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019-02
大部分時候,守住自己現在的角色,知雄守雌,當機會來臨,迫不得已,推動你變化的時候,你也可以變化。
就像一條魚,它可不可以變成龍呢?
大部分時候,它很難進化成龍。如果是一款游戲中的魚,經過各種游戲闖關,一般情況下,它也很難變成龍。如果玩游戲的人特別執著,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幫他玩兒,還有各種外掛,它也可以從一條魚變成一條龍。這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最后不能夠長生久視。
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一個挺聰明的人,學會一些魔術或者超能力,一會兒可以變出一條蛇,一會兒可以隔空取物……
如果這個人隱姓埋名,或者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也可以活得比較好。如果他一定要首富畢恭畢敬地見他,站在他的身后拍照,和那么多女明星在一起,形成很大的影響力,那么,他的能量就會被損耗。
短時間之內,他或許會突破一些命運版本的限制,用大愿力做出很大的事情,名聞天下。他可能沒有活到北京市民的平均壽命 (北京市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八十歲) 。
為什么一個這么了不起,可以天天給別人“治病”的人,活不到平均壽命呢?究其原因,還是這個人發了過大的愿,這個愿不是為蒼生的。藥師佛十二大愿、觀音十二大愿,以及普賢菩薩十大愿,這些愿望都不是為自己。
當一個人發的愿是為別人、為蒼生的時候,可能他生命維持的能力會加強(只是可能) 。完全無視自己的命運底層代碼,非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可,一定會產生某種反作用力。
一個人的生命資糧,與他的遺傳、生活的時代、生活的地方有關,這些形成了大致的生命資糧。
我們可以通過節約使用生命資糧,廣種福田來提高生命質量,如果沒有做到這些,強行用各種手段,把本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整合為自己所用,又不能夠為更多人帶來福祉的話,只會招來妒忌,生命的長度就會受到影響。換言之,就是沒有養生。
莊子在《養生主》里面講養生四大狀態,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衡量養生到不到位,這十六個字足矣。
有一次,我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前校長潘宗光教授討論這個話題,他的核心觀點特別有趣。他說: “佛家不光講要慈悲,還要有智慧。
就是說,你做好事發愿力,也要有善巧方便的智慧,這樣,才能夠養其性,保其天年,悲智雙蘊。光有慈悲沒有智慧,會受損傷;光有智慧沒有慈悲,會招人妒忌。”莊子提到的這個故事,究其本質,還是在講要意識到你的生命版本是什么。這個版本放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討論,我們稱之為“外界因緣不同”。
舉個例子,以前一臺機器只能播放 VCD,后來,出現一些機器可以播放 DVD和 VCD,還出現各種具有超強糾錯功能的超級播放器,甚至可以連接網絡播放云音樂。
如果你的生命是 VCD的版本,在這個時代因緣沒有出現超級播放器的時候,你就只能去找一個 VCD播放器。如果你運氣好,熬到超級播放器這種操作系統出來的時候,你的生命的版本兼容性又不一樣了。為什么道家講“長生久視”,就是你活著就有無限的機會。
活得久,真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活得久,最重要的法門是什么呢?南懷瑾說過: “佛教道教我還是相信睡覺,中藥西藥也不如九點睡覺。”
(摘自《梁冬說莊子·養生主》廣東人民出版社 紫圖出品 圖 / 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