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爾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農(nóng)牧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經(jīng)濟作物科
塑料大棚以其建造工藝簡單、成本低、生產(chǎn)技術要求簡單、便于移動、倒換茬口的特點,近年在磴口縣發(fā)展較為迅速,主要以春提早甜瓜栽培為主,較露地栽培可提前30~40 d上市,經(jīng)濟效益高。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沃,無鹽堿,灌排方便,土層深厚的砂質或輕質壤土地。并要求東、南、西三面沒有遮陽物的地方。
前茬作物收獲后(即頭年秋天)及時深翻土地,增施有機肥,每m2施腐熟有機肥5~15 kg,以牛糞、羊糞、雞糞為好。
根據(jù)所選品種不同,于頭年秋澆前起壟,一般春提早厚皮甜瓜中小果型壟距1.2~1.5 m,壟高25~30 cm,底寬60~80 cm。若秋季未進行起壟的,可于開春建棚后,在棚內(nèi)開淺溝,不進行起壟,以保證土壤墑情良好。
開春后(建棚前)每667m2施尿素5 kg、復合肥30 kg、磷酸二銨30 kg,以滿足甜瓜對氮、鉀、磷元素的需求。同時要注意塑料大棚生產(chǎn)不能過多地施用單質氮肥,尤其是碳銨,以免棚內(nèi)氨氣揮發(fā),造成植株幼苗氨氣中毒。
一般于播前1周左右完成建棚扣膜,提高地溫,早春3月中旬建棚,3月20日前建成,1 周后播種。若采用溫室育苗移栽,可在3月中、下旬建棚扣膜,4月上中旬定植。
磴口縣廣泛采用跨度7.4 m左右的中型鋼架結構塑料拱棚,棚高2.0 m左右,兩棚間距1~1.5 m,最少不低于1 m。棚走向南北延長,棚長50~60 m為宜。并在棚兩側腰部離地面1.3 m 高處設通風口。塑料大棚建設時,一定要結構牢固,保證安全生產(chǎn)。
春提早甜瓜應選擇生育期短、早熟,抗病性強、外觀好、品質佳、高產(chǎn)、耐貯運的優(yōu)良品種,磴口縣近年主要栽培的品種有厚皮甜瓜:千玉1號、銀蜜、早黃蜜等;薄皮甜瓜:本地“燈籠紅”香瓜、真甜、虎皮脆、綠麻皮等。
根據(jù)所選品種不同,先在大棚內(nèi)覆幅寬70 cm地膜4~7張膜,(薄皮甜瓜行距小)或用幅寬1.3 m的寬膜覆蓋。
播種時間一般為3月底至4月初(土壤中地溫穩(wěn)定通過15℃),最晚不超過4月5日。
播種方法主要為開穴點播,每穴2粒種子,播種深度為2~3 cm,覆蓋細土,不宜過深,避免影響出苗率和出苗質量。播種時保證足墑播種,墑情不好時坐水播種。
厚皮甜瓜中小果型品種株距一般40~45 cm,每667m2保苗1200株左右(一般不提倡種大果型品種)。薄皮甜瓜大棚栽培一般株距40 cm 左右,每667m2保苗2 200株左右。
利用穴盤基質育苗,于3月上中旬在溫室內(nèi)播種育苗。
定值時間一般為4月上中旬。多采用坐水移栽,移栽時先按株距開穴,將瓜苗從穴盤移入后覆蓋上細土,最后按穴澆水,澆水時一定要將水澆透,保證瓜苗根系下扎時,有足夠的水分。
苗齡要求為3 葉1 心。移栽定植后,有條件的最好加蓋遮陽物。定植后1周,灌一次緩苗水。
塑料拱棚升溫快,降溫也快,棚溫必須通過放風來調控,調控好棚溫對于甜瓜正常生長、獲得豐產(chǎn)豐收非常關鍵。
7.1.1 直播苗管理 從播種到出苗前,通常不需要通風放熱,需提高棚內(nèi)溫度,以促進種子發(fā)芽出苗。棚膜四周要壓嚴踏實,防止大風扯膜、揭棚。
出苗后至真葉出現(xiàn)期,要注意棚內(nèi)溫度,避免溫度過高把苗烤焦。當出苗率達到80%左右,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進行通風放熱,保持棚內(nèi)溫度在25~28℃,最高溫度不超過30℃。下午棚內(nèi)溫度降至25℃時及時關閉風口,夜間盡量保持溫度12℃左右。同時仍需加強拱棚管理,協(xié)調好放風與棚膜的管理。
真葉展開后至伸蔓期,隨著外界溫度升高,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及放風量,從背風向陽面擴大放風口,白天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27~30℃,最高溫度不超過35℃,夜間溫度保持在12~15℃。
開花坐果期應加強通風,白天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25~27℃,夜間溫度保持在15℃以上,有利于花粉發(fā)育和授粉,促進坐果和幼瓜快速生長。
果實定個后(5月中下旬)逐漸加大放風量和通風時間,終霜結束后,將兩側的圍裙膜放下,可晝夜通風,但不可撤膜,以免苗子不適應而造成燒苗。
7.1.2 移栽苗管理 定植后,防止棚內(nèi)溫度過高,水分蒸發(fā)過多造成烤苗、萎蔫,適當延長緩苗期。掌握好放風量,白天保持溫度25~28℃,最高不超過30℃,同時協(xié)調好放風與保護棚膜的關系,尤其是大風天氣。進入5月份的管理同直播苗。
苗期盡量少澆水。第一水促蔓,即主蔓摘心后,如果土壤干旱,澆第一水。定植苗則在定植一周后澆緩苗水。第二水促瓜,瓜坐穩(wěn)后(即膨瓜期),幼瓜長到6 ~8 cm(雞蛋大)時,澆第二水,以淺澆、輕澆為原則。
