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郝冉 王蓮芳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型財產應運而生。2017年《民法總則》對于虛擬財產作了原則性規定,但沒有進一步明確相關問題。用戶死亡后,繼承人能否繼承其虛擬財產進成為了目前關注的焦點。本文在分析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加強虛擬財產法律制度完善的意義,并立足于現存的相關問題,對完善我國虛擬財產繼承法律制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立法完善
一、問題的提出
互聯網的誕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帶來了便利,與此同時,人們充分認識到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網絡虛擬財產究竟能不能繼承?若是可以繼承,又應該遵循何種繼承方式?網絡用戶協議中的相關格式條款是否造成了虛擬財產的繼承的困境?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給原有的繼承法律體系造成了沖擊,亦在學術界引起熱議。2017年,《民法總則》修訂,其中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條款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沒有明確網絡虛擬財產的性質、所有權歸屬等問題,這導致了繼承權問題的發生。重視網絡虛擬財產繼承法律問題,為構建我國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制度提出有效建議,極具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
二、加強虛擬財產法律制度完善的意義
(一)有利于維護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
網絡虛擬財產往往是網絡用戶投入了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的產物,故其具有一定的價值性。有些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能夠用直接用貨幣衡量,如游戲裝備等。而有些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體現在其精神象征意義,例如丈夫提出繼承妻子的QQ號的要求,并不是出于盈利的目的,而是希望將妻子相關的信息保留下來。QQ中儲存的照片、聊天記錄和日記等等,在他人看來并無價值,但對于丈夫而言卻是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從虛擬財產的現實價值與精神價值來看,其都應該成為法律保護的對象。加強虛擬財產法律制度完善,規制虛擬財產的合法繼承程序,是維護網絡用戶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促進法律體系的完善
現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滯后性,難以規制日新月異的社會現狀,這就需要通過法律解釋或者法律修改的方式彌補現行法律的漏洞。互聯網作為新興發展的事物,與之相關的法律大部分處于空白地帶,而實踐中涉及互聯網問題的糾紛卻越來越多,其中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糾紛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完善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制度,能夠為處理相關糾紛提供有力依據,既有利于提高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也促進了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為實現法治奠基了良好的法律基礎。
(三)有利于解決社會實際糾紛
伴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推進,人們逐漸形成了依法解決糾紛的觀念。當前,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糾紛層出不窮,但法律卻不能為之提供解決問題的依據。立足于目前的法律空白地帶,有針對性的完善虛擬財產繼承的相關制度,使得類似的事件有法可依,既有利于解決社會實際糾紛,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貫徹了法的秩序價值。
三、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現存問題
(一)缺乏法律支撐
首先,民法總則中的相關規定為總括性規定,在具體實踐中難以適用。其次,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沒有明確,究竟其應該歸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抑或是新型財產權規制還存在爭議。再次,網絡虛擬財產是否能夠作為其他合法財產繼承尚未有定論,針對可繼承遺產的范圍,我國《繼承法》第三條采用列舉的方式加以明確,并在最后用兜底條款將“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納入可繼承遺產的范疇。然而,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顯然網絡繼承遺產不在此范圍內。綜上所述,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以及其能否被繼承等問題還是十分模糊,因此,亟需在法律中予以明確。
(二)網絡服務協議不利于虛擬財產繼承
