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誼,李虹,劉小華
1.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2.涪陵區水產站
2018年全國范圍大規模拆除網箱、網攔和圍網(簡稱“三網”)養殖,導致大宗淡水魚集中上市,大宗淡水魚價格表現為一季度小幅上揚,之后魚價回落并低位運行的態勢。
2018年全國大宗淡水魚呈季節性波動特點,表現為一季度上揚,二季度后逐漸回落,一直低位運行到年底(見圖1)。

圖1 2017—2018年全國淡水魚價格指數走勢
1.2.1 批發價格 重慶大宗淡水魚二級批發價格明顯高于全國均價,重慶井口市場批發價格與全國批發價格走勢幾乎一致,湖北批發價格處于低位(見圖2)。

圖2 2017年1月以來全國、湖北、重慶大宗水產品批發價走勢圖 單位:元/kg
2018年重慶一、二級批發價格走勢表現為一季度上揚,二季度后逐漸回落,一直低位運行到年底。
幾個監測點的大宗水產品價格運行比較,鳙(花鰱)價格相對堅挺(見圖3),從2017年11月份的低點開始上漲,直到2018年8月份才開始下跌(見表1)。

表1 2018年重慶井口市場各品種批發價格 單位:元/kg

圖3 2017年8月以來重慶井口市場批發價格走勢單位:元/kg
從交易量來看,重慶最大的大宗淡水魚交易市場——井口市場的交易量總體平穩。該市場于2017年8月從盤溪遷入井口,剛開始交易量為5 000 t/月,之后逐漸穩定到7 000 t/月的交易水平。(見圖4)。

圖4 2017年8月以來重慶井口市場交易量單位:t
1.2.2 產地價格 近兩年重慶產地價格同比下跌(見圖5)。2018年大宗淡水魚產地綜合均價趨勢為1季度上揚,2—4季度下跌。(見表2)

表2 2018年重慶大宗淡水魚監測品種產地價格 單位:元/kg

圖5 2017年1月以來重慶大宗淡水魚產地價格走勢 單位:元/kg
1.2.3 零售價格 2018年重慶大宗淡水魚零售價格相對產地價和批發價而言走勢相對穩定(見表3),受當年元旦、春節影響,零售價格明顯走高,春節后魚價回落到正常價格,直到10月份后才略有下跌(見圖6)。

圖6 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重慶大宗淡水魚零售均價走勢圖 單位:元/kg

表3 2018年大宗淡水魚監測品種零售價 單位:元/kg
一是全國范圍內的“三網”拆除,導致水產品短期集中上市,其間供求失衡,政府補貼后的魚價超低價沖擊市場,導致淡水魚價格超低位運行。
二是2016年魚價行情較好,2017年草魚、鯽魚魚種投放增加,后期產能提升,商品魚存塘量大,供大于求,價格走低。
三是主產區大宗淡水魚價格下挫帶動重慶市大宗淡水魚價格普遍下跌;江蘇鯽魚價格低位運行,影響其他品種價格;湖南、湖北等地大水面捕撈增加鰱、鳙供應量并低位上市,前期強勢的花鰱價格明顯回落。
四是季節性波動。冬季氣溫低,活魚運輸成本下降,重慶大宗水產品綜合批發價格明顯下跌。但2018年1月份冰雪天氣加大運輸難度,以及節日效應共振推升一季度魚價小幅上揚。
五是2018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出現斷崖式下滑,一定程度上拖低了水產品價格。水產品替代性強,低端水產品消費顯示穩定。從重慶井口市場的交易量看出,各月交易量相對平穩。
2019年,漁業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是漁業發展長期的主旋律,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養殖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一方面大宗淡水魚是廣大人民群眾十分喜愛的蛋白源食品,消費市場巨大。2018年重慶水產品總量52.96萬t,同比增加2.8%;養殖面積82 910萬hm2,同比增加0.8%。盡管大多數區縣產量穩中有升,但璧山區、萬州區、涪陵區養殖產量環比分別為-9.98%、-7%、-4.54%,減量或穩量增收是漁業的發展方向。
中美貿易摩擦或導致大豆、魚粉價格上升,推升飼料成本上漲。加上近幾年的塘租、燃油、人工等經營成本持續上漲,養殖成本增加,壓縮了養殖利潤,將倒逼養殖結構、養殖方式調整。
預測:大宗水產品市場價格將以穩為主、穩中有漲。經過2019年上半年去庫存后,2019年下半年大宗淡水魚價格或將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