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姜華 肖楠 譙立媛
【摘要】 結腸癌作為一種腸道惡性腫瘤在現如今已經比較常見,根據2018年全球最新癌癥報告,結腸癌是全球新發病例第三高的癌癥,且不同性別的發病情況不表現特異性。然而,結腸癌的病因并不明確,結腸癌尚不能得到有效的預防。但是結腸癌患者的預后并不是很差,因此,對于結腸癌患者的膳食營養研究有助于對術后患者康復過程的飲食選擇提供非常有效的指導,同時也可以指導有結腸癌發病高危風險人群的飲食習慣,達到延緩甚至逆轉結腸癌的發生過程。多種調查研究表明結腸癌的發生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1],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可能有助于降低結腸癌發病風險,而高熱量、 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1]。因此,結腸癌患者術后恢復與飲食同樣密切相關,改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不僅有助于術后的恢復,更有助于防止癌癥的復發以及結腸息肉等危險因素的發生。
【關鍵詞】 結腸癌;膳食營養
【中圖分類號】R73 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236-01
1 結腸癌的背景研究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日趨多元化,谷物、膳食纖維的攝入逐漸減少,而西方式地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逐漸為大多數人所推崇。加之久坐少動的不良生活習慣,癌癥成為了中國第二大致死原因。癌癥發病率的總體第三名便是結腸癌,女性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比男性稍高。而結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是密不可分的[2],結腸癌患者的膳食營養研究對中國結腸癌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預防結腸癌以及逆轉癌癥的發生、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結腸癌危險因素
結腸癌的病因尚不明確,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均相關。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或者過量飲食,導致營養過剩都可能引發結腸癌的發生。而食物纖維攝入不足,蔬菜水果的過少攝入也是結腸癌發生的主要因素,不同原因導致的長期腸道菌群失調也是結腸癌發生的不可缺少的環境因素[3]。飲食和慢性病的介紹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因素特別是飲食習慣和身體活動,在導致或預防結腸癌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肥胖也作為一項危險因素被人們所重視[4]。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從遺傳學角度分析,在結腸癌發病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超過半數的結腸癌患者來自腺瘤癌變,腺瘤癌變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是多基因遺傳突變、多階段病變演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包含多個步驟,首先是結腸正常上皮細胞增生,該過程可以逆轉,若不加以干預則發展為腺瘤,演變為原位癌之后惡化,發生浸潤轉移。基因發生的改變則是染色體改變,癌基因激活(K-ras、c-myc、EGFR基因去甲基化)、抑癌基因失活(APC、DCC、P53基因突變或缺失)、錯配修復基因突變(MMR)及基因過度表達(COX-2、CD44v)。
3 結腸癌的臨床研究
結腸癌的病程較長,長達10年之久,結腸癌的最終發生與其早期無特殊臨床癥狀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能只是排便習慣有所改變,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常見癥狀;糞便性狀的改變多不明顯,可有不明黏液;腹部有不明原因的不適感或持續性隱痛。大多數人往往當作炎癥治療或者不加干預,導致疾病發展到中后期以上癥狀加重,出現腹部脹痛絞痛等腸梗阻癥狀,有時可觸及腹部腫塊,該期大部分人會就診,結腸癌的診斷并不困難,因此,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率較高,只要不發生浸潤轉移,結腸癌的預后還是可觀的,根據分期可以選擇化學藥物治療,以改善預后和防止復發。但是術后的膳食營養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是預后和復發的極為重要的因素,甚至超過術后化療的效果,因此對于結腸癌患者的膳食營養的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4 結腸癌患者的膳食建議
結腸癌患者術后可能會發生腹瀉,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但需要調節飲食習慣,多吃柔軟易消化食物,多吃膳食纖維,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對結腸癌患者保護作用的一個可能機制是它們富含維生素A、C和E、纖維、礦物質、硒和類胡蘿卜素[5,6],這些營養素可能具有結合和稀釋致癌物的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有研究表明以紅肉、腌制/加工肉和魚、土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較高為特征的營養模式與結腸癌患者的生存率下降有關[4、7]。
同時應該禁食辛辣食品,因為辛辣食品刺激腸道,不利于肛門排便。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狀態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腸道感染,不利于結腸癌患者預后。有致癌作用的熏制、腌制、燒烤類食品盡量少吃甚至不吃,戒煙戒酒,可以預防癌癥的復發和大腸息肉的生長,也可以適度選擇化學預防。針對肥胖的患者(BMI≥30)應該適度減肥,不能突然增加運動量,也不能持續低的運動量,應該逐漸增加運動量來增加免疫力,改善預后、防止復發。
參考文獻:
[1] 王越,侴偉平,沈春鍵,王曉宇,羅薊.結腸癌根治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3,35(01):65-67.
[2] 楊依祚. 大腸息肉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D].山東大學,2010.
[3] 王生,黃曉星,余鵬飛,徐小濤,王一飛,劉莉,梅其炳.腸道菌群失調與結腸癌發生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4,30(08):1045-1049.
[4] Zhi Chen,Peizhong Peter Wang,Jennifer Woodrow,Yun Zhu,Barbara Roebothan,John R Mclaughlin,Patrick S Parfrey. Dietary pattern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esults from a Canadian population-based study[J]. Nutrition Journal,2015,14(1).
[5] Heber David. Vegetables, fruits and phytoestrogens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s.[J]. 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2004,50(2).
[6] Rebecca Johns Trissler. Fiber and Colon Cancer[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1999,99(9).
[7] Miller Paige E,Lesko Samuel M,Muscat Joshua E,Lazarus Philip,Hartman Terryl J. Dietary patterns and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risk: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 Nutrition and Cancer,20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