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虎
摘 要:中國民間樂器源遠流長,樂器生命力在文化底蘊中繼承深厚,當前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沖擊,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樂繼承與發展的意義及途徑,民族器樂的形式包括吹管、彈撥樂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等,民族器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得到了空前的崛起,目前已經深受國家文化事業及學校的高度重視,通過弘揚民族器樂表演展示豐富多樣化的民族文化藝術。
關鍵詞:全球化背景 民族器樂 傳承 發揚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中國傳統器樂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傳統器樂的繼承和發展受到了一些制約因素的影響。如何把握民族器樂傳統風格與現代美學的關系,包裝和傳播民族器樂表現形式,使之融入全球化語境卻又不失民族文化魅力,這是中國民族特色樂器傳承與發展值得深思考慮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民族器樂傳承與發揚的現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增強文化信心,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將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民族傳統器樂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文化自信心方面應發揮其應有的文化教育意義及作用,民族器樂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時代語境的新發展趨勢要求。
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樂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當前中國、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融合、深化。西方音樂文化對民族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多元文化融合的困難,同時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沒有良好的環境,發展意識相對薄弱。具體而言,許多民族器樂藝術文化正面臨著傳承者缺失甚至失傳的狀況,而大多數老藝術家正在擔憂傳統器樂的繼承與發展正面臨著繼承與發揚的困惑。
第二,隨著信息網絡展示音樂作品時代的到來,音樂的發展滲透和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而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卻陷入蕭條的怪圈。民族音樂學習者人數不斷增加,但欣賞者人數很少,民族音樂缺乏完善的民間音樂制度規范,不能形成足夠的力量來促進民族音樂的繁榮發展。發現大量優秀民間音樂和民族器樂遭到傳承發揚的拒絕,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人們民族音樂意識淡薄,民族器樂傳承陷入困難轉型期。
第三,中國民族器樂發展宣傳推廣模式不系統,人們只可以接受較少的渠道。民族器樂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存在著致命的弱點,中華文明傳承渠道沒有科學和民主的發展趨勢,受西方文化藝術的滲透影響,民族器樂教育至今尚未成為各專業音樂學院、系的必修課。因此,民族器樂的傳承僅僅取決于專業音樂院校的民族器樂專業,這顯然是杯水車薪人數單一的運行傳承發揚民族器樂的突破。因此,需要受到國家教育部門及相關音樂院校、系的高度重視,實現綜合普及民族器樂教學必修課,提高與培養我國傳承民族器樂的人才培養計劃,使民族音樂、民族文化、民族器樂相結合,促進我國傳統文化、民族音樂、民族器樂走進科學發展時代。
二、當前種類繁多民族器樂傳承發揚的改良路徑
民族器樂的存在反映了我國悠久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和弘揚這些民族器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主要措施路徑如下有:
一是保護本地區域民族器樂,反映當地人民的民族特色及審美情趣,比如蒙古族人民演奏歌曲時,觀察蒙古族獨特的民族特色的音樂表現變化的表現,掌握旋律優美的旋律處理,從旋律的音樂節奏到尾聲。民族器樂和音樂是相互依存的,民族器樂的傳承既是對音樂的繼承,又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
二是保護民族音樂的獨特模式和音調,傳承民族器樂。學好民族音樂的歌手在唱民歌,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創作藝術歌曲,不斷推陳出新,將民間歌曲完美地融入現代潮流。在歌曲原有特征的基礎上,提高了聲音的附著力,讓更多的民族音樂愛好者學習民族器樂,這對于民族器樂的傳承起著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民族器樂保護機構,發揚和繼承民族器樂產品的質量、性能,對提高民族樂器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四是民族民族器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和商標注冊機構。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動員民族器樂發展民族器樂培育、民族器樂生產研究、民族器樂生產銷售等相關產業。
五是尊重老一輩的民族音樂家和表演家,民族器樂在沒有一套標準化的樂器系統生產的基礎下,是老一輩音樂家不怕吃苦,勤奮學習才能達到目前的水平。在改革開發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改革了許多樂器,如長笛、管樂器、嗩吶、笙、琵琶、二胡,主要發明并改進了琵琶排列的十二平均節奏。學習和掌握傳統曲目、樂器改編的創新精神尤為重要,使民族樂器流傳下來被中華兒女繼承與傳揚。
六是促進民族樂團發展迅速運作模式,豐富民族樂團的繁榮發展。中國是一個有55個少數民族的大家庭,但是各民族樂器的種類具有不同特色的聲樂功能,集合各民族的歌舞伴奏、音樂舞蹈活動、舞蹈音樂、合奏、獨奏、歌劇伴奏和宗教音樂等特殊功能形式,以民族樂團模式將民族樂器傳承到各民族基層文化戰線上,完善民族傳統器樂傳承機制的繼承和發揚,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首先,要建立民族器樂保護機構,建立民族器樂教學訓練基地、民族器樂生產研究協會、民族民間音樂社團等教育開發管理機構。其次,培育和發展傳統器樂生產、創意演出、營銷等相關產業,促進民族企業更好的傳承。再次,在互聯網時代,也需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器樂這一重要傳播載體中的作用,實現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開發民族器樂音樂應用,為民族音樂愛好者提供最新的樂器。
三、結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既是藝術院校專業工作者必須完成的教育任務,也是廣大民族器樂愛好者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綜上所述,民族器樂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多種價值的文化瑰寶,其傳承和發展還需更好地繼承發揚下去,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結合民族器樂的特點。針對民族器樂傳承面臨的問題,需要充分重視傳統民族器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促進民族器樂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內涵理念和形式,使全球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嘉琪,唐衡.中國民族樂器傳承與發展[J].前沿,2013,07:166-167.
[2]魏潔.少數民族樂器傳承與創新的探討[J].藝術教育,2015,0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