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華
摘 要:教師在采用議題式教學時要恰當選擇議題,這對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意義。議題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實際,議題的選擇要關注社會熱點,議題的選擇要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議題的選擇要具有思辨性。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 學生實際 社會熱點 價值觀 思辨性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活動型學科課程作為本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亮點,而議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是實現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著手。
議題式教學就是,教師在認真解讀課程標準、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書本、學生或者自身中確定合適的議題,然后進行信息的搜集、問題探究,最后進行總結和提升,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所以議題的選擇與確定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就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那么教師在議題式中該如何恰當地選擇議題呢?
一、議題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實際
學生是學習任務的接受者,發現問題的探索者,是知識信息的反饋者。議題式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習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了解學生對議題的認識狀況及原有經驗,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這一要求表明,我們對于議題的選擇,不能忽視學生的原有經驗水平和認識基礎,以及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
在教學《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時,以“西寧的昨天、今天、明天”為議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在討論中學生們感受到了西寧交通的便利有序,衛生設施的逐步完善,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連年提升,進而從身邊事、家鄉事出發引導學生了解西寧市政府率領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從而真實地讓學生感受到政府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這樣的生活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議題的選擇要關注社會熱點
政治課堂是一門時政性很強的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是政治學科很重要的原則。生活化的議題最容易啟發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議題應該聯系生活熱點和社會實際狀況,將社會熱點中體現思想政治課基本觀點的有價值的問題作為開展探究活動的議題。
教師可以選擇一種社會現象作為議題,例如對于“中國人應不應該過圣誕節”這一話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外國的文化滲入其中,各國互相交融。中國人體驗一下外國人的節日,領略一下異國文化,這沒有什么不好。但也有人認為圣誕節是基督教徒為紀念基督誕生的宗教節日,跟我們中國根本沒有關系,中國人過圣誕節是崇洋媚外,所以中國人不應該參與。這種議題十分貼近生活,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更能引導學生理性地看待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三、議題的選擇要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課程不同,它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抓手,所以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新課標”明確規定:“教學設計能否反應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關鍵在于確定開展活動的議題。議題,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新課標”還規定:“要了解議題的實踐價值,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面對各種社會熱點話題和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只有具有育人價值的問題,才能進入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學生在議題式教學的課堂上接觸到的案例,必須是真實可信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增強辨識能力,先期進行篩選和設計,以確?!吧鷦拥墓适隆彼休d的“深刻的道理”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力。
例如可以就“老人倒地要不要扶”作為議題。這樣的問題如果放在建國初期可能只是一個有著確定答案的單項選擇題,但為什么放在現在就讓人難以取舍了呢?原因是什么?我們又該怎么做?課堂中通過對這一“兩難問題”的探究,最終解決學生的“道德沖突”。這種議題的選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
四、議題的選擇要具有思辨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鬃右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想政治課堂是立足于“思”,有思想、有辨析的課堂。因此,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具有思辨性的問題,才能夠真正讓學生思維“動”。一個好的議題要有足夠的思辨性,能夠激發參與者思維的火花,圍繞尋求解決議題的策略,引發質疑、批判、辨析、聯想、發散等思辨過程,并通過問題討論、觀點碰撞、思維交流、理性表達,促進參與者在多種合理性觀點沖撞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深入探究,進而解決問題。強化自主辨析,實現在質疑中建構知識,在思辨中明白事理,在矛盾中澄清價值,在沖突中明晰立場,在取舍中形成智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極具思辨性和體現時代性的議題,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展開辯論,然后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
在教學《企業的經營》時,圍繞“企業如何經營成功”這一議題,帶領學生走進一個真實的活動(以學生所選的典型企業為例)。首先讓學生通過調查總結出該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對經濟的貢獻,進而讓學生分析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的原因。為了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價值引領,在上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接著又拋出一個問題:“企業的直接目的是獲取利潤,那企業獲取的利潤越多是不是意味著越成功?”這個問題一拋出,每個學生都自己有思考、有回應。而在不同的思考里,讓學生自己厘清對“企業成功”的理解,發現“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是底線,“回饋社會、承擔責任”才是更有意義的“成功”。
學校教育中學科的獨特價值在于育人,在于學生的發展。議題式教學的所有設計,最終都要服務于我們最根本的育人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議題式教學議題選擇的最終目的和根據。
參考文獻
[1]李勤.議題設計的“六原則”[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0(28)
[2]牛學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