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凱
摘 要:培養學生全面使用英語能力是如今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首要內容,但是由于缺乏相對高效的視聽說教學方法,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輸出能力未能顯著提高。因此,優化視聽說教學對于培養學生聽說能力尤為重要。獨立學院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因此必須改革陳舊的視聽說教學模式,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他們聽說水平。本研究以多模態話語理論為研究框架,指導學生運用多模態手段輸入和輸出所學語言知識,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及評估體系以天津外國大學濱海外事學院為例構建多模態下視聽說課程教學新途徑。
關鍵詞:多模態 獨立學院 視聽說課程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2
一、多模態理論概述及多模態教學
1.模態
在社會符號學領域中,模態被視為呈現信息的一種方式或者表達含義的一種手段,因此,不同模態的使用導致表達含義的不同。(Kress,2001)Kress在多模態語篇:當代交流的模態與媒體一文中指出模態是一種符號資源,能夠將語篇和互動同時實現的一種方式。因此,模態可以被看做是一套有規律的,有組織的表達意義的資源,包括圖像,手勢,動作,音樂,演講和音效。
2.多模態話語
模態是抽象的語言符號系統。“五個模態”指的是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五個感官,而耳、眼、手、鼻、舌是媒體。顧曰國(2007)提出模態是指人類通過不同感官與周圍外界事物的互動(包括人,機器,物體,動物等),在互動過程中,使用超過兩個感官即為多模態。多模態話語指的是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通過語言、圖像、聲音、表情、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
總之,多模態被看做通過不同的符號模式表達意義的過程和產物。在語言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多模態指通過多種模式完成信息輸入和輸出過程,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
3.多模態教學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
Stein(2000)提出了多模態教學法,即在多模態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圖像,動作,聲音,語言等符號共同構建多模態體系,指導學生運用多模態手段理解和運用知識。自20世紀90年代,國外對于多模態以及多模態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直熱門課題之一。Kress & van (1996)對于視覺語法提出了系統、全面的描述并且討論了視覺讀寫應用。Royce,T. (2002) 對多模態話語中不同符號的互補性以及二語課堂教學中的多模態協同性。在國內,胡壯麟和顧曰國開創了多模態與外語教學研究的先河。顧曰國(2007)提出了多模態學習和多媒體學習概念的區別構建了剖析兩種學習的模式。朱永生(2008)探索了多模態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張德祿(2010)探索了不同模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設計和協作。劉明,胡加圣(2011)對大學外語視聽說教材的多模態設計構想及要求進行了分析。
二、大學英語視聽說以及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存在問題
1.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
2004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從課程要求中不難看出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肩負著培養和訓練學生們聽說能力。視聽說課程在學習環境,教學內容和方式方面,不同于其他語言教學課程,呈現出以下特點:(一) 視聽說的學習環境是多維度的。視聽說課程通過結合視頻,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創造了多維度和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二)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文化以不同方式通過不同模態的刺激呈現出來,例如手勢,面部表情和聲音等。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幫助學生形成對于文化的感知和內化,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三)視聽說課程在電腦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下,教學方法新穎,內容多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因此,學生多模態參與交流可以使他們同時鍛煉聽說能力。
2.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存在問題
2.1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視聽說課堂教學上仍然堅持以“本”為本,45分鐘教學課堂僅對書本知識進行講解,并且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播放錄音或者視頻,學生們僅需機械完成相關練習題,之后教師為學生校對答案。教師忽略課外試聽材料的收集。其次教師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的時間用來進行聽力練習,分配給口語練習時間有限,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口語實踐練習,長此以往,弱化口語練習的職能和要求。
2.2教學條件制約
獨立院校人數過多,試聽說課人數甚至達到40,50人,這種大班教學模式下,教師除了完成規定的教學課程后,無法滿足所有學生口語練習的需求。這樣的語言學習環境,違背了語言學習規律,學生的積極性不易調動,很難培養英語聽說的全面技能。此外,課程設置上大多數獨立學院視聽說課程設置一周只有2課時,課堂上對于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時間非常有限。
2.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何芊,朱國海(2008)曾提出高等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相關專業知識,而且要學會如何自我學習。“自主學習”理論強調教師并非課堂主體,學生要學會在學習過程前進行計劃安排,過程中評價反饋,過程后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整控制,而非教師直接告知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獨立學院所招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尤其在一些省份中,英語高考沒有設置聽力和口語考試,學生只圍繞筆試相關題型進行機械訓練,所以入學后,學生聽力和口語水平參差不齊,考入大學后無法適應以聽說為主的教學內容,從而產生了焦急和受挫的消極情緒,進而更不知如何開展自主學習。學生大多數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的傳播,課堂多以記錄教師上課所講內容為主,長期以往,學生課上缺乏主動口頭交流的積極性,課下無法獨立安排聽力和口語的訓練。
三、多模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構建途徑
1.多模態教學內容
