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堅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貝多芬說過:“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笨梢娫谝魳方虒W中德育教育是多么的重要。《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而小學的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也是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
一、在教學準備環節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音樂教材內容豐富多彩,越來越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生活學習題材類《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主題歌頌老師,教育孩子熱愛老師努力學習。課前我會先布置孩子們回憶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他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歡的老師,用簡單的幾句話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田野》贊美自己的家鄉美麗由此歌頌美麗的祖國,教導孩子們珍惜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課前我會要求同學們自己聊聊你最愛家鄉里的人、事、物。在歌曲學習和創編歌詞過程中感受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咱們從小講禮貌》教導孩子們從小就要講文明講禮貌。課前留意用相機記錄下校園內外各種文明不文明的鏡頭通過媒體的映像對比,讓孩子們在直觀的印象中分析學習歌曲中領悟從小講文明講禮貌的重要性。所以教學的準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1.隨機滲透
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用最簡短客觀實際的語言畫龍點睛式的植入。一年級上冊《小蜻蜓》一課中孩子們學習念歌詞環節里,當念到“不吃糧食不吃菜”我靈機插入一句:如果小蜻蜓吃糧食又吃菜咋辦呢?孩子們立馬回答:不好不好,它們要是吃了糧食和蔬菜那我們就沒吃了!“太好了,小蜻蜓吃害蟲保護莊稼,吃掉蚊子我們夏天就…?“夏天就不會癢癢了!”簡單的幾句對話,孩子們對蜻蜓的認識和表達就更深刻了。
2.情境滲透
把情感做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比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時,先讓學生講述他們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最終獻出了幼小生命的悲壯故事。用故事情境帶動學生并打動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唱中既能夠有激情地進行演唱,也便于歌詞的記憶。
3.對比滲透
把握教材新舊知識的連貫與銜接,進行鋪墊于對比,更有利于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唱《我們多么幸福》時,也可以先讓孩子們唱唱《賣報歌》,再現舊社會貧困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的苦難情景,由此通過鮮明的對比,使學生深刻感受新中國帶給我們了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刻苦學習長大為國貢獻為人類造福。
4.背景故事滲透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有關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共產兒童團歌》的學習中我就結合少先隊成長和壯大的歷史給少先隊員們進行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同學們一聽到是關于自己組織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教歌曲《保衛黃河》時,就可以結合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民族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洗禮。
三、在音樂情感體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比如在欣賞二胡獨奏《光明行》時,我通過講述劉天華在演奏會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出學生熱愛和珍視我國民族音樂藝術,使之繼承和發揚廣大。在分析樂曲時,啟發學生從激情而富有動感的旋律中,感悟節奏的鏗鏘和美妙,在抖弓、連弓的不斷變化中,想象出人們那種熱情奔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體會到人們渴望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強烈愿望,以及對生活及前途的樂觀自信,使學生懂得少年兒童就像初升的太陽生機勃勃,應該從小就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去,用鏗鏘有力的節奏鼓舞他們前行。
四、在課堂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
五、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單靠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當今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情況下,各地普遍開設了課外興趣小組、特長培訓等不同形式的音樂課外活動,他不僅是學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徑。音樂課外活動包括合唱、舞蹈和器樂等三大類的訓練,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協作精神、集體主義觀念,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精神的最佳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習之前首先要制定出嚴明的學習紀律,建立良好的課題常規,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應該長期進行訓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圖新鮮,要樹立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良好作風,制定出階段學習目標,養成刻苦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只有不斷地去發現、挖掘并加以引導、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社會目的。傳授知識技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完整人格更是我們永不停歇的追求。注意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才會使學生道德生命獲得更快樂、和諧、自由的生長,得到真正的人文素養,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也能在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