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華,任 翔,司雪蓮
(新疆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壓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水平血壓狀態,進而促使腦細小動脈出現纖維樣壞死和玻璃樣變性,進而形成夾層動脈瘤或微小動脈瘤[1]。當患者血壓驟然升高,就可能導致小血管發生破裂性出血,提高患者的死亡率[2]。近幾年微創術在該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但操作簡單,而且安全性高。但由于患者病情緊急,一旦護理有所疏忽,或者不夠及時,就可能加劇腦功能障礙的惡化。在本次研究,對行微創術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選取2017年度,我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共138例,通過區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69例)和觀察組(69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4:25;年齡在42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4±5.7)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45:24;年齡在43歲-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3±5.7)歲。兩組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
患者均行微創術治療,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
1.2.1 心理干預
疏導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通過傾聽法使其情緒得到抒發,進而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和認識疾病,并建立起康復信心,確保患者能夠保持最佳心態。
1.2.2 認知干預
使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表現、發病病因、控制及質量方法,使其能夠掌握疾病發生的前兆和規律,并掌握日常生活的相關注意事項。
1.2.3 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康復鍛煉
對患者肌力進行綜合評估,并結合家屬意愿,制定針對性的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康復鍛煉方案。肢體功能鍛煉應從易到難,從翻身起坐練習過渡至關節活動練習,再到肢體協調運動、站立平衡訓練、起床訓練等;語言功能鍛煉則應從簡單發音逐漸過渡至單詞和短語,之后再通過繞口令等練習提升其語言功能。
將術后一周GCS評分作為評價指標。正常人的GCS評分為15分,13分-14分為輕度昏迷;9分-12分為中度昏迷,3分-8分為重度昏迷[3]。
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由t檢驗,P<0.05提示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GCS評分更優,P<0.05。見表1。
表1 兩組GC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GC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GCS評分對照組 69 6.9±1.9觀察組 69 11.2±2.1 t值 12.612 P 0.001
高血壓腦出血的起病急驟,患者病情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就會發展至高峰,其臨床表現由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因素決定,因此表現各有不同,嚴重者會引發腦水腫、腦疝等危象,危及患者生命[4]。微創術的損傷小,操作簡單,且術后患者傷口的愈合速度快,因此并發癥少,患者預后更加滿意。但患者容易在康復過程中受到心理素質、護理因素、康復措施等影響,因此為了保障預后效果,科學的護理十分關鍵。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經對比,觀察組GCS評分(11.2±2.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6.9±1.9)分,t=12.612,P=0.001。在綜合護理干預中,結合了心理干預、認知干預、肢體功能康復鍛煉、語言功能康復鍛煉等,使患者明確疾病的康復需要在生活方式、觀念、肢體訓練、運動鍛煉等方面互相配合,才能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有研究發現,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使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得到顯著減輕,因此能夠提升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及預后療效[5]。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接受微創術治療后,通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其康復效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