容不甘久居人下,沈眉莊向往自由真愛,每個角色都表達出自己的價值欲求。而她們之間對權力、對情愛、對物質的欲望沖突,推動了劇中權力游戲與情愛敘事的發展,使女性成為真正的敘事中心。
二、突破傳統女性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一社會群體或事物的簡單化印象。在以往歷史劇中,女性常被構建成符合男權期望、恪守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但宮斗劇借由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女性安守內宅、默默奉獻的刻板印象。
首先,宮斗劇的女主人公往往性格堅強,心思縝密,因此才能步步為營,成功“逆襲”。《美人心計》《羋月傳》的女主人公甚至還擁有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能幫助男性開疆拓土、平定天下。其次,她們與人為善但并不軟弱可欺,像甄嬛、武媚娘后期都成為了殺伐狠厲的寵妃。最后,她們向往真愛但并不堅守“從一而終”的貞潔觀,而是敢于突破禮教束縛,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與不同的男性展開戀情。這點頗具現代女性追求自我幸福的意識,即女性不必再通過別人的目光來確認自我存在,亦不必通過抽象的道德符號來自證。
三、迎合現代女性的價值追求。“宮斗”的本質是一群女性在爭奪有限的權力、情感資源,這與當下日漸激烈的職場競爭、情場競爭有相似之處。因此,宮斗劇在折射出現代女性的焦慮與欲望時,也常常為迎合受眾在劇中植入現代女性的價值追求,以獲得收視率和關注度。《延禧攻略》一路爆紅,深受女性觀眾的追捧,正是這個原因。
首先,劇中的女主人公魏瓔珞不僅聰明機智,而且愛憎分明,更難得的是,她擁有可貴的自我意識。無論是前期調查姐姐之死,還是后期為皇后報仇,魏瓔珞的一舉一動都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其次,魏瓔珞憑借自身的情商智商,一路擊敗其他嬪妃,從包衣奴才逆襲為后宮之冠,也向女性受眾編織了一個成功實現階層跨越的神話。對比之下,《如懿傳》的女主一生被困于帝王情愛和皇后責任中,忍辱負重,最終以悲劇收場。從受眾角度看,顯然前者這樣勵志的灰姑娘傳奇更能迎合現代女性追求獨立、渴望功成名就的價值需求。
女性意識的困境:男權秩序的禁錮
宮斗劇雖然突破了女性被邊緣化、刻板化的傳統圖式,但這場爭斗自始至終都被禁錮在男權秩序內。后宮女性只能在既定體系下求得生機,沒有人真正反抗秩序,也沒有人能逃離。由此可見,宮斗劇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對女性價值取向的窄化,真正體現出女性獨立自主的品質和男女平等的觀念,這正是其女性意識的困境所在。
一、依靠男權話語。宮斗是源于男權秩序下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在中國封建社會,后宮集中了父權、皇權、夫權的三大禁錮,所以,宮斗劇構建的是一個男性絕對主宰、女性絕對服從的世界。其中,皇帝是最高權威,掌握著一切資源和利益的分配,嬪妃的生死榮辱取決于皇帝,只能默認與利用“君權至上”“母憑子貴”這套男性話語秩序,通過作為性工具和生育工具來取悅帝王,獲取權益。
因此,盡管劇中的女性具有非凡的膽識謀略、眼光境界,但她們還是無法擺脫男權秩序,實現真正的獨立。在《甄嬛傳》中,女主人公最后間接謀害了皇帝,實現了與夫權、皇權的短暫抗衡。但新皇帝上任后,面對曾經的養子,她依舊要小心翼翼地迎合新皇的喜好,以保全自己的太后地位。可見在宮斗劇里,女性的價值、身份都要依靠男性話語來確立,無法擺脫男權秩序的桎梏。
二、泯滅自我意識。宮斗劇主要講述男權秩序下女性之間的明爭暗斗,在劇中,后宮往往遍布陰謀詭計、圈套陷阱,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因此,下毒、陷害、自虐、流產成為嬪妃自保和上位的手段,所有故事人物都默認了這樣的規則——宮斗沒有對錯善惡之分,只有手段的高下與計謀的成敗。即宮斗劇是通過目的的合理性去彰顯手段的合理性,宣揚一種“勝者為王”的叢林法則。
宮斗劇對個體斗爭的強調超過對個體意識的回溯。劇中每個人都處在陰謀的連環套中,既是別人攻擊的目標,也時刻謀劃著去傷害別人,甚至連女主人公都逐漸喪失了本真的自我,轉而視婚姻為獲得政治權力的手段,把生育作為保證自身榮寵的武器,徹底淪為權力和欲望的奴隸。像《武媚娘傳奇》《甄嬛傳》的女主人公起初都純真善良,厭惡宮斗,后來也學會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鏟除異己,以惡制惡。由此可見,宮斗沒有真正的贏家,無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最后都泯滅了自我意識,成為了一樣的人。
三、缺乏真正反抗。“女性意識”強調“權利”而非“女性”,強調“平等”而非“斗爭”,強調“男女平等”而非“對抗男性”。然而,宮斗劇卻用單一性別的斗爭回避了兩性對立的困境,既缺乏對男權制度的真正反抗,也沒有傳達男女平等的觀念訴求。
在2018年夏天大熱的《延禧攻略》中,女主人公魏瓔珞因敢于打破后宮秩序,不懼嬪妃、王爺等權貴,甚至多次出言頂撞皇上,被觀眾戲稱為“女權斗士”。她對權力的種種戲弄和調侃,并非真正的反抗,只是在通過一種戲謔的方式來消解權力的威嚴,幫助自己度過危機。事實上,戲謔正是以解構為中心的后現代文化的特點,觀眾可以從戲謔中獲得狂歡式的快感,這也是《延禧攻略》能夠走紅的一大原因。事實上,劇中的魏瓔珞并沒有能力,也沒有真正去反抗過男權體系的壓制。就像在得罪皇帝被貶辛者庫后,縱使平日里智計百出,此時的女主人公也只能備受欺凌,想盡辦法去復寵。因此,魏瓔珞本質上仍是男權話語體系的認同者與受益者,而非提倡男女平等的“女權斗士”。
結論
總的來說,宮斗劇包含的女性觀念是駁雜不純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從表面上看,相比于傳統歷史劇,宮斗劇不再把女性置于男性目光之下,而是賦予女性敘事主體的地位,突破傳統女性的刻板形象,迎合現代女性的價值追求,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然而從深層次看,劇中女主人公在男權秩序的禁錮下,無法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也沒有進行真正反抗,傳達男女平等的價值訴求,只能成為男權秩序的代言人和受益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宮斗劇只是披著“女性敘事”的外殼,借由女主人公“開掛”的人生來書寫對“女性意識”的想象,離完整意義上的“女性意識”,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