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應芬
摘 要:楚雄姚安彝族“梅葛調”曲調柔緩低沉,有誦有唱,旋律變化較少,轉換常不為人所察覺,唱詞基本內容雖有一定的規定,但多為即興發揮的自編自創,故內容豐富多變。古樸的姚安彝族“梅葛調”反映了彝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是少數民族音樂中一塊光彩耀眼的瑰寶。本文闡述了“梅葛調”的音樂特色、傳承方式及傳承現狀,為更多的彝族音樂研究者和愛好者了解楚雄姚安彝族“梅葛調”提供參考。
關鍵詞:“梅葛調” 音樂特色 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一、姚安彝族“梅葛調”的歷史淵源及分類
楚雄姚安彝族“梅葛調”歷史悠久,“梅葛調”來源于姚安彝族人民的生活與勞動,是人們感情的一種抒發方式。按照彝語音譯,“梅”是“嘴”,“葛”是“咀嚼”或彎曲環繞,引申為唱述遠古的事象?!懊犯稹北緛硎且环N彝族曲調的名稱,梅葛調子的主要內容是彝族的創世史,所以人們將這部創世史詩稱為《梅葛》。姚安“梅葛調”基于一定的音調,再加以文字形式的歌詞來表達傳唱。姚安“梅葛調”音調旋律變化不大,根據不同的場合和需要表達的感情即興填上歌詞演唱,其內容精華在于豐富多變的歌詞內涵。姚安彝族“梅葛調”根據曲調風格可以分為“赤梅葛”和“輔梅葛”,赤梅葛的曲調風格多為悲傷憂郁,而輔梅葛的曲調較為婉轉抒情;在實際的演唱中,又可分為過山調、老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離別調五種。
二、姚安彝族的歷史人文生態與“梅葛調”的關系
“梅葛調”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官屯鄉馬游村。馬游村始建于宋代,位于姚安縣西部山區,地處一個四面群山環繞的高山凹地,全村總面積58平方公里,村委會住地海拔2250米。全境屬云嶺山脈,白草嶺山系,由老倌山,官屯稽肅山和小尖山群相連而就。四周山巒環抱,中心形成高原盆地,地勢平緩,群山起伏,可謂山中平川。受大理蒼山、洱海氣候影響,長年多風少雨,屬典型的高寒冷涼民族山區,村落一般依山傍水, 民居房屋形式多種多樣,傳統的住房有土掌房、木垛房、茅房、麻桔房。馬游彝族以稻田耕作為主,其主食過去為小米,輔之以稗米、稻米、包谷、洋芋、蕎麥、雜豆等。馬游彝族為世居民族,其祖先淵源于氐羌,語言屬于彝族中部方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蘆笙一響腳就癢,通宵達旦跳腳狂”充分的體現了馬游彝族人民對歌舞的喜愛。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建房蓋屋,都要請畢摩,聚集火塘邊演唱梅葛,有時要唱三天三夜,男女老幼圍聚在一起,彈三弦,吹葫蘆笙,跳“左腳舞”。關于梅葛的由來,相傳在很久以前,一個叫朵覡的小伙子干完農活回家,頭撞在了樹上結的葫蘆上,朵覡開口就罵,并把葫蘆扯下來丟下山箐。殊不知這個葫蘆是格茲天神所變,天神見世間凡人如此對待葫蘆,非常生氣,晚上就托夢責問朵覡,說你們知道人都是從葫蘆里來的嗎,朵覡說不知道,天神很失望,說你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也不知道世上萬物從哪里來,難怪你們不知道祭祀神靈。于是天神決定開啟世間凡人的靈智,每晚托夢給朵覡傳授《梅葛》,但傳了八晚上朵覡都記不住,天神情急之下決定用唱的形式把梅葛傳授給朵覡。臨走時,天神告訴朵覡,說你從此以后就是通天人之間的“朵覡”,一半是神,一半是人,從此“朵覡”就是主持祭祀活動以及在祭祀活動中傳唱梅葛的人。自此之后,人們在農歷二月初八祭山并吟唱梅葛,祈求得到天神的庇佑,并把這天成為敬祖趕會節,梅葛也由此被人們傳唱開來。
