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翔 鐘方威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廣電傳媒傳播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傳播特點,在節目采編和傳播渠道中面臨巨大挑戰,傳播優勢不再。南昌廣播電視臺在解放思想,擁抱互聯網的過程中,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報道2018年南昌“英雄馬”時,樹立了全媒體理念。文章通過其對全媒體采編流程、記者團隊打造、融媒體技術等核心指標再造以及全媒體馬拉松賽現場報道的傳播實踐,探討此次南昌“英雄馬”融媒體傳播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融媒體 城市廣播電視臺 采編流程 再造
在當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傳播形態下,我國城市廣播電視臺面臨復雜的傳媒環境競爭和挑戰,傳播優勢不再。南昌廣播電視臺積極面對激烈復雜的競爭,依托自身傳統優勢,解放思想擁抱互聯網,開發了新媒體傳播平臺與渠道,培養全媒體記者團隊,運用全媒體采編流程,努力探索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策略。2018年11月11日,南昌國際馬拉松賽舉行,南昌廣播電視臺作為賽事直播方,當然不會錯失一次融媒體整合效果的實踐機會。
“英雄馬”全媒體報道實踐新理念
2018年11月11日,南昌廣播電視臺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主題,對2018南昌國際馬拉松賽進行了7小時全媒體直播。新隊伍、新創意、新技術、新平臺、新媒體的融合運用,創造了馬拉松報道的國際反響。南昌國際馬拉松賽參與人數在短短三年內迅速攀升,從2016年的15000人,2017年的20000人增加到2018年的25000人。據南昌市體育局相關數據,非同城參賽人數占比40%,意味著有很多全國乃至全球的馬拉松愛好者參與比賽事,對于賽事的報道傳播也應該是全時空的。
一、全時空的融媒體傳播,互動感增強。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①廣播電視的融媒體改革就是摒棄傳統廣電傳媒傳播的局限性,讓傳播達到 “4A”特性(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而不是傳統采編流程的“老三慢”(采訪慢、編輯慢、發布慢),大大縮短新聞采編流程。城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轉型就是廣電傳媒人充分運用互聯網,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客戶為宗旨,強調用戶體驗與雙向交互,并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媒體矩陣把廣電傳媒的自身優勢與互聯網、手機等智能終端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廣電傳媒與互聯網的全面融合與交互。
二、全媒體人才培養,打造融媒體團隊。在融媒體背景下,廣電傳媒采編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打破慣有的以職能劃分的組織架構,建立新的以過程劃分的組織架構,全面整合廣播、電視、網絡等多類型業務單元,實行“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全媒體生產,實現跨媒體內容共享。南昌廣播電視臺耗資數千萬元升級融媒體硬件設備,打造全媒體中心,達到4G直播、衛星直播、互聯網交互等全渠道通達,建設“掌上南昌”等兩微一端,打造短視頻抖音矩陣。南昌廣播電視臺抖音號在三個月內,點贊數近1100萬,粉絲44萬,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貼近觀眾,突破地域限制。融媒體關鍵是融合,這是不斷實踐不斷改進的過程,全媒體人才培訓、設備的運用、平臺的融合以及薪資核算等都需要再造。
三、運用全媒體采編流程,記者身兼數職。面對融媒體時代,全媒體記者和傳統記者不一樣,找選題、報選題、審批、現場采訪、寫稿、后期制作、領導三審等流程已經無法適應快節奏的傳媒環境。南昌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除了采編傳統新聞節目外,必須為全媒體平臺供稿,在抵達新聞現場后,如果審驗新聞具有新聞價值,即可采編、回傳、播發。全媒體記者第一時間編發200字以內新媒體客戶端稿件,同時編發一個短視頻抖音稿件,及時傳到后端微信工作群,再經由后端編輯即時推送給觀眾。這樣的時效性才能保證新聞的可看性,后端編輯也可以隨時根據觀眾留言反饋,把指令反饋給一線全媒體記者,更多捕獲觀眾關心的新聞。
