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偉
摘 要: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工會是高校中是聯系黨和群眾的紐帶,地方高校的發展離不開校工會的協調與配合。全面的認識校工會對發展一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地方高等院校;高校工會;教育
高校工會,不僅在維護教職工權益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具有引導性的地位。隨著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于文化的渴望變得越來越強,對于知識的渴望也遠大于從前,所以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加強了對教育的建設,同時也增加了許多課外文化活動,使課堂內外能夠融會貫通。
一、校工會存在的意義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各個高校發展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指導方針,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的接班人是高校工會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重要責任之一。校工會要有積極上進的精神,才能更好的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努力做到創先爭優,積極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類活動,教職工們必須做到嚴以律己,以黨的接班人的省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互相監督,共同努力,共同進步。不斷提高教職工思想道德品質、業務技術和科學文化素養。建設有思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專業性教職工隊伍。高校工會在教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校工會的存在也是高校培育教職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1]。
二、校工會在教育中扮演的職能
校工會是校黨委領導下,教職工們自愿發起的群眾組織,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學校更好的了解來自各方面的需要。校工會的教育職能不僅體現在教職工對學生的教育,而且還要求對教職工自身的教育。教職工的教育主要是通過高校提供的深造機會以及老師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上課與學生們之間的互動等來實現的,這樣不僅促進了高校的師風師德建設,而且還有利的促進了高校的學風建設,而且在校文化發展和開展上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校工會要明確自己的教育職能并積極的履行自己的職能,積極做好協調和監督工作,提升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養,建設一支擁有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教職工隊伍,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資源,揚長避短,培養出一群有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學生。根據教職工自身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培養方式,合理利用深造機會,充分發揮教職工各方面優勢,培育出各方面專才以及優秀的全能性人才,為專業分工奠定有利的人才基礎。
三、校工會在教育上的作用
結合我校校工會運行情況,校工會在履行教育職能方面更多地是強調對教職工的教育問題,注重提高教師文化素質、道德水平和思想認識,培養富有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職工,形成教職工高尚的師風師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工作當中,教職工為人師表必須注重個人素質,即體現在文化修養方面同時又體現在道德建設方面,個人素質的提升為教職工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貢獻。培養教職工的高尚的師德,確立教職工的職業道德,加強教職工的素質教育和團隊建設,對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加以提高,使其在其位謀其職,認真負責,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一份貢獻,培養出優秀的棟梁之才。通過多種方式來豐富教職工的學習和工作面,例如,開展具有教育主題的各類活動,開張具有個人教學風格的主題報告,舉辦教學學術課題類競賽,開展教學技能類演講,從而評選出優秀個人及優秀團體,這樣有助于教職工相互學習,對自身素質的提高也起到了積極的監督作用,同時對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有了積極的增強作業。
第二,在生活當中,用團結互助的思想引導教職工,讓他們學會善于溝通,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成為工作上的好同事,生活中的好伙伴,這樣有利于對工作的開展以及有利于老師們的身心健康。高校工會履行教育職能不僅在思想上,更應在生活中開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校工會應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使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參與其中,在這樣的經常性接觸下,大家就能更好的了解彼此,老師們更能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也就不會像通常意義下的那樣緊張,在更好的了解后,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會有一個新的提升,對于同學們接受知識會變得更容易起來。在校工會的指引作用下,教職工對教育的發展會有實質性的提升[2]。
第三,在思想方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思想來要求教職工,引導教職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工會履行教育職能不僅體現在思想和生活上,更應在體現在思想上。正確的價值觀行動的指路燈,教職工即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社會人群,在社會生活中不免會遇到利益和思想上的沖突,在這里工會就體現了它的價值所在,它可以幫助教職工辨明是非對錯,做出適當的對策,采取正確的行動,指引正確的道路,因而對于思想的教育尤為關鍵。
四、校工會在教育建設中的貢獻
教育職能著重強調教職工的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質的提升,培育教職工們高尚的師風師德,強化教職工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是人類文明傳播的發源地,高校教職工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較強的思想辯識能力。因此,高校工會的教育職能要求工會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形成積極上進的教育取向,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做到適應教職工的知識水平和思想深度。為全體教職工的工作以及學習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創造出一個公平競爭的校園環境,提高了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意識,提高了員工的精神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增強了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這有利于激發教職工的教學研究潛力,充分發揮他們在繼續學習和教育方面的聰明才智,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此外,校工會還制定了完善的組織內部激勵機制。對于教學或研究方面取得進步或做出更大的貢獻的教師和教職員工們,組織給出了物質方面的獎勵和精神層面的獎勵,如舉辦了表彰會議、發布網絡信息和頒發了榮譽證書。給與適當的獎金或其他福利,以鼓勵其他教職員工向他們學習,并共同努力,以發展學校和工會[3]。
為了跟隨社會的發展腳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下,新時期高校工會的教育職能會迎合社會需求不斷的發展。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社會正處于轉型的大階段,國家強調把更多更好的資源賦予工會組織,工會的發展順應了這個時代的趨勢,因此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和創新的舞臺和空間。這不僅在政治上保證了工會的發揮,而且是這個時代的呼聲。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工會制度,協調高校內部關系,緩和教職工與黨政機關的矛盾,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關注教職工的利益訴求,同時加速教職工隊伍建設和高校工會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能動性,共建和諧美好的校園。
[參考文獻]
[1] 杜德魚等. 依法加強工會、教代會建設,促進高等教育管理與改革[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版),2004, (1).
[2]張北川. 對新時期高校工作的思考[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4).
[3] 易良紅. 論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的作用[J]. 工會理論與實踐, 2006, (2).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數理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