施肥以底肥為主,苗期不追肥,膨瓜期視長勢,可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 kg,硫酸鉀10 kg,或磷二銨15 kg 苗期葉面肥以氮肥為主,可用0.5%的尿素葉面噴施,膨瓜期如需葉面肥,則以鉀肥為主,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噴施。
7.3.1 查、間、定苗 出苗后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缺苗,催芽補種,1葉1心時進行間苗,留2株,2~3片真葉時定苗。
7.3.2 整枝引蔓上架 厚皮甜瓜一般采用雙蔓整枝法,即主蔓4 葉摘心,留2~3 子蔓,子蔓預留3、4、5節(jié)上的孫蔓結瓜,瓜前1~2葉摘心促進坐果,其他孫蔓及時去除,子蔓20~25片葉打頭。
也可采用單蔓“一條龍”整枝法,即主蔓不摘心,1~5節(jié)發(fā)生的子蔓及時抹除,預留6~8節(jié)子蔓結瓜,瓜前1~2葉摘心,留瓜結位后的子蔓預留1~3節(jié),以免前面結位的子蔓瓜催花或催果,以后的子蔓視長勢酌情摘除,主蔓25片葉打頭。小果型品種如千玉1號可單蔓雙瓜,其他品種單蔓單瓜。無論雙蔓整枝還是單蔓整枝,都應進行吊蔓上架,以利于通風透光,提高結實率。同時要保護好苗子,及時選留二茬瓜。
薄皮甜瓜采用吊蔓上架栽培或普通爬地栽培。整枝采用442 或432 整枝法,即主蔓4 葉摘心,因為拱棚瓜為了提前上市,固留瓜節(jié)位可適當降低,一般選留1、2、3 子蔓或2、3、4 子蔓(留瓜節(jié)位每降低一位,可提前上市1 周左右,但瓜的質量有所下降,特別是單瓜重下降),子蔓4 葉或3葉摘心,子蔓上發(fā)生的孫蔓上留瓜,瓜后2 葉摘心。留瓜蔓以外的其他蔓視苗子長勢酌情整枝,直到瓜坐穩(wěn)后,才可以停止整枝,始終保持苗子長勢中庸健壯,切不可造成苗子瘋長、混蔓,影響瓜的生長。
薄皮甜瓜一般采用見瓜就留的原則,子蔓結瓜也可成功,但瓜相對較小。一般每株可預留8~9個雌花,每株坐成3~4個商品瓜,單瓜大,品質好,產(chǎn)量高。
7.3.3 人工輔助授粉 為提高結實率,在開花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于上午8—10 時,取當天開放的雄花,去除花冠,露出花藥,持花柄在雌花柱頭上輕抹即可。也可在開花期噴施坐瓜靈,提高結實率。
7.3.4 選瓜、吊瓜 當幼瓜長到8~10 cm,即雞蛋大小時,應即時選瓜,選擇長勢旺盛果形周正的瓜,及時去除多余瓜,以免浪費養(yǎng)分。根據(jù)品種選留雙蔓雙瓜或單蔓雙瓜。當瓜長到0.25 kg大小時,及時吊瓜,防瓜自重將莖蔓撕裂。
塑料大棚生產(chǎn)因前期外界氣溫低,病害相對較輕,中后期加強預防,防治結合,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進行防治。
7.4.1 苗期猝倒病 發(fā)病初期可用72.2%普力克水劑500 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葉面噴施,交替使用。
7.4.2 霜霉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用72%克露800 倍液,或25%瑞毒霉600 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葉面噴霧。
7.4.3 細菌性角斑病(或葉斑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果實和莖蔓。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粉劑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開始,每隔7~10 d交替噴霧。
7.4.4 蔓枯病 用1∶40 倍甲基托布津或1∶50 倍代森錳鋅涂抹病部或200倍液甲基托布津噴霧。
7.4.5 疫病 用64%殺毒礬500 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
7.4.6 葉枯病 用50%撲海因1 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噴霧。在甜瓜防病治病時,應注意農(nóng)藥的復配效果,保護劑和內(nèi)吸劑復配使用,增強施用效果。施藥時間一般7 d一次,連續(xù)2~3次。
7.4.7 蚜蟲 用10%吡蟲啉(一遍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0%康褔多濃可溶劑4 000倍噴灑。
7.4.8 斑潛蠅 用1.8%愛福?。R螨素、阿維菌素)乳油2 000 倍液或40%的綠菜寶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48%的樂斯本乳油800~1 000 倍液等交替噴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