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梅,楊 娜,張 媛,李 靜
(陜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患者男64歲因“間斷性腹脹,腹痛1年余”于2018年4月8日入院。入院后給予保肝,調節免疫等支持治療。一周后于2018年4月9日行射頻消融術,給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后,安返病房,當時檢查患者穿刺部位及繃帶包扎處,周圍皮膚及顏色正常,患者未訴不適,也未感到疼痛及瘙癢等。下午觀察穿刺及繃帶包扎處周圍皮膚完好無損。第二天患者訴繃帶壓迫緊,給予松弛彈力繃帶,發現周圍皮膚發紅,立即告知主管醫生給予拆除繃帶,前胸后背皮膚表皮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紅色條紋及水皰,直徑約1*1左右,分布不均,通過醫生會診,確定為機械性損傷及皮膚過敏。

立即遵醫囑給予周圍皮膚清潔消毒,在水皰破潰前先在無菌條件下將水泡內液體抽出。首先消毒水泡皮膚,用1毫升注射器將皰內液體抽出,保持干燥,減少摩檫,并繼續觀察皮溫,水皰及組織皮膚變化。第三,四天后破損的周圍皮膚較前好轉,抽吸的水皰處已結痂,疼痛消失,皮膚表面的顏色恢復正常。
繃帶的粘貼張力也是導致皮膚水皰的重要因素之一。(1)這和每位醫生用力度不同,對周圍皮膚牽拉松緊度不同。術后傷口周圍皮膚有水腫。(2)恢復期,局部皮膚收縮時,繃帶產生致強的剪切牽拉而導致水皰的形成。(3)外周循環代謝情況以及皮膚的抵抗力差有關。如:女性患者皮膚嬌嫩,抵抗力的能力弱而容易產生皮膚水皰,術后患者血液循環代謝情況差使傷口周圍皮膚的末梢循環不好而導致皮膚水皰形成,這些患者不但傷口,繃帶邊緣有水皰,撕開后還可有皮膚破損
患者屬于過敏體質,最容易對異物產生過敏癥狀,這類患者不但表現為傷口繃帶包扎邊緣產生水皰的程度較其他非過敏體質的患者嚴重,而且身體其他部位粘貼過醫用膠布的地方都會有瘙癢感或明顯的紅色壓痕等。
發現用彈力繃帶引起周圍皮膚出現水皰時,撕繃帶時往往是連著水皰壁的皮膚一起被撕破,這樣更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在撕繃帶或換藥時,動作輕柔,撕揭盡量保證水皰皮膚完整,力度事宜。術后12小時放松繃帶可減少繃帶張力與皮膚的接觸時間,降低傷口皮膚周圍張力,達到降低皮膚水皰及破潰發生率的作用。
注意力度,黏貼度過緊,容易是皮膚破損,傷口難易愈合。水腫煩躁患者輸液時,用彈力粘貼繃帶固定留置針時,要不停的觀察輸液部位情況,防止繃帶壓迫過緊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壞死等。
通過對患者接觸,感到我們的工作做的不夠仔細,資料收集不齊,給病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促使我們把它記下來,提醒大家,在臨床上對特殊治療的患者多溝通,多了解患者各種的情況,然后考慮使用是否。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一定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把傷害降到最低。
當今醫療護理的模式中,醫護人員對疾病伴隨疼痛通常很重視。如:術后患者的鎮痛。換藥,撕揭繃帶時用力過度使皮膚一同被撕脫。膠布引起傷口周圍皮膚水皰甚至破潰。患者對繃帶或各種醫用膠布過敏。粘貼過緊局部受到牽拉力過強。術后循環代謝不良等,以上情況都不容忽視。所以術后12小時立即放松對局部的壓迫,降低對皮膚之間摩檫力,時而降低患者的疼痛及保證皮膚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