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蘋
摘要:在國家推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轉型的背景下,財務信息化建設越顯重要。本文以廣州地鐵集團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為實踐,分析在價值創造型轉型戰略規劃目標下,借助信息化建設實現業財融合和財務管理外延,強化對業務的控制力度,實現財務職能與人員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管理會計;轉型;財務信息化;業財融合
一、管理會計轉型下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財務職能的發展推動了財務信息化的發展
財務信息化的發展經歷了從會計電算化到會計信息化再到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演變過程,財務信息化的功能也從原來簡單替代手工會計發展為決策支持系統。現階段的管理會計是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通過利用相關的有效信息,進而將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有機結合,進而為企業的規劃、決策以及評價等方面提供借鑒和參考,推動單位實現戰略規劃目標,這要求財務信息化的建設必須滿足財務信息時效性、有用性、可靠性的高質量要求。
(二)企業集團管控模式的發展促進財務信息化的發展
為了兼顧效率與風險的平衡,集團企業的管控模式不再是一味的強調將權利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而是通過權利授權的方式,來強化企業內部的風險防范機制。企業集團的管控模式可以強化企業內部的戰略系統,將企業資源配置優化,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管理的運作效率,展現出集團總部管控核心的地位。借助信息化平臺,實現精益管理,成為集團化管控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管理會計轉型下的財務信息化建設特點
一是,以業務流與信息流為出發點,融入內部控制規范要求,將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進行集成與有機融合,從源頭上防止“信息孤島”,打破數據壁壘,確保數據來源的完整、規范、準確,可追溯與審計;
二是,以價值活動管理為核心,除了具備最基礎的會計核算與財務報表處理功能外,還應具有財務管理和控制、決策功能,財務信息化系統功能模塊必須覆蓋或外延至企業關鍵經營管理活動,如《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提到的戰略、預算、成本、營運、投融資、績效、風險管理等核心應用領域;
三是,以決策支持與管理報告結果應用為導向,財務信息系統必須支撐財務與管理人員實現對財務、業務數據的獲取、加工、處理、整合、報告等功能,并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數據多維組合、智能分析、分類管理、分層展示等功能,為企業管理與決策提供實時支持。
三、廣州地鐵財務信息化體系建設實踐
廣州地鐵集團成立于1992年,至今發展已超過25年,業務涵蓋地鐵建設、運營、物業開發、設計、咨詢、制造、金融等。目前,公司已建立起以oracle財務核算為基礎,貫穿資金、資產、全面預算和財務分析管理的具有軌道交通行業特色的財務信息化體系,并將財務系統與業務前端的立項系統、物流系統、合同系統、費控系統打通,實現財務信息化覆蓋企業管理的全鏈條,實現價值活動的全過程跟蹤和分析。
(一)財務信息集中化管理,實現“一套賬”的財務組織與數據管理模式
將所有內部獨立核算會計實體財務數據建立于統一的數據庫與數據平臺中,實現集團“一套賬”管理,進而規范財務信息與財務辦公報告。
第一,財務信息集中化管理是指集團范圍內的所有會計主體,都要使用統一的財務數據平臺,將集團財務數據信息統一實時上傳至財務系統平臺進而實現財務數據管理的一致性。
第二,財務信息集中化管是指財務系統平臺的集中管理、維護財務賬套與主數據,確保數據結構合規性。
第三,需要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財務信息能夠進行日常核算,財務信息系統能夠正常打開和關閉。
第四,集團總部需要通過財務信息系統對各子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稽查,對于出現信息數據異常的情況,要進行追查和處理,做好風險防范機制,加強財務管理。
第五,確保集團中的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能夠有效統合,才能保證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的一致性,降低篡改企業數據情況的發生。
第六,集團需要對財務系統中的所有用戶權限進行綜合管理和審批,確保數據接觸與使用的安全,加強財務數據的安全管理。
