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
摘要:審計署發布的針對國企審計的若干規定,明確了國企審計應實行的相關權利,讓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全新方向。順應時代的要求,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應該具備更高的定位。在國企經營管理中的監督和評價以及服務上更好的發揮其有力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現有的審計工作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優化措施以適應新時代的多變的格局。
關鍵詞:國有企業;審計;治理路徑
一、國有企業審計的重要作用
國有企業的興衰關乎國計民生,是國家審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財務審計、會計信息失真和國有資產流失做出詳細的調查,這種手段與國有企業的運行狀況是相符的,強化國有企業的審計功能也是為降低國企中各項經濟損失的一個保證,對企業生存與長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保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只有通過內部審計做到。它促進了國企內部體系的有效完善,通過國企內部體系的發展,能有效分析出國企內部存在的不足,對企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監督的作用,并對國企利益的維護有重要的影響,審計工作通過對國企內部財務以及各種活動的審查,保證國企相關制度符合法律法規。通過對財務方面的分析,能及時發現國企內部營私舞弊等不良情況,對國企形象的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這也是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需要。
二、國有企業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不強
審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獨立性,但是在實際需求中審計工作受其他部門的干涉比較大,沒有完整的體系來進行內部審計的完成。相關審計部門的工作的深度,廣度,力度均未能達到應有的水平,審計的結果也沒能正確利用。
(二)審計職能力有待提升
我國的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作用功能是查證財務數據是否真實、合理方面,對于業務的審計和內部控制的審計也是涉及很多的方面。在此基礎上,相關的部門也是在負責離任審計、項目的專項審計,專項資金的使用審計等。在國際上提出的“評估治理過程”在我國的相關企業中也沒有實現。主要的原因是相關企業的審計部門沒有此項功能的權限,因此如何完善擴展審計業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審計制度不完善
我國現有的審計法律條款很多都只是在原則性方面的規定,很多審計工作無法保證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實現,單一的審計工作模式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各個部門的審計工作沒有進行應有的實現,缺乏審計工作的協助工作導致相關信息存在誤差。
(四)審計人員能力不足
國有企業的審計人員具備審計的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國企中審計人員并不能適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導致工作很難進行,另一方面審計工作有紀檢人員管理是不利于審計工作的獨立進行,審計的質量不過關,并且是阻礙企業的良性發展的絆腳石。
(五)內部審計的手段落后
由于多種因素原因,現在的審計手段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一些方面來講審計僅僅是監督作用,也沒有完整的審計信息平臺,目前的審計工作大多是手工完成,導致了數據欠缺科學的分析,導致審計工作的落后不前。
三、國有企業審計的優化措施
(一)建立審計中心,實行現代綜合審計模式
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對國企的發展起到督促的作用,準確的審計報告,能進一步完善國企內控管理。完善的審計監督制度,才能更好的促進國企的健康發展。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國有企業應該將審計工作設置成現代綜合審計模式,成立國企審計中心,對企業內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審計力量,加強審計措施,保障公司能夠健康發展,從業人員方面則要由總部負責招聘,試用,避免考核中的作弊行為;審計對象方面則要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做好審計工作的協調;加強對國企審計制度的完善,保證國企管理長遠發展,對國企內部各領導間、業務間和經費使用間關系更深層了解。[1]。
(二)擴展內部審計業務,合理設置審計機構
運用國家審計經驗,合理擴展內部審計業務,加強對國企的管理和維護。在國家審計的工作中,一項極為重要措施是擴展審計業務,作者認為國企審計應該大膽借鑒,就是國務院在2014年提出的全覆蓋的審計概念。也就是說國企內部發展在完成相應業務的同時,也要擴展審計業務。改善審計全覆蓋的方法,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審計全覆蓋制度。例如在國企經濟責任管理上,項目投資資金上、以及各種重要事件上等。審計的全覆蓋,可以對國企管理和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做保障,并對各部門中相對薄弱的地方進行加強,這樣才能有效的擴展審計的業務[2]。
(三)豐富審計工作,多部門協同工作
現代企業內控制度不斷完善,外部也不斷強化約束機制,加上科技信息的普及應用國企審計理念也實現了轉變。現代國企審計制度除了具有在經濟上的監督、評價和鑒定之外,還具備了控制和服務職能。這對于豐富企業的工作有重要作用,比如在企業的年度業務規劃以及相關的決策上可以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審計的數據可以得出企業的履行責任的完成進度。同時完善審計工作也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合作,沒有各個部門的支持,很難進行真實有效的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應該按照11號令來規定其他內部監督部門協助完成審計工作。通過各個部門的協同,最大程度降低經費的支出,并且對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有重大作用[3]。
(四)審計結果公開,正確運用審計結果
根據11號令第二十二條規定審計相關部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審計成果和力量,在內審過程中發現已糾正的問題,可以不上報反映。由此可以使得審計機關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完善審計制度,提高審計部門的話語權。因此在審計結果方面要更加發揮作用,確保審計結果公平、公正、公開化。促使被監督者能正視審計工作,改正不良習慣、并把審計結果記錄檔案,作為參考信息進行企業的獎罰措施標準,這樣是這可以充分利用審計的作用。
(五)提高審計人員能力
新的時期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企部門的審計人員,要注意在專業技能的自我培訓和職業道德修養上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礎上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能力要“過硬”,而且作風也要“過硬”。按照國家審計的做法,建設和培養一支素質過硬、團結合作的審計隊伍。要求審計人員具有高素質水平,在處理審計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隊伍內部能夠相互交換意見。并且要進行人才培養就是要完善培養制度,比如定期考察其他企業的審計工作,運用適當的激勵政策促進相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六)運用現代化技術創新設計方式
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應該利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審計方法。以計算機為輔,統計審計數據,建立完整的審計數據的搭建平臺。力爭建設覆蓋企業主要業務的審計大數據分析。創新審計手段可以避免審計的盲目性,有助于推動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在新的時期建立現代化的審計體系,為企業的良性發展鋪墊道路。
并且結合外部審計的方法能夠更加完善審計方法,外部審計已成為很多企業的治理的穩定支柱,并且企業的管理結構和外部審計密不可分,若想創新審計手段,可以將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結合起來,在內部審計解決不了問題時就可以使用外部審計。例如在處理企業的高風險項目時,就可以采用外部審計的方法,有利于保護相關人員的利益,這樣才能發揮審計的作用。
四、總結
社會不斷的發展,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的規模也日漸壯大,所以在審計工作上的要求越來越高。國企各部門與審計部門需要從各方面去保證設計工作的有效進行,對內部相關人員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為企業以后的發展做好有力保障[4]。
參考文獻:
[1]金綿綿.全覆蓋視角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研究[D].南京審計大學,2018.
[2]孫靜.政府審計對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影響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
[3]朱哲.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信息化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4]高東.增值型績效審計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