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愛云
【摘要】 目的: 通過早期功能鍛煉操的應用,使乳腺癌術后病人盡早恢復患側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復自信,重返家庭和社會。 方法: 將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操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制作成卡片,制定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操1套,系統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中。 結果: 通過67例乳腺癌患者的實施,患者關節功能恢復的總有效率為98.5%,生活完全自理率為97%。 結論: 醫護人員適時,規范,系統,精心的指導患者早期進行術后功能鍛煉操,對乳腺癌病人術后上肢功能的恢復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早期功能鍛煉操:乳腺癌術后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231-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為23/10萬,僅次于子宮頸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乳腺癌大多數發生在40-60歲的女性,在我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1]。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方法已取得較大進展,手術切除仍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乳腺癌手術不僅破壞了乳腺的正常結構,形態,還切除了周圍淋巴等重要結構,引起患側上肢運動受限,肌肉萎縮,嚴重者患側上肢功能受損[2]。術后正確及時有效的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操對病人上肢功能恢復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我科自2016年起設計制作了乳腺癌早期功能鍛煉操,并系統的應用于67例乳腺癌術后病人的護理中,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手術病人67例.年齡30-78歲,左側乳腺癌31例,右側乳腺癌36例,手術方式:均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1.2 方法
1.2.1 準備 根據乳腺癌術后病人患肢的生理解剖特點,手術方式,結合臨床,制定乳腺癌術后第一階段(對象:乳腺癌入院做手術患者)和第二階段(對象:乳腺癌術后入院行化療患者)功能鍛煉操,制作成彩色卡片發放給病人,每日由責任護士指導病人進行鍛煉。
1.2.2 宣教 于手術前對病人講解功能鍛煉的意義,并由責任護士完整的表演功能鍛煉操及說明動作要領,要求病人同時跟著做操。
1.3 功能鍛煉操 護理人員在患者的病床前進行功能鍛煉操的輔助工作,患者家屬也要進行學習,以便幫助患者鍛煉,具體方法如下。1.第一階段:1)術后1~2天患側手做握拳運動,拳頭高于心臟水平,每次握拳5秒鐘,屈腕運動,2~3次/天,每次30~50下,還有輕拍運動、頸部運動、聳肩運動,術后當天護士發放握力器指導患者開始鍛煉。2)術后的3~4天,患者開始進行屈肘運動、肩關節繞圈運動。3)術后5~7天患者可練習手掌捫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的運動、雙手抱肩運動。4)術后8~10天拆除切口縫線,可鍛煉抬高患側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對側肩部.初時可用健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逐漸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手指爬墻運動,站立式俯地挺身運動。5)術后14天,練習將患側手掌置于頸后,使患側上肢逐漸抬高,進而能以患側手掌越過頭頂并觸摸對側耳部為止,為了擴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此時還可做扶墻鍛煉,加強患側上肢的功能。2.第二階段:1)毛巾操,放松坐直,雙臂將毛巾繃緊,慢慢將手舉過頭的上方保持住,漸進式的將手臂向兩側移動。整個過程中盡量將手肘保持伸展。2)望月操,身體坐直,將左手放在右膝上,左手放在右手上。保持這個姿態,將左臂沿體側慢慢舉起,同時將頭隨著手臂移動的方向轉動,做出抬頭望月的姿態。一個方向練習幾次后,換另一只手臂。3)伸展操,放松坐直,將雙手交叉放在兩腿之間。保持雙手交叉,將雙臂慢慢的由身體前方舉過頭頂,保持這樣的伸展狀態,然后將雙臂緩緩的放下保持雙手交叉,稍微放松,然后重復練習,練習的次數以適度為宜。 3.我科每周三下午帶領病區乳腺癌術后患者集體做操,集體操直觀,易懂,有利于患者之間相互模仿,學習,提高了患者活動的積極性。
2 結果
67例病人,經早期的功能鍛煉,手術之后一周對患者的肘,腕,指三個關節的功能情況進行評定,66例患者肩關節功能得到完全改善,1例患者功能有改善,治療的總效率98.5%。手術之后5個月左右可進行完全生活自理的患者有65例,生活基本自理2例,生活完全自理率為97%。
3 討論
3.1 早期功能鍛煉可提高患側上肢的功能恢復,加速心理康復。及時有針對性的對病人宣教,可以使鍛煉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最初鍛煉時病人可能有些不適或輕度疼痛,我們要向患者說明這是正常的,功能鍛煉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完全恢復患肢的功能[3]。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是患者康復治療的主要環節,它關系到患者今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4]。
3.2 早期功能鍛煉的注意事項:術后12h內在責任護士指導下
開始做患側上肢運動,由于乳房及腋窩處剛經過手術,有引流和敷料包扎,創面仍較痛,故患側上肢活動主要限于手腕(各方向活動),手指(伸手,握拳)及肘關節(屈伸),通過鍛煉時患側上肢的肌肉收縮,大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非但不會影響傷口愈合,更會促進愈合,防止上肢水腫,并為下一步鍛煉創造良好的條件[5]。
3.3 集體操是集娛樂鍛煉于一體的功能康復操,配之優美的
音樂,讓患者感到術后康復鍛煉不再是枯燥,痛苦的。患者及家屬通過集體功能鍛煉操看到自己的進步,有助于自信心的恢復,隨著生活逐漸自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促使其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醫護人員適時,規范,系統,精心的指導患者早期進行術后功能鍛煉操,對乳腺癌病人術后上肢功能的恢復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另外,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及良好的心態將會對乳腺癌術后康復和防止復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 [M]. 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4~191
[2] 張菊平,肖紅. 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綜合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 (8):355-356
[3] 張秀英,張繼紅,王圣芳,等. 乳腺癌根治術后患側上肢功能康復訓練的護理[J].家庭護士:中旬版,2006,4(10):9
[4] 朱慧群. 康復鍛煉督導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與康復,2008,7(8):620-621)
[5] 謝燕. 乳腺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效果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6):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