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芳

摘 要: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公共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時間在此法中有著明確、具體的規定。免費開放時間納入了《公共圖書館法》的法律條款中,突顯了公共圖書館事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標志著公共圖書館事業逐步走向法制化、成熟化。諸城市圖書館本著“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在嚴格按照圖書館法的規定的時間進行開放和公示的基礎上,并根據本館讀者的實際需求實行了一系列的“錯時制度”。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圖書館法 開放時間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02
公共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時間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首要體現,也是服務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免費開放時間、時段直接關系到讀者的切身利益,是影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與社會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為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既維護了讀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維護了圖書館員的合法權益。
《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通過其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告本館的服務內容、開放時間、借閱規則等;因故閉館或者更改開放時間的,除不可抗力外,應當提前公告。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p>
一、開放時間
1.工作日開放時間
一般來說,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應遵循足額、錯時原則?!八^足額,是指開放時間不少于相關規定的時間長度。” 2012年5月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中規定了省級、地級、縣級以及各級獨立建制的少兒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分別不得少于64小時、60小時、56小時、40小時”。所謂錯時,顧名思義就是指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不能與大部分讀者的工作時間(學習時間)完全一致,這樣可以確保大多數讀者能夠利用閑暇時間到公共圖書館。
從表1可以看出,諸城市圖書館作為一個縣級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均符合足額、錯時原則,達到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等法律規定的要求,諸城市圖書館根據本館讀者的需求,自2014年開始實行工作日開放錯時制度,即每天錯時半個小時,以保證大多數讀者在工作日能有時間利用圖書館,作為一個服務半徑為2公里的縣級圖書館,錯時半個小時可以滿足大多讀者的需求。
2.公休日和法定節假日的開放時間
科學、合理的開放時間是確保讀者高效率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先決條件,也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公休日開放時間在《公共圖書館法》中也有體現,其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也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同時運用法律作為約束,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
公休日開放時間。一般來說,公休日是指周六周日這兩天。法律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就意味著:周六周日是公共圖書館必須開放的時間段,不能只開放其中一天,或者縮短開放時間。必須與正常工作日開放時間一致。公休日必須開放,但并不意味著一周七天都要對外開放。各公共圖書館可以結合本館自身實際情況在周內工作日進行閉館。諸城市圖書館在2017年之前采用周一閉館制。為滿足廣大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更好的服務讀者,自2017年開始實行全年不閉館的無休制度。同時,為了兼顧圖書館員的休假權益,館內員工實行輪休制度。
國家法定日開放時間?!豆矆D書館法》規定“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國家法定節假日應指我國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應當有”是指開放時間可以結合本館實際適度調整,同時開放的范圍和區域也可以適當調整。以國慶和春節為例: 三天法定假日,加上調休有七天假日,公共圖書館不能七天都閉館,但可以根據本館的實際人員數量調整開放時間和開放區域。諸城市圖書館本著全年不閉館的原則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同正常工作日開放時間一致,但是在節假日(除春節外)會關閉部分區域,如關閉古籍部、辦公區域、地方文獻資料室等讀者相對較少的片區,開放大廳、自修室、外借部、少兒閱覽室、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辦證處等讀者常用區域;春節是萬家團圓、走親訪友、外出旅游較集中的時間,到訪圖書館的讀者相對較少。諸城圖書館在春節期間只開放大廳、自修室和期刊閱覽室。諸城市圖書館根據自身實際和讀者需求適當調整開放區域,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基礎上,也滿足了圖書館員的休息權。法定節假日是全民休息的時間,圖書館員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也需要放松身心,也需要與家人團聚,雖然館員可以實行調休制,但是利用假日與親人團聚,身心的放松是用調休無法取代的。
3.24小時自助服務
“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構建城市24小時閱讀服務空間的理念;鼓勵城市、地方建立自助圖書服務設施,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設置自助圖書設備。讀者可以隨時自主辦證、自助閱覽、自助外借等24小時圖書館自助服務;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一般與讀者工作時間段相同,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出現彌補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讀者時間上的不足,打破了服務的局限性,是一種嶄新的服務理念。2005年9月,東莞市圖書館開設了全國首家24小時自助圖書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都加大了對自主服務設施投入,24小時自助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諸城市圖書館也于2017年開始建立24小時自助圖書館來彌補傳統圖書館人工開放時間的局限性,不但減輕了館員的工作量,也能更好的服務大眾、惠及更多的人群。
二、公告、公示
《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因故閉館或者更改開放時間的,除不可抗力之外,應提前公告。”公共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公共圖書館法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項目、開放時間等做了相關規定外,公共圖書館服務保障法第三十一條也提到了:“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公示服務項目和開放時間;臨時停止開放的,應當及時公告”。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十四條做了界定),所以公共圖書館的行為準則也必須參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要求。
告知方式和告知對象。公共圖書館告知的對象應是所有社會公眾,不是小范圍的群體,也不是本館員工,因此,必須以公開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告知。公共圖書館應通過其網站及其他網絡媒介向社會公告本館的服務項目,最大限度的提高公眾知曉度。為此,諸城市圖書館采用了多種方式向讀者公示開放時間,如:在大廳內設立開放時間公示牌,在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媒介上向讀者公示開放時間。
三、法律責任
《公共圖書館法》規范了公共圖書館的行為,與之相呼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也設立了相關法律條文保障公共文化服務規范運行。這兩部法律相輔相成、相互補充,使得公共圖書館的運行有法可查、有法可究。
在《公共圖書館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六十一條,都對圖書館開放時間有著明確的規定,如果未按以上法律條款執行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以上條款的責任追究,依法處分相關責任人員。通過圖書館法的處罰條款說明可以看出,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不是簡單認錯或處罰,而應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依法給予處分。同時,公共圖書館屬于事業單位,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處分也應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相關規定給予處分。通過圖書館法的責罰條款的說明,不難看出,如果出現問題,不是整頓或者批評處理,而是相關責任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
開放時間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基石。《公共圖書館法》規定了開放時間規范性和制度性,使開放時間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這既是對讀者的合法權益的維護,在另一個層次上也是對圖書館員的合法權益的保障,在這種法律制度保障下公共圖書館事業將開創一個規范化、法制化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陸金燕.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走向規范化、法制化[J].圖書館,2018(1):28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服務保障法[EB/OL].中國人大網.
[3]“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