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內鳳
【摘要】 目的: 研究對門診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到我門診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5例作為對照組,對其采取常規護理;將2018年3月到2018年8月到我門診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為實驗組,對其實施綜護理管理。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情況。 結果: 實驗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門診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管理,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改善其用藥依從性,使其堅持運動,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使患者預后效果更佳。
【關鍵詞】 護理管理;冠心病;門診;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85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clinic for treatment from August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18, 9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came to our outpatient department for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daily life behavior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aily life behavior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behavior, improve their medication compliance, make them adhere to exercise, improve bad living habits, and make the prognosis effect of patients better.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utpatient service; Th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02-01
引發冠心病的相關危險因素較多,大多與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有密切關系[1]。此次研究對我門診進行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引導患者嚴格按醫囑服用藥物,加強運動鍛煉,科學合理膳食結構,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觀察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到我門診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5例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3月到2018年8月到我門診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45例、女40例,年齡26-82歲,平均年齡(60.36±11.25)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病程(4.56±5.17)年。實驗組中男50例、女42例,年齡27-80歲,平均年齡(61.57±10.48)歲,病程5個月-11年,平均病程(5.49±5.86)年。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臨床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在發病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絞痛情況;所有患者都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存在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者;存在嚴重惡性腫瘤者;存在溝通障礙與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門診就診時,對其實施常規護理,讓患者知曉冠心病相關專業知識,并給其用藥進行指導等。實驗組采取門診護理管理,主要辦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前,掌握患者的疾病情況、用藥情況、遵醫囑情況、心功能、日常生活方式等等。并根據具體情況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工作者,對不足之處加強重點干預,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認知程度。在門診醒目位置張貼海報,通過門診播放宣傳資料、分放宣傳手冊、開展專題講座形式進行健康教育,詳細給患者講解有關于冠心病的相關發病機制,治療措施,預后效果等,讓其掌握冠心病發病的相關高危因素;告知患者健康生活習慣、作息習慣對冠心病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對疾病的關注與重視。引導患者調整膳食結構,加強運動鍛煉,按時按量遵醫囑用藥,切勿對所用藥物進行隨意更改,或是加減用量;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告知患者一旦存在異常情況,門診隨訪,并且定期進行復查。
1.2.2 心理護理。因冠心病易引發各類心腦血管并發癥,患者擔憂疾病康復效果,大多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種不良心理,甚至還存在消極心理,不配合治療等。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心理狀況,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正視疾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及時給予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告知患者冠心病積極治療好所能取得的預后效果,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讓其樹立積極的治療信心;讓患者知曉不良心理狀態對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讓其注重調節負性情緒,可適當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調節。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其感受到家族的溫暖,并鼓勵家屬對患者加強監督,增強其治療信從性。
1.2.3 用藥指導。詳細講解有關于嚴格按醫囑用藥的意義,告知其冠心病常用藥物,用藥次數、劑量大小、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等,提高患者對藥物的認知程度,使其用藥依從性增強。
1.2.4 堅持運動鍛煉。冠心病患者除了堅持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外,還應注重運動鍛煉,活動量則以患者耐受為宜,運動形式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爬山、騎車、體操運動等,堅持每周運動3-5次,每次運動時間不低于30min,將體質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1.2.5 飲食護理。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對其營養狀況進行分析,引導患者調整膳食結構,患者飲食需注意,日常生活中不飲用茶、濃咖啡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用餐時間盡可能固定,可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對攝入的總熱量嚴格控制,減少脂肪的攝取。針對體重超標的患者,給予其分析該疾病和肥胖的密切關系,引導患者進行自我控制,嚴格將體質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引導患者科學合理的安排作息習慣,保障充足的睡眠,加大飲水量,禁止吸煙喝酒。引導患者家屬對患者加強監督,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情況,主要堅持運動、合理膳食、心理狀態、服用依從性、定期復查等5方面予以評分,總分60分,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對相關數據予以統計學分析,所用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19.0,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代表,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 ±s)代表,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情況對比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堅持運動、合理膳食、心理狀態、服用依從性、定期復查等日常生活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主要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病變而引發的心臟疾病,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心肌發生缺血性缺氧。當前冠心病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危害,需在積極對患者疾病進行控制,并預防各類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2]。針對門診冠心病患者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并給予門診護理管理,改善患者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和生活方式,使患者用藥依從性增強,對冠心病預后效果起到促進作用。
當前社區門診在慢病管理中具有重要價值,門診護理管理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病管理當中。門診就診具有手續便捷,治療人員相對更少的特點,在門診當中采取護理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情況,降低各類并發癥出現,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更好的為各醫療機構分流減壓。當前門診各項政策與管理制度方面還在不斷增強當中,也同時對護理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門診護理管理重點強調對患者日常生活行為進行干預,更加注重患者與家屬的參與性,重點以患者作為服務中心[3]。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堅持運動、合理膳食、心理狀態、服用依從性、定期復查等日常生活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對患者相關疾病情況、身體狀況、日常行為情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對其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采取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堅持運動鍛煉、合理膳食結構、加強日常行為規范等措施,有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使其用藥依從性更強,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生活習慣等,增強患者自我約束能力,合理調節不良心理情緒,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
綜上所述,對門診冠心病患者采取護理管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對其預后康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方丹.知己健康管理在門診冠心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5):673-676.
[2] 黃家雯.冠心病介入治療后造影劑腎病預防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10):1216-1218.
[3] 哈斯也提.健康教育應用于門診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