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慶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004-02
給自己“找病”并非有意為之,大多是好心辦壞事,或一知半解,或受到不法商人影響和欺騙等。
有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胰島素治療多年,血糖控制不錯。最近有一天凌晨 3 點,突然胡言亂語,大吵大鬧,即送急診室診治。一查血糖僅 2 毫摩 / 升,當即靜脈推注葡萄糖液,很快就安靜入睡。這是一個典型的特發低血糖癥。事后老人對我說: “我嚴格按照醫囑,8 年來所用胰島素品種和劑量一直未變,怎么會發生低血糖呢?”
其實,8 年前的情況和現在不同。由于年齡的增長、工作的變動 (目前已退休) 、年老后代謝變慢、飲食減少等,8 年前合適的胰島素劑量現在就有些多了。8年前的醫囑即使是正確的,也必須定期復查血糖、調整降糖藥劑量。患者前一段時間已經發現時有頭暈、心悸、出汗等現象,這是輕度低血糖癥狀,若能檢測血糖即可發現。請醫生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就不至于造成比較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應用降糖藥物之外,還加用各種保健食品。殊不知,一些不法商人在降糖保健食品中偷加西藥降糖藥,幾種藥物疊加更易發生低血糖。
另有一位老人突發血尿來診,并無腰痛等癥狀。各種相關檢查,如 CT、磁共振、腎盂造影、膀胱鏡檢查等,均無特殊發現,血尿也自行停止,只好診斷為前列腺肥大不了了之。之后追問病史,得知患者因牙齦發炎,曾自己找了些頭孢類藥物吃。一年后,患者服用頭孢類藥物又出現血尿,這才明確血尿是頭孢類藥物導致的過敏反應,停用頭孢藥物后血尿自然消失。
藥物的不良反應非常多,尤其是西藥,說明書上往往可以寫上幾頁。有些人看了說明書,往往不敢吃藥,這是沒必要的。使用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畢竟是少數,應該衡量利弊,該用藥時還要用。但也要密切注意,如有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藥并咨詢醫生。
大多數中成藥的說明書都很簡單,這不等于中成藥沒有不良反應。20 世紀末,比利時有一些年輕女性莫名其妙發生腎功能衰竭,甚至腎癌。追問病史才發現,這些年輕女性都吃了一種減肥丸。研究人員分析減肥丸中各種中藥,最后確定廣防己對腎臟有毒性,進一步研究明確是馬兜鈴科植物含有的馬兜鈴酸所致。廣防己、關木通、青木香、馬兜鈴等馬兜鈴科植物,在新版《中國藥典》中都已被刪除。
一位 80 歲的高血壓患者,二十多年來一直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收縮壓保持在150 毫米汞柱至 160 毫米汞柱。近年來,因看到國外把高血壓的治療目標制定得更嚴,就自作主張加了半片降壓藥。有一天早上,他剛一起來就覺得眼前一黑,倒了下去,幸好是起床時倒在床上未受傷。這是降壓藥使用過量導致的直立性低血壓,或叫體位性低血壓。因一下子從平臥位轉到直立位,大腦血液供應不上,所以暈倒。如果倒在地上或頭碰到堅硬物體,后果不堪設想。血壓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調整降壓藥還是要問醫生,自己不能想當然。
多年前,我診治過一個4 歲小女孩。孩子媽媽發現孩子乳房有包塊且疼痛,全身其余部位正常,各項化驗及激素檢查均無異常,最后診斷為特發性性早熟。原因是什么?不清楚。直到第三次來就診,在我再三追問下,孩子媽媽才想起來,兩個月前為“增強孩子抵抗力”,給她打了兩針胎盤球蛋白。胎盤球蛋白含有不少與性腺有關的胎盤激素,這才是導致小女孩乳房發育的罪魁禍首。不過也不必治療,小女孩會慢慢恢復正常。這是家長好心辦了壞事。
醫學是一門復雜且專業性、科學性很強的學問,大家不要聽信各種傳言,或自以為是,或迷信廣告,以免給自己或家人“找病”。
(摘自《家庭用藥》2018年第 12 期 圖 / 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