梅葛從創世史詩發展而來,在早年間沒有政策法律的情況下成為了姚安彝族的律法,敘述了天地萬物以及人類從何而來,記錄了時令節氣,教人們耕種作物,授以人們做人的道理。馬游彝族從古至今都沒有文字,所以梅葛的傳承一直以口耳相傳的方式。
三、“梅葛調”的分類
依據演唱場合分類,“梅葛調”分為赤梅葛和輔梅葛兩大類。赤梅葛為哀調,曲調悲戚痛楚、憂傷低沉,篇幅冗長,主要用于祭祀、喪葬,它的內容主要是把萬物起源唱給亡靈聽,為死者安魂指路,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及沉痛悼念;輔梅葛為喜調,曲調較為歡快明亮、婉轉抒情,多用于婚娶、慶豐收,它的內容包括了男女相識、相知、相戀到結婚的全過程,歌詞多為即興創作,豐富多變。
依據演唱者的年齡分類,“梅葛調”可分為老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三種。老年梅葛一般在節日聚會、婚嫁喪葬、喜慶盛宴中聯唱,唱者為朵覡和畢摩,多為部落德高望重的人,內容以天地起源、創世造物、耕田種地、成家立業為主,腔調低沉婉轉,旋律變化少。青年梅葛多在深夜“做相火”或“串姑娘房”時青年男女即興對歌,內容主要是青年男女或愛慕對方,彼此表達愛意,追求對方,青年梅葛曲調婉轉纏綿,悠揚婉轉,反映了彝族青年男女純真愛情。娃娃梅葛就是彝族兒歌,除了在莊重的場合都能隨意歌唱,它主要是在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逗弄伙伴和哄娃娃睡覺是所唱,歌詞幽默詼諧、朗朗上口。
四、“梅葛調”的音樂特征
1.“梅葛調”的曲式結構特征
姚安彝族“梅葛調”篇幅大多短小精煉,用簡單明了的語句歌唱豐富的生活,曲式單一,曲調有一定的規律,樂句長短不一,沒有方整性?!懊犯鹫{”以完全的五聲調式為主,大多數調子為宮調式和徵調式,少數為羽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十分少見,部分梅葛調是根本不能確定其調式的,調子多使用起到裝飾作用的偏音,但不改變調子的調式,在同一首調子中會出現兩種調式相互交錯的情況。在演唱“梅葛調”的過程中,拍子多根據演唱者的歌詞以及襯詞做不同的交替變化,因此它的節奏豐富多變,風格各異。雖然節奏多變,但是“梅葛調”旋律平緩,無大起大落,給人以質樸深沉、婉轉深情的感覺。
2.“梅葛調”的伴奏樂器
姚安彝族人民在演唱“梅葛調”時伴奏的樂器有葫蘆笙、笛子、二胡、月琴、三弦、口弦、響篾和葉子,普遍使用的是葫蘆笙。葫蘆笙多為五管和六管,葫蘆笙分為高音、中音、 低音三種,形式各地大同小異,只是笙管高度不同,音越高,笙管越短。從清人桂馥的《滇游 續筆》中的“夷俗男女相會,一人吹笛,一人吹葫蘆笙,數十人環繞踏地而歌,謂之踏歌 ?!本涂芍溃底嗪J笙時多為歡快的節日節慶。演奏時,雙手抱笙,手指按孔,用手指在笙管底端管口上輕輕抹動,還可以奏出滑音,葫蘆笙所吹曲調輕快活潑、節奏鮮明,人們的身體隨音樂旋律旋轉扭動,腳步根據音樂節奏或前踢,或后踢。
指導老師:龐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