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嘉淳,徐 奎*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手術室護理,江蘇 蘇州 215006)
手外傷患者由于手術時間長和傷口大面積暴露,致使術后會出現手功能無法恢復等情況,綜合保溫護理干預應用于全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多組神經移位術可以有效地防止感覺運動障礙的發生,本研究對2017年1~11月我院12例多組神經移位術的患者主動實施護理干預,旨在觀察并記錄適當的護理措施對該手術患者術后感覺運動障礙及其并發癥的影響。
選擇2017年1~11月12例全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多組神經移位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首次經臨床和影像學確診的全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患者;(2)有手術適應癥并在住院期間行全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多組神經移位術治療的患者。按接受手術時間分為實驗組(6例)和對照組(6例)。兩組患者術前在疾病診斷、身高與體重等處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1.2.1 實驗組:主動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干預。全身循環式保溫:(1)手術間溫濕度:手術室護士將溫度調至22~25℃,濕度調至50~60%。不可使患者在入室時感到寒冷;(2)覆蓋式保暖:在手術進行前I h用熱電阻加溫毯對手術臺加溫,禁止使用熱水袋進行局部加溫。患者胸腹部加蓋厚棉被,麻醉開始后,病人外露的足部、健側肢體等處通過穿戴棉手套或棉褲腿保暖;(3)監測體溫:巡回護士對兩組患者于進人手術室即刻,手術后1h、手術后3h測耳溫并進行監測和記錄,保持術中耳溫在37℃以上;(4)液體加溫:靜脈通路采用溫水加溫儀加溫再行輸液,術中溫鹽水均需加溫至38~42℃,用洗耳球沖洗術野并間隙性使用38℃溫鹽水濕紗布包裹手術部位和臨近組織,并定時更換,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相應保暖措施。
1.2.2 對照組:主動實施常規保溫護理干預。非全身循環式保溫:手術間溫度調至22~25℃,濕度調至50~60%;術中耳溫應保持在37℃以上,患者胸腹部加蓋厚棉被,麻醉開始后,病人外露的足部、健側肢體等處通過穿戴棉手套或棉褲腿保暖。
(1)Swanson的手功能失能的評定:兩組患者均在手術后使用Swanson的手功能失能的評定判斷上肢功能是否喪失;(2)1990年手功能評定標準:判斷上肢周圍神經,肌腱,腕,肘關節的修復情況;(3)斷肢再植簡單化評分標準:患者運動、感覺、外觀、工作能力等;(4)手感覺障礙評定:觀察淺表痛覺、觸覺、皮膚過敏反應,兩點辨別試驗的發生情況。
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感覺運動觀察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觀察指標比較見表2和表3,實驗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術后手功能恢復明顯改善(P<0.01),病人術后運動與感覺功能正常,可以恢復原工作能力,手功能損傷的發生率降低。
術中低體溫使患者機體運動能力下降,機體代謝率降低且由于手術時間較長以及輸液溫度過低和術中沖洗切口等因素,更容易引發圍手術期低體溫。手術室護士必須在術前訪視患者,術中加強體溫監測,減少接觸性暴露,主動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干預,預防術后手部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的發生。
術后手部關節功能喪失是多組神經移位術患者手術后常見的問題,而術中輸入低溫液體、非手術部位遮蓋不全,未及時進行體溫監測,是造成手部關節功能喪失的重要誘因。圍手術期預防并發癥的關鍵是要保持體溫控制合理,通過主動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干預避免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結果顯示,兩組術后手功能恢復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實驗組手功能恢復較好;對照組恢復明顯偏差,總關節活動度明顯降低,主動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干預使患者更加安全、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