多模態教學內容指的是教學內容中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形式來自多種模態,并且信息交流中涉及多種感官的參與。(馬慧,2015)首先在教學選用方面,傳統教材內容較為陳舊,而且集中以聽與寫作為課堂首要任務,因為無法滿足教師多模態教學的要求。濱海外事學院目前選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視聽說教程》,此套教材是基于多模態語篇,選用語料真實,有趣。與傳統的視聽說教材不同的是,此套教材突出了字號,字體和顏色的改變,多樣性的布局,表格,指示符號等對于構建意義的重要性。同時教材重視圖文設計與多媒體語言學習材料配合的綜合效果,更加注重視覺和聽覺的多模態結果,對于學生多感官的體驗式學習提供了有利保障。
此外,學生畢竟在非英語國家進行語言學習,無法將語言運用到真正的語言環境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創造真實語言環境。語言的學習講求時效性,教材內容編排再合理,也無法滿足及時更新內容的要求。因此,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添加輔助的多模態的真實語言材料。例如:《視聽說教程3》Unit 3 主題為:Life is all about change。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必要教材布置的任務完成之后,還引入了Ted 演講視頻中,關于人生演講的片段,以及電影阿甘正傳的中關于體味人生的片段作為輔助內容。這樣的話,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激發視覺和聽覺感官,極大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同時輸入真實語料,促進他們正確理解和使用語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2016年6月對聽力試題作了局部調整。將原有的短對話與短文聽寫取消,新增三篇新聞聽力。因此教師在視聽說課堂中英語新聞素材也應該作為多模態教學的補充材料。濱海外事學院基礎課部全體教師參照四級考試聽力真題,按照分類主題,從VOA、BBC、CNN等主流媒中精選最新,最熱門的新聞,建立了多媒體語料庫,方便學生們課上課下學習使用。
2.多模態教學方法和手段
多模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指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從而達到課堂上的積極互動和最大化的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手段。(馬慧,2015)張德祿(2010)提出教師要學會利用不同模態的協同、強化和互補的關系倆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筆者在進行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首先利用PPT 進行本單元語言點和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講解,為學生播放與主題相關的補充資料,并在講解中盡量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這樣同時使用必要的肢體語言,笑容和書寫板書,在此過程中極大的調用了學生們的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此外,培養英語交際口語能力,正確處理“輸入”和“輸出”的關系。學生不僅要聽得懂,而且要培養英語表達能力,做到“說得出”。在學生通過聽覺和視覺模態獲得語言信息之后,筆者每節課分配相應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口頭實踐練習英語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視覺和聽覺模態的實踐者。多模態的方式主要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和人機互動。為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幫助學生獲取語言輸入,促進知識內化。多模態的教學活動打破填鴨式教學的單一模式,筆者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多樣的聽說活動,真正做到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翻轉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例如小組討論,小組報告,角色扮演,精彩對白的跟讀和模仿,電影配音,演講與辯論。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課堂時間有限是一大難題。所以濱海外事學院基礎課部注重學生的第二課堂。在課下組織各種配音,話劇,演講,辯論等不同形式的比賽,把語言學習延伸到課外。此外,全體教師建立了微信E時代英語公眾賬號,每天由一名教師在公眾賬號上分享文化,娛樂,演講等相關內容,并告知學生和視頻為多模態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多遠平臺。
3.多模態評估體系
多模態評估體系是指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動態評估和靜態評估相結合,建立相對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體系。(馬慧,2015)采用多模態評估體系,可以全面考察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英語聽說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提高。濱海外事學院在課程評價體系上大膽創新,學生根據一個學期的表現首先進行自評,然后根據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貢獻大小進行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要將學生課堂表現,第二課堂參與表現,課后自主學習,學生進步情況以及常規期中,期末成績按照一定比例全部計入學期總評成績。期末考試口語考試與試聽考試的比例為4∶6。課程評價的體系的大膽嘗試,學生們提高了口語練習的重視程度,使學生徹底告別“啞巴英語”學習方式。
結束語
總之,多模態語境下新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模式將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通過圖像,動作,聲音,語言等符號共同構建多模態體系,指導學生運用多模態手段理解和運用知識。教師通過積極創造課堂條件和充分利用一切先進教學手段創造真實語言環境。同時,教師應該在設計聽說任務時降低學生們的認知障礙,課前處理好學生可能會遇到的生僻單詞,語速偏快的語料。此外,教師課下應利用交流平臺:QQ,微信以及郵件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情況和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疑惑。
參考文獻
[1]Kress,G.&Theo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2]Kress,G.& Theo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3]Royce,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y[J].Tesol Quarterly,2002.
[4]何芊,朱國海.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培養[J].江西化工,2008.
[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
[7]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
[8]劉明,胡加圣.大學外語試聽教材的多模態化設計構想及要求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1.
[9]馬慧.多模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J].海外英語,2015.
[10]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
[11]朱永生.多元讀寫能力研究及其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