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4月21日,烏克蘭大選落下帷幕,毫無政治經驗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贏得勝利,以73%的絕對多數當選烏克蘭1991年獨立以來的第六任總統。而爭取連任的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只獲得25%的選票,可謂一敗涂地。
在波羅申科任內,烏克蘭失去了領土完整,東部親俄羅斯的三個州處于事實上的獨立狀態;GDP下降了一半,貪腐丑聞頻發。因此,選前的各種民調都顯示,他連任的機會很渺茫。
盡管趕走了不得人心的波羅申科,換上了新面孔澤連斯基,但烏克蘭人談不上有多少興奮和期待,更多是無奈,就像一位接受采訪的護士所說的,“澤連斯基90%會是個災難,但我依然投票給他。因為我知道,讓現總統連任100%是個災難。”
事實上,澤連斯基迄今為止沒有提出任何明晰的政治綱領和治國方略,他能當選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民對波羅申科的失望。而5年前上一次大選時,波羅申科也曾是民眾的希望所在。
希望—失望—新希望—新失望,這樣的惡性循環,是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以來歷史的寫照,而澤連斯基更可能是這個循環上的新鏈條,而不是打破循環的人。
烏克蘭的自然條件和家底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它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歐洲僅次于俄羅斯。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大約30%的軍工企業,能夠生產軍艦、飛機、坦克、導彈、火箭等先進武器,有著強大的重工業基礎。從自然資源來看,頓巴斯是原蘇聯最大的煤田之一,克里沃羅格鐵礦的鋼鐵產量占到了前蘇聯的40%。從農業資源來看,烏克蘭擁有全球40%的黑土地,為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條件這么好,很多人都認為,烏克蘭獨立后很快會實現經濟起飛。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獨立之后,烏克蘭很快陷入了持續的政治動蕩。正常的議會民主博弈制度沒有建立起來,2012年連總理在議會都被議員給打了。
政客忙著爭權奪利,無人關注經濟發展。1991年獨立時,烏克蘭的GDP是774.65億美元,到2017年,僅增長到1121.54億美元。同年,烏克蘭人均GDP 2458.59美元,在歐洲排名倒數第二。2018年,烏克蘭在“透明國際”的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上位于第120位,屬于腐敗相當嚴重的國家。
烏克蘭之所以落到這般田地,有幾個根本性的原因。首先,國家的戰略走向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以第聶伯河為界,烏克蘭被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上有很大的差異。
東部原屬于蘇聯,西部原屬于波蘭,二戰后則被并入當時蘇聯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這樣內部粘合度低的國家,想方設法加以整合都恐來不及,但烏克蘭政客反其道而行之,不遺余力地通過操弄對立來謀取私利。
烏克蘭獨立之后,在歷史恩怨的陰影下,迫不及待想要倒向歐盟和北約,這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彈,最終造成了東部事實上的獨立狀態。從歷史經驗來看,對任何在兩強之間掙扎的小國來說,最合理的選擇是成為這兩者之間的橋梁,左右逢源,而不是倒向一邊。烏克蘭在這個問題上欠缺務實精神,成了反俄情緒的奴隸,給自己招來了災難。

4月21日,烏克蘭總統大選落下帷幕,喜劇演員澤連斯基舉行新聞發布會與支持者慶祝勝利
其次,烏克蘭沒有產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是前蘇聯解體的策劃者之一,在他任期內采取的“休克療法”,導致烏克蘭經濟在短短4年里下降了50%以上。在第二任總統庫奇瑪任內,政治丑聞不斷,腐敗成風。第三任總統尤先科陷入和自己任命的總理季莫申科之間的權力斗爭。第四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貪腐成風,豪華臥室的馬桶都由黃金鑲嵌,最終被街頭運動趕下臺。第五任總統波羅申科同樣治國無能,丑聞纏身。
這些人互相斗得不可開交,但在本質上,他們都是一樣的人。亞努科維奇是東部的寡頭,季莫申科是一個天然氣寡頭,波羅申科是“巧克力大王”,澤連斯基標榜獨立,其實背后是媒體寡頭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的支持,后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媒體資源獨捧澤連斯基,不給其他候選人曝光機會。
澤連斯基為烏克蘭人所熟知是因為主演了《人民公仆》這部反腐電視劇,該劇將烏克蘭政治當中寡頭操縱政局、腐敗和官僚主義盛行、政治人物投靠外國勢力出賣國家利益等丑惡現象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畫,讓人民的怨氣得到了宣泄。
在這部戲的結尾,烏克蘭的亂象靠西方的干預得以解決。但愿這一幕只存在于屏幕上。如果澤連斯基靠這個思路治理國家的話,只會給烏克蘭帶來更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