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濤
(河南省臨潁縣中醫院,河南 漯河462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發病與職業性粉塵、大氣污染、吸煙、遺傳等因素存在較大關聯。COPD穩定期患者治療重點為預防缺氧及減少急性發作,既往臨床多采取解痙、祛痰及擴張支氣管藥品治療,但均未取得滿意效果[1]。黃芪注射液應用于COPD穩定期患者,有固表、益肺、補氣、健脾的功效。補肺活血湯諸藥配合,共同發揮斂肺、定喘、祛痰、平喘、清熱、活血、解毒功效。本研究選取COPD穩定期患者157例,分組探究補肺活血湯聯合黃芪注射液對其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臨潁縣中醫院收治的COPD穩定期患者157例,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78例和研究組79例。對照組女32例,男46例;年齡41~81歲,平均(58.73±9.38)歲;病程6~19年,平均(12.41±2.93)年。研究組女31例,男48例;年齡42~82歲,平均(59.12±10.07)歲;病程5~18年,平均(11.89±3.06)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均處于穩定期;患者或家屬知曉并同意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支氣管擴張者;腎、肝存在嚴重病變者;肺間質纖維化者;支氣管哮喘者;活動性肺結核者。
兩組均采取解痙、祛痰、擴張支氣管藥品等治療。
2.1 對照組 給予黃芪注射液(上海新亞藥業高郵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1256)穴位注射治療,穴位選取足三里、曲池、天突、定喘、腎俞、肺俞,每穴注射0.5~1mL,每周1次。治療7周。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補肺活血湯治療。組方:甘草片10g,浙貝母10g,白果10g,紫蘇子10g,全瓜蔞20g,赤芍15g,川芎10g,丹參30g,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50mL,每日2次。治療7周。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測定兩組第1秒用呼氣容積(FEV1)、FEV1與預計值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治療前后以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評分表(WHOQOL-100)評價兩組生活質量,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質量越差[3]。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FEV1%、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FEV1、FEV1%、FEV1/FVC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比較(x±s)
(2)WHOQOL-100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WHOQOL-100評分為(58.37±6.45)分,與對照組(57.93±5.89)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WHOQOL-100評分為(86.59±8.04)分,高于對照組的(78.34±7.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認為,COPD屬“喘證”“痰飲”“肺脹”等范疇,病機為肺氣不足、外邪入侵、脾失健運、氣血兩虧,病位在肺,并累及腎、脾。COPD穩定期多表現為自汗、胸悶、氣虛、咳痰、納差、乏力等,應從斂肺、定喘、祛痰、平喘、清熱、活血、解毒等方面施治[4]。穴位注射通過刺激經穴,調節陰陽,調暢經氣。黃芪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黃芪,味甘性溫,固表、益肺、補氣、健脾。現代藥理學證實,黃芪能有效調節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激活巨噬細胞,提高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B淋巴細胞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5]。補肺活血湯組方為甘草、浙貝母、白果、紫蘇子、全瓜蔞、赤芍、川芎、丹參,其中甘草益氣補脾、祛痰、止咳、解毒清熱;浙貝母解毒散結、化痰、清熱;白果除濕、斂肺定喘、祛痰平喘;紫蘇子平喘止咳、消痰降氣;全瓜蔞化痰、清熱、滌痰;川芎止痛祛風、祛痰活血;赤芍祛瘀活血、涼血清熱;丹參止痛通經、消腫涼血、祛瘀活血。諸藥配合,標本兼顧,共同發揮斂肺定喘、祛痰平喘、清熱活血、解毒功效。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治療后FEV1、FEV1/FVC、FEV1%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COPD穩定期患者應用補肺活血湯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能有效提高其肺功能。研究組治療后WHOQOL-10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COPD穩定期患者采取補肺活血湯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