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甜甜
摘 要:“兩個決不會”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里提出的科學論斷,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示。無論在過去,抑或在當代,這一論斷對黨校教師進行干訓工作具有重要價值。分析和研究“兩個決不會”科學論斷的現(xiàn)實意義,有助于黨校教師深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樹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與決心。從“兩個決不會”中,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有助于黨校教師科學地看待社會制度。社會制度的變遷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進程。其次,有助于黨校教師正確看待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存在與發(fā)展在相當一段歷史時期具有合理性。最后,有助于黨校教師堅定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念。這三點有助于黨校教師更明確地開展黨校干訓工作。
關鍵詞:“兩個決不會” 黨校干訓 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唯物史觀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馬克思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客觀辯證地分析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論證了資本主義終將走向滅亡,社會主義終將取得勝利的論斷,但是這一過程也是曲折性與長期性的統(tǒng)一。馬克思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1]P31。“兩個決不會”論斷的時效性,體現(xiàn)在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抑或社會主義社會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當代,都沒有全面否定這一重要論斷,反而更加完善與充實這一論斷。馬克思主義科學論斷需要與具體的歷史時代相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中蘊含的真理性。分析和研究“兩個決不會”科學論斷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示,有助于黨校教師深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樹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一、“兩個決不會”命題,揭示了人類歷史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進程,有利于黨校教師科學地看待社會制度的變遷
人類歷史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進程,屬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范疇。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與自然歷史發(fā)展雖然區(qū)別在于前者不是自發(fā)的,是通過人類主觀意識的實踐活動來逐步實現(xiàn)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者都是客觀,規(guī)律性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進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入探討了人類歷史發(fā)展與制度變遷的基本規(guī)律。社會制度變遷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簡而言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是社會制度的不斷變遷的邏輯鏈條。啟示我們在實踐中就要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fā)展,促進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制度改革要始終堅持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水平,把促進生產力發(fā)展作為根本任務。
人類歷史是一個客觀的自然歷史進程,而國民經濟和制度改革是影響其發(fā)展的首要因素。經濟為制度改革創(chuàng)造必要的客觀條件,制度改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落腳點。羅伯特·古丁與漢斯迪特爾·克林格曼在《政治科學新手冊》一書中明確提到了這樣的觀點,“行為主義、理性選擇主義之后,時至今日仍方興未艾的新制度主義已成為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政治科學發(fā)展的 ‘三次革命”[2]P79。可見,制度改革已處于當代政治理論的核心地位。制度變遷理論最早由馬克思創(chuàng)立,他從制度變遷的主體、變遷的動力與變遷方式三個角度對制度變遷理論進行闡釋,這一理論為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發(fā)展,資本主義最終垮臺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無產階級最終取得革命勝利,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的制度變遷理論是基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闡述的,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馬克思的制度變遷理論必然會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發(fā)展,促進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促進中國由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轉變。而西方制經濟學有關制度變遷的理論不適用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它自身也具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
縱觀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變的過程。低級的社會制度最終會被更高的社會制度所取替。而資本主義自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首先,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誘發(fā)經濟危機的出現(xiàn),這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是資本主義的弊病之一。其次,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加劇了資本和勞動的對立。私人壟斷的出現(xiàn),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無休止地榨取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嚴重破壞了生產力。第三,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存在導致資本主義最終滅亡。雖然資本主義不斷地進行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但是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一本質至始至終卻沒有變,只有建立與生產社會化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才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與結果。
二、“兩個決不會”命題,揭示了資本主義具有長期性,有助于黨校教師正確地對待資本主義
當代資本主義蓬勃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相對處于低潮階段,資本主義繼續(xù)保持著一種長期發(fā)展的趨勢。首先,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其社會矛盾誘發(fā)的經濟危機,是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經濟危機提高了當代資本主義的適應能力,讓資本主義的根基更加牢固,其枷鎖給資本主義不僅帶來了挑戰(zhàn),更多的是機遇。雖然部分西方學者斷言,從金融衍生產品的災難來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已經從量變到了質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制度以及由其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所具有的一系列弊病已經大大暴露在民眾面前,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不可否認,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制度也存在不容小覷的矯正作用。雖然經濟危機是因為矛盾衍生的后果,但每次經濟危機過后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不用忽視的作用。其次,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為科技革命的產生與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推動了科技革命的開展。反之,技術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不斷向前發(fā)展,推動著世界經濟與社會結構的發(fā)展變化,科技進步、技術革新使資本主義還在前行。資本主義因為順應了科技革命的趨勢不斷進行生產關系和階級結構的調整、改革和完善,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從而緩解了其自身的矛盾,出現(xiàn)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發(fā)生了許多新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權民主化、政黨格局的兩極化以及公民權利的擴大。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本質上是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機器進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的手段,最終服務于資產階級本身,它不可避免地有其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性。因此資本主義的雖然具有長期性,社會主義的種子在舊社會的胚胎里未成熟之前,決不會出現(xiàn),但是資本主義的滅亡與社會主義的誕生仍然具有歷史必然性。當代世界總格局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發(fā)達與不發(fā)達兩種社會狀態(tài)并存。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所體現(xiàn)的是世界上基本的政治、經濟力量之間既相互沖突又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tǒng)一,它的世界性擴張及其所造成的矛盾轉移導致了并存的結果。毋庸置疑,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給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兩個決不會”命題,明確了社會主義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方向,有助于黨校教師堅定社會主義必勝信念
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中宣布:“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產生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3]P1。“兩個必然”是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是科學的結論,而“兩個決不會”是它的繼承與延伸。讓我們牢牢把握未來社會前進的方向,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在舊胚胎里榨干榨盡之后,消滅一切不符合人類發(fā)展規(guī)律的悖論,人類歷史的未來是屬于社會主義的,是充滿曙光的。
社會主義必然取得勝利基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形態(tài)與社會意識”之間的矛盾運動,人類自身運動規(guī)律表明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社會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這點在“兩個決不會”之中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立論點和最終歸宿。基于我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應當積極地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個決不會”理論是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按照規(guī)律解決社會主義出現(xiàn)的矛盾。運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解決我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提高勞動者教育文化水平,適當提高勞動者工資,造福于勞動者。始終銘記“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向人民群眾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兩個決不會”給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它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保駕護航,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一生中做出的最偉大貢獻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正是有了唯物史觀的指導,使社會主義才不斷地取得了從空想走到科學,從理論走到實踐。
馬克思恩格斯的 “兩個決不會”思想指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是必然性和長期性的辯證統(tǒng)一體。辯證地看待,有助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性、長期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堅持“兩個決不會”的辯證統(tǒng)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最終取得勝利,向世界證明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迎來社會主義的光明未來。而且, “兩個決不會”已經成為一個國際范疇,因此,它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正確理解和認識國際形勢、世界格局和經濟全球化的出發(fā)點,也是參與和處理國際事務及其關系的出發(fā)點。爭取良好的和諧共贏的國際環(huán)境,是社會主義走向必然勝利的必備條件。因此,黨校教師要把握“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示從而與黨校干訓工作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2]羅伯特·古丁,漢斯迪特爾·克林格曼.政治科學新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9.
[3][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