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平
(梧州市工人醫院普外科一區,廣西 梧州 543000)
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為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并且患者人數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根治術切除范圍較大(包括患側乳腺、胸小肌、胸大肌與腋窩淋巴結組織),患者較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并且術后出現并發癥(比如患側上肢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極大,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由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改善其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意義重大[1]。本文作者對50例行手術治療并圍手術期應用護理干預的乳腺癌患者作出研究,現進行如下報道。
按照護理方法將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間前往我科進行手術治療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49.83±1.67)歲。觀察組50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49.98±1.79)歲。組間一般資料作對比,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具體操作參考鄒會艷文獻報道[2]。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前提下增加應用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認識不足,自信心不強,臨床依從性低,并且出現各種程度上的抑郁、焦慮、急躁等消極心理[2]。由此,護士需要對患者的心理要求及不適癥狀作出全面評估,重視保護性醫療制度,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另外,護士還需要認真回答患者及家屬的困惑,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方案的優勢、治療途徑、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等等,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情緒,進而保證手術治療順利完成[3]。
1.2.2 術前干預。患者入院后,護士需要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定期打掃病房衛生,協助患者克服對醫院的陌生感,盡快融入并適應醫院。此外,護士還需要詳細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對患者乳房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4]。
1.2.3 術中干預。手術過程中,護士需要對手術室的濕溫度進行嚴格的控制,促使患者的舒適度得到提高。同時,護士還需要掌握靜脈注射操作技術,禁止重復注射現象的產生,協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并對患者的體征變化進行詳細觀察,最大程度上降低感官刺激。此外,護士還應該對患者的麻醉效果進行觀察,并根據醫囑實施鎮痛處理[5]。
1.2.4 術后干預。手術結束后,患者術后較容易發生切口疼痛,甚至由疼痛誘發多種并發癥,為此,術后護士在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降低痛閾的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全面評估疼痛狀況,嚴重時可給予合適的鎮痛[6]。與此同時,護士還可以給患者播放舒緩及輕松的音樂,或者囑托患者家屬輕聲與患者交流,將患者的注意力分散,讓患者的身體及精神得到放松。護士需要給患者建立隨訪檔案。及時處理患者康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且囑托患者5年內預防妊娠,形成合理的生活習慣。
詳細觀察及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SD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與并發癥。
兩組患者的全部臨床數據均采取SPSSl4.0軟件開展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表示主要采取均數±標準差(±s)方式,并且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示主要采取率(%)方式,并且進行x2校驗,P>0.05時,說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時,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P<0.05,具體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組間護理后的觀察指標對比,P<0.05,具體可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對比(±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50) 38.19±6.89 26.38±7.76 41.96±5.63 28.78±5.69 56.47±9.67 68.24±9.49觀察組(n=50) 38.16±8.87 17.73±7.55 41.97±5.67 18.62±5.23 57.49±9.68 89.12±8.11 t 1.8346 14.8726 1.0724 14.8238 1.0895 13.983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乳腺癌患者在承受疾病折磨的同時,還需要接受自身形體的改變,再加上社會活動角色的改變,導致患者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護理干預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將責任制具體落實到位,及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消極情緒,使其采取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盡量滿足患者在心理及生理兩個方面的要求,從整體上提高了護理水平,該護理模式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7]。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比對照組優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充分說明了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夠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起到改善作用,并降低并發癥,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