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志敏
(無錫市錫山區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胃腸外科手術作為一種典型的臨床外科手術,因由于手術過程中需要暴露器官,加上在麻醉和手術操作刺激的影響下,患者容易出現各種不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并發癥。 胃腸手術后患者盡快恢復胃腸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必須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腹脹不適,加速肛門排氣,促使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得到改善[1-2]。 本研究分析了綜合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將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胃腸手術患者資料收集,并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21-73歲,平均(43.24±2.12)歲。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22-71歲,平均(43.89±2.24)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應用綜合護理。①基礎護理,給予患者口腔護理和臥床休息管理,采取有效鎮痛措施,減輕術后疼痛,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②加強疾病監護和觀察。注意監測患者的全身癥狀和生命體征,以利于及時發現疾病變化或異常情況,要注意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刻匯報醫生。③心理護理。胃腸手術的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由于疼痛,疾病或導管插入操作可出現恐懼和緊張。要及時開展心理干預,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并有效配合臨床護理工作。及時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提供適當的健康教育和指導,建立高質量的護患溝通關系,使患者的情緒穩定,快速恢復。④疼痛護理。需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醫院環境,最大限度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有效緩解疼痛。給予音樂療法等幫助患者平復心情和減輕疼痛,必要時給予藥物鎮痛。⑤早期下床和進食。鼓勵患者循序漸進恢復進食和早期下床活動,加速胃腸道蠕動和積極預防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
比較兩組胃腸手術患者護理滿意調查量表評估值;住院耗時、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護理前后患者生存質量QOL-100分值(越高分越好)、焦慮SAS量表分值(越低分越好);便秘、腹脹等胃腸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SPSS20.0統計,文章計數資料進行了x2檢驗,而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實驗組胃腸手術患者護理滿意調查量表評估值45(100.00)高于對照組36(80.00),P<0.05。
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QOL-100分值、焦慮SAS量表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存質量QOL-100分值、焦慮SAS量表分值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護理前后生存質量QOL-100分值、焦慮SAS量表分值相比較(±s)

表1 護理前后生存質量QOL-100分值、焦慮SAS量表分值相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期 焦慮心理評分 生存質量評分實驗組 45 護理前 60.32±0.25 52.31±0.21護理后 31.74±0.32 92.71±0.17對照組 45 護理前 60.34±0.21 52.25±0.26護理后 45.21±0.61 81.21±0.24
實驗組住院耗時、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5.13±1.41d、30.56±3.61h優于對照組7.45±2.02d、38.41±3.57h,P<0.05。
實驗組便秘、腹脹等胃腸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有4例腹脹,2例便秘和2例感染,實驗組1例腹脹和1例便秘。
在臨床實踐中,胃腸手術患者可能會出現麻醉影響、手術損傷等而容易導致胃腸功能受抑制,導致腸道積氣,且干擾胃腸功能,不利于術后恢復,影響術后康復效果。實施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讓患者盡快恢復正常飲食,有利于其術后早期康復,加速患者術后康復[3-4]。
綜合護理干預可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提高術后的康復治療依從性,從而加速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術后不良反應及各種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對早期恢復患者胃腸功能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胃腸手術患者護理滿意調查量表評估值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住院耗時、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實驗組生存質量QOL-100分值、焦慮SAS量表分值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便秘、腹脹等胃腸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胃腸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減少相關并發癥縮短住院的時間和提升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