(二)強化風險管控與資源集中調配,實現集團資金管理“五統一”
廣州地鐵每年資金流入流出數百億,安全、高效是資金管理的首要目標。通過建立資金管理系統,對所有成員單位資金實時歸集、集中結算和銀行賬戶的集中管理,進而實現集團資金的“統一結算”、“統一融資”、“統一預算規劃”、“統一資金調配”、“統一監管”的“五統一”。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系統、資金結算系統以及會計核算系統建立關聯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金預算控制資金結算,會計核算發送支付指令,進而保障集團的資金支付都有憑證。實時監控資金余額與流向,規范資金收付審批,提高資金安全性。
(三)構建一體化資產管理平臺,實現業財融合與財務管理外延
地鐵行業屬于資產密集型企業,隨著新線建設速度的加快,企業資產總額每年以超200億以上的速度在增長,要實現對龐大資產規模的精細化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保值,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撐。廣州地鐵將目標管理、流程管理、價值管理相融合,以資產全生命周期價值鏈管理為核心理念,搭建了涵蓋投資計劃、設計、建造采購安裝、驗收移交接管、運行、維護/維修、報廢處置資產全生命周期七個階段的資產一體化平臺,連通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建立財務與業務雙向信息溝通橋梁,實現廣州地鐵資產信息從合同采購、建造到移交運維全過程完整記錄和可追溯,實現了資源共享、資產優化配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優化管理等更高層次價值管理目標。
(四)加強事前控制與事中監管,實現管理閉環
以全面預算系統為核心抓手,實現“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反饋”的全過程閉環管理。一是建立全面預算系統可以以幫助公司實現多業務、多維度的預算編制以及審批等工作,并借助系統多維數據收集、預測、分析功能,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二是將下達的預算額度通過系統接口直接嵌入合同、費用報銷、立項管理等業務系統,事前控制超預算事項;事中實時歸集統計每一筆預算的實際使用情況,使預算管理人員與業務人員動態掌握預算額度的使用與剩余情況,有效落實事中管理;三是借助全面預算系統強大的報表定制功能,提供多維度績效評價體系,及時糾偏、預警。
(五)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促進集團財務管理能力體系構建與財務組織轉型
為提升組織的管理會計能力體系建設,廣州地鐵從系統與組織兩方面入手,開展財務轉型工作:
一是深化數據應用,建設商業分析智能平臺(簡稱“BAM”),提升財務智慧化。BAM將各應用系統數據源進行打通與深度集成,對數據進行分層分類分主題管理,以業務監控駕駛艙的展示方式為各層級管理人員提供豐富、及時、準確、多視角的管理報表、指標對比和分析模型,推動各級管理人員將數據分析結果應用于企業戰略、預算、成本、營運、投融資、績效、風險管理等領域,全面提升企業數據價值。
二是推動共享服務中心的成立,促進財務組織與人員的轉型。如2014年廣州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使得財務處理更加統一規范,賬戶結算更加便捷,財務報表更加簡潔高效。此外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也促使財務人員業務在不斷轉型,讓其更加注重于為所在單位提供更為真實有效的決策依據,進而形成集團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三位一體財務管控體系。
總之,以價值管理為導向的管理會計轉型要求財務人員為管理層提供更加及時有效的決策支持,因此,其所涉及的財務信息化體系建設應以價值為導向,以目標管理與業務流程為出發點,構建業財一體化信息化建設與規劃,實現業務和財務系統的雙向連通,使財務管理的觸角向業務端前移,助力財務價值創造。
參考文獻:
[1]徐婭紅.財務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J].財會學習,2016 (2):49-49.
[2]王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對財務價值創造的提升作用研究[J].時代金融,2016 (2):125-126.
[3]胡選宓.大數據平臺下軌道交通企業財務信息化構建探析[J].財會學習,2016 (17):26-27.
[4]陳虎、孫彥叢.管理會計信息化——財務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J].財務與會計,2015 (7):11-12.
[5]彭家鈞.海爾財務信息化系統的構建與運行[J].財務與會計,2015 (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