網絡虛擬財產繼承不僅涉及繼承人和被繼承人,還需要網絡運營商的配合。在網絡用戶享受網絡服務之前,往往會與網絡運營商簽訂服務協議。目前,我國缺乏虛擬財產繼承的具體法律條款,所以網絡服務協議就成了解決虛擬財產繼承糾紛的重要依據。然而,網絡服務協議中,有關虛擬財產的多為格式條款,在減少網絡運營商的義務的同時,將網絡用戶置于相對不利的地位。以QQ為例,其網絡服務協議中明確規定,若在注冊之后長時間不登錄賬號,則騰訊公司有權收回賬號。網絡用戶對于類似的條款只有接受或者拒絕的權利,但不能基于自己的意愿修改網絡服務協議的內容。這顯然不利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相關格式條款是否有效,亦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三)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困難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虛擬財產的種類、形式趨于多樣化,這給虛擬財產的價值評估帶來了困難。若將不同種類的虛擬財產一概而論,這顯然是不妥的。更重要的是,有些虛擬財產的價值是能夠用貨幣表現出來的,比如游戲中的裝備,大多是明碼標價,能夠轉換成現實中的貨幣;但還有很多的虛擬財產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如社交賬號中的照片等,則更多體現在紀念意義。除此之外,網絡用戶在取得了游戲裝備之后,一般都會投入大量的勞動時間,使游戲裝備升級,投入的勞動時間應當算入虛擬財產的價值,但是具體該如何評估還須綜合考慮。
(四)涉及隱私保護問題
目前,保護網絡用戶的隱私權成為了拒絕虛擬財產繼承的重要理由。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當網絡用戶使用社交賬號,總會存在某些信息不愿意被人發現的情況,所以,QQ里有照片設置密碼上鎖的功能,在微信里也可以設置朋友圈僅自己可見。一旦網絡虛擬財產可以繼承,那么這些隱秘的信息就可能被其他人知曉,甚至有被公之于眾的隱患。此外,在網絡服務協議中,往往規定了網絡運營商有保護網絡用戶隱私權的義務,所以有些網絡運營商據此拒絕將虛擬財產轉移給繼承人。如何平衡隱私權和虛擬財產繼承,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完善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立法
我國現行《繼承法》頒布于1985年4月10日,將近30年未作修改,在某些方面難以適應現實需求,可根據實際需要加以修改。首先,確定網絡虛擬財產能夠作為其他合法財產繼承,保證司法實踐中有法可依。有觀點認為,由于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特殊性,將其獨立立法為宜。這種觀點存在以下不妥之處:第一,單獨立法必然會增加立法成本,給立法機關增添了負擔;第二,單獨立法缺乏現實性,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急待解決,若是能將其歸納至現存法律,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其次,運用司法解釋等方式對虛擬財產繼承的其他要素進行說明。網絡虛擬財產較之傳統財產,在繼承主體、繼承方式、繼承時間等方面皆有不同,若是僅靠《繼承法》的相關條款規制,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此外,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穩定性,不可能頻繁更改,司法解釋比較靈活,用司法解釋規制復雜多變的虛擬財產是比較合適的。
(二)明確網絡服務協議效力
網絡用戶協議是處理虛擬財產繼承糾紛的重要依據,規范網絡服務協議,明確其效力勢在必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確定現存網絡服務協議中格式條款的效力。由于格式條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網絡用戶占有、使用、收益、轉讓虛擬財產的權利,排除了用戶的繼承權,故大多數學者認為此類格式條款是無效的。其次,注意平衡網絡用戶、網絡運營商及繼承人各方利益。網絡用戶在虛擬財產上投入了時間和金錢,但網絡運營商為維護該網絡平臺的運行也付出了一定成本,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當繼承網絡虛擬財產時,可要求繼承人適當向網絡運營商支付相應的費用。再次,處理好虛擬財產繼承與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建議在網絡服務協議中加入保密協議,若網絡用戶不愿意自己的某些信息外露,可在保密協議中聲明某些虛擬財產不屬于繼承范疇。
(三)建立網絡虛擬財產價值評估機制
當前,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通常是由網絡運營商規定的。作為創立并維護網絡平臺的運營商,應該是最了解該環境下虛擬財產的價值。可由網絡運營商設立虛擬財產價值評估團隊,在綜合考慮虛擬財產的費用和投入必要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客觀評價該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此外,為防止網絡運營商這一方評估不客觀,須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強監督。若用戶或相關繼承人認為評估團隊有失客觀,可以向有關機關反映,由有關機關指定某些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參與評估團隊,對虛擬財產再次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陳康,吳仙桂.我國虛擬財產繼承的法律問題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8,35(06):94-99.
[2]呂坤容.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性質及其法律保護[J].法制博覽,2019(01):174-175.
[3]梁修媛.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民法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9(02):74-75.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