“英雄馬”全媒體報道 展現融媒體全景傳播
一、全媒體記者融媒體實戰。全媒體記者身兼“數職”,兼顧電視媒介和新媒體,精彩內容全媒體發布。2018南昌國際馬拉松賽直播,南昌廣播電視臺綜合運用電視、廣播、互聯網、微波、衛星、移動互聯網和4G單兵作戰包、無人機無線直播等多種技術手段,引入“掌上南昌APP”聊天互動、微博、微信互動環節,文字、聲音、視頻等多屏互動,完美展現馬拉松賽事的精彩瞬間。全媒體記者隨時隨地與直播室主播連線,并且將發現的賽道精彩故事、畫面等以短視頻、短資訊的形式直接回傳后臺。
二、馬拉松現場報道,創造多個“最”。2018南昌國際馬拉松賽直播總時長達七個小時,從上午7點至下午2點,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不間斷進行。南昌廣播電視臺創造了全省賽事直播時間最長的紀錄。在同期進行直播的還有央視體育頻道,但是我們規避了央視只專注于體育賽事本身的問題,七小時直播,我們派出全臺直播、技術、包裝、導控等精英力量,形成了一支近150人的直播團隊,其中僅一線直播人員就達到了80多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三大賽制全流程不間斷直播,動用攝像機20多臺,直播連線近20個點位,是歷次大型直播活動中動用攝像設備最多的一次。為全景展示2018南昌國際馬拉松賽以及其中的精彩故事,直播團隊把挖掘的馬拉松故事一個個通過直播的形式鮮活的展現在鏡頭面前,其中兩個案例,一個是一對父女搭檔,老父親已經近七十歲,但是他在女兒的陪伴下圓了自己的馬拉松賽夢想,一場馬拉松賽之于個體,已然成了一個圓夢之旅;另一個案例是歡樂夫妻檔,妻子督促老公減肥,最后演繹成了老公為了減肥而籌備馬拉松賽不斷鍛煉,夫妻倆相互鼓勵,最后他們在健身減肥的同時,完成了倆人的馬拉松之旅。這些案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體育運動對于個體的影響,對于個體生活的正面積極作用。在賽事直播報道中,我們牽手廣州廣播電視臺、西安廣播電視臺兩個城市廣播電視臺進行了同步網絡直播,西安廣播電視臺手機臺直播點擊量突破三萬,廣州廣播臺手機臺直播點擊量突破五萬。邀請遠在北京的奧運冠軍吳靜鈺,在外地的國際羽毛球冠軍熊國寶和世錦賽體操冠軍童非、殘奧會金牌教練胡正觀作為嘉賓,這些遠在他鄉的體育明星,通過掌上南昌APP關注2018南昌馬拉松比賽,并且發來祝福視頻。他們參與網絡互動,積極引導觀眾,也從側面影響觀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
三、全景直播報道,賽場內外多屏互動。賽事直播報道綜合運用宣傳片、記者現場介紹、現場連線采訪、演播室嘉賓介紹等多種方式,全流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全面彰顯了四十年來南昌城市建設、體育事業發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成就和南昌城市文化內涵等,新媒體端更是多屏互動,把新媒體聊天室帶入直播間,及時分享互動,回答觀眾響應。直播報道導演組在八一廣場、滕王閣、軍事雕塑廣場、秋水廣場等標志性地點均設置了直播點位,通過直播連線外地跑友、現場觀眾、記者介紹,重點介紹和展現四十年來南昌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其中也融入跑友個人與馬拉松的故事。一位父親跑友在沖過終點線后,跪地失聲痛哭,他的痛哭并非身體不適,而是完成了父子約定,因為兒子數月前不幸溺亡,他帶著兒子的遺照奔跑。這個亮點故事成為本屆馬拉松傳播爆點,正是馬拉松,讓這位父親完成了兒子的遺愿,堅定了生活的信心。
四、融媒體傳播接地氣,即時短視頻大受歡迎。在2018南昌國際馬拉松直播中,掌上南昌APP直播,共計37萬人次瀏覽網頁、參與互動。南昌廣播電視臺官方抖音矩陣首次參與直播、互動,短視頻閱讀量達到2.6億,點贊量破百萬。此次融媒體實踐,南昌電視臺官博發布29條微博,總閱讀量10.6萬。數據展示了效果,證明觀眾依然還在,關鍵要完善好新媒體渠道,做強做實做細內容。
(作者單位:南昌廣播電視臺)欄目責編:樂 禾
注釋:①邱 琨:《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發展要求研究》,《科技展望》,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