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春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公共衛生單位是我國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內部控制建設改革的深入,國家對公共衛生單位的管理有了越來越高的標準,要求公共衛生單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內部控制建設是加強公共衛生單位監督管理,推進廉政建設的重要措施。建立各種管理體制是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客觀需求,也是提高公共衛生單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如何完善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制度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國衛生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以提高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關鍵詞:公共衛生;內部控制;建設
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發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 21號),文件從2014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進入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對提高公共衛生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衛生事業單位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防治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公共服務作用。內部控制建設是公共衛生單位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安排,它是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基石。
一、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一把手”對單位的經濟事項及業務負有管理和領導責任,應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有效運行、建立和執行的有效監督管理負責。但一些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建設具體內容不清楚或理解有誤,重視程度不夠,無法推進內部控制的建設及落實。單位職工對內部控制也不清楚,認為與己無關,不愿了解也不愿學習,影響了內部控制建設。
(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動力不夠,制度更新緩慢。內部控制的建立及執行需要單位所有部門的參與及配合。公共衛生單位績效考核主要針對現有的制度及業務,內部控制建立及執行情況并未納入績效考核的范圍,做多做少一樣,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動力不夠。隨著公務卡管理的實施、新《預算法》的出臺,國庫集中支付的規范等一系列措施,財政經費的收支及執行控制越來越規范,但是非經費的內部控制仍不完善。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一般由財務部門推動,由于權力范圍、人員數量的限制及在單位內部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強有力的內外部因素推動,很難推進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更新。往往因為制度更新不及時,導致內部控制無法執行,從而影響內部控制效果。
(三)內部控制部門缺乏獨立性。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防治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這種性質導致單位普遍重視業務而輕管理。內部控制一般由財務部門或辦公室兼任,同屬于內部機構,或多或少會因各種特殊原因而必須突破制度或踩線執行,內部控制的獨立性很容易受到影響。
(四)預算編制不科學,執行差異大。預算編制是指預算收支計劃的擬定、確定及其組織過程,應由各執行部門根據其履行職責及工作量進行編制,它是預算年度執行工作的指導。預算編制往往是按照上年預算并根據上級部門要求編制,預算編制與實際工作脫鉤,預算無法對業務活動提供指導。預算調整隨意性大,導致預算、決算差異大。
(五)內部審計及紀檢部門的缺失。公共衛生事業單位有些無內部審計或紀檢部門,或者由各部門人員兼任,本身就缺乏獨立性,加上對各自享有的權力及應盡的監督義務不清晰,無法履行監督職責,導致內部監督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發揮監督的作用。
二、加強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一)強化責任人的意識,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通過教育、學習增強單位領導人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單位領導是單位的掌舵人,對內部控制的宣傳及執行起著重要的作用。領導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影響著職工的行為,通過提高領導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創建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氛圍,讓內部控制深入人心。明確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司其職。通過制度的約束和內部控制文化的影響,提高內部控制的遵從度,提高建設者的信心,進而推動內部控制的建設,提升內部控制。
(二)完善考核及獎懲機制。考核及獎懲機制能對職工行為進行引導,對考核的重點往往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時間和精力,良好的考核機制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公共衛生單位應將內部控制建立及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圍,結合自身的履行職責、工作任務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內部控制貫穿于整個業務活動過程,提高內部控制的執行力,讓內部控制落到實處。同時通過獎懲的形式,提高職工對內部控制的理解、認識及執行,促進各部門共同維護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建設規范、完善的部門進行獎勵,促進各部門積極思考,為內部控制建立出謀劃策,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更新。
(三)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預算作為工作的指導,應與履職及工作量掛鉤。預算的編制應以工作量為基礎,由具體的執行部門進行編制,列明預算測算標準,由相關部門初審后交由單位領導討論通過后再上報。預算應按規定的流程及要求編制,對于不合理、不合規的預算應該堅決拒絕。預算一經編制應該剛性執行,減少預算的調劑,明確預算執行、調劑的責任。建立預算分析報告機制,及時查找原因,減少預算執行的隨意性,及時糾正不合理的偏差。對于執行不到位、執行差異大的部門要求整改,避免差異常態化。
(四)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系統建設能避免人為干預,使得內部控制保持獨立性。信息化建設應涵蓋內部控制的所有方面,從預算為起點,通過執行、審批,逐步將資產、采購、合同、基建、工作量等模塊進行整合,實現成本核算、績效評價等功能,實現信息共享,最終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實現全面內部控制。財政應保證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資金需求,讓信息化建設無后顧之憂。
(五)完善監督機制。良好的監督機制是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或紀檢等監督部門,通過制度形式明確內部監督部門的職責及考核標準,增加內部監督部門的獨立性。內部監督部門每年應定期對單位的內部控制建立、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提出意見,逐步將內部控制從事后控制轉變為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提高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同時,聘請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進行評估,對有效性進行評價,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運行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建議,促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最后通過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等政府部門的專項審計,通過審計問題的發現、提出,單位自身的整改等一系列措施,促進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三、總結
總的來說,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共衛生單位保障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依從性、資金的安全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的完整性、預防欺詐和腐敗的有力手段之一。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內部控制制度的生命在于嚴格執行。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證健康運行,實現自身的發展,公共衛生單位必須加強內部控制建設,促進和實現我國公共衛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公共衛生部門應繼續大力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所有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不斷發展內部控制的內外監督管理機制,跟上時代步伐,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公共衛生單位還應注重營造符合內部控制特點的文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衛生計劃生育單位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延輝,楊軍.醫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內部控制[J].中國衛生經濟,2015,4:84-86.
[2]孫海玲.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33:98-99.
[3]王金鑫.公共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分析及改進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5,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