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岳江
近日,央視一期調查節目曝光了一名明星一條微博億次轉發背后的真相,一些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上點擊量突破百萬、千萬甚至上億背后存在人為造假的灰色產業鏈也浮出水面,道出內部篡改數據軟件和外掛軟件的伎倆,揭開了流量造假騙局中那些“買點贊”“買分粉”的黑色產業鏈的神秘面紗。
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全媒體移動競爭時代,誰吸引讀者,誰就贏得先機,誰就贏得主動。聽同行人士介紹,有的新媒體統計點擊數,把擁有粉絲量都算進去,不以用戶開始推送時段指尖瀏覽閱讀為依據。同理,APP、客戶端下載量包括不包括那些下載后又卸載的用戶?如果包括,那么APP、客戶端下載量動輒達到上億家就沒有啥大驚小怪的了。移動化、智能化、視頻化時代,各級各部門也在推行政務網絡移動辦公上高歌猛進,確實拓寬了政務公開渠道,提高了機關辦公效率。但不可否認的是,各類政務公眾號、APP、客戶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2017年12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記者采寫文章說,“僵尸網站”未清,“僵尸APP”又現,少數地方政府和部門以行政攤派等手段打造“手機上的政績工程”。有的地方公務員手機上政務APP和公眾號太多,個別甚至要求每天打卡;有的單位領導經常提醒本單位同志關注自家的公眾號、APP,并要求向外主動推廣,轉發朋友圈、點贊的要截屏反饋,甚至轉載還有具體的指標要求;群眾去機關辦事首先被要求下載APP、注冊并捆綁手機號、填寫個人信息,而后才能辦理……這些都凸顯形式主義變異的端倪。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各級各部門建設政務新媒體還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建設運維不規范、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甚至出現“僵尸”“睡眠”“雷人雷語”“不互動無服務”等問題。提出要嚴格按照集約節約的原則統籌移動客戶端等應用系統建設,避免“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單位一應用”,對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務新媒體要清理整合。
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正確導向、需求引領、互聯融合、創新發展原則,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強化政務新媒體辦事服務功能,堅決杜絕以行政攤派或花錢買點擊率或要求指尖打卡激活政務僵死平臺或以虛報統計數邀功請賞的現象,并對那些熱衷于政績工程、形式主義的部門和單位嚴查重處,露頭就打。監管部門要依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算法,建立檢測數據統計平臺,對于虛報下載量的單位或個人或第三方推送平臺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單,打假治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