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斌
(河南省范縣人民醫院,河南 濮陽457500)
臨床腦梗死病死及致殘率均較高,據相關文獻顯示,中國腦梗死患者發病3個月病死率為9.7%,致殘率為36.5%[1]。臨床多采取西醫藥治療該病,但不良反應較多,臨床效果不甚滿意[2]。近些年,中醫療法在卒中類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賀氏三通法應用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能有效調節氣血、疏通經絡。芪龍通絡湯應用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能活絡、通經、活血、益氣。本研究選取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57例,分組探究芪龍通絡湯聯合賀氏三通法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范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57例,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78例)和研究組(79例)。對照組男46例,女32例;年齡41~71歲,平均(58.73±6.38)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年,平均(5.38±1.42)個月。研究組男48例,女31例;年齡42~72歲,平均(59.12±6.0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年,平均(5.47±1.3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標準 符合《神經病學》中腦梗死恢復期的診斷標準[3];患者或家屬知曉并同意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合并惡性腫瘤者;腎、肝存在嚴重病變者;造血功能障礙者;既往有卒中病史者。
兩組均采取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營養腦細胞、擴張血管等治療。
2.1 對照組 采取賀氏三通法治療:①溫通:選取解溪、犢鼻、尺澤、四縫等穴,將鎢錳合金火針置于酒精燈上燒紅,然后對上述各穴行快速針刺,不留針,每周2次;②微通:選取太沖、照海、豐隆、環跳、天樞、合谷、通里、曲池、外關、百會、廉泉等穴,以芒針直刺,并施以捻、提、插、轉等手法,每穴留針30 min,每周5次;③強通:選取委中、曲澤、四神聰等穴,以三棱針迅速破皮,隨即出針,待血液流出3~5滴后以干棉球按壓針孔,每周2次。治療4周。
2.2 研究組 于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芪龍通絡湯治療。組方:牛膝10 g,雞血藤10 g,醋沒藥10 g,醋乳香10 g,紅花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炙甘草5 g,冰片0.3 g,酒炙丹參15 g,川芎10 g,當歸尾10 g,三七粉6 g(沖服),黨參片15 g,地龍10 g,生黃芪50 g。水煎服,每次200 m L,每日2次。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以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評價兩組神經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差。②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x±s)
(2)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2,P=0.618>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中醫認為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氣虛血行乏力,筋脈痹阻,瘀血內阻,多遺留口舌斜、半身不遂、言語謇澀等癥狀,應從活絡通經、活血益氣等方面施治[4]。賀氏三通法應用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能通過不同途徑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將放血、火針、毫針3種針刺方法巧妙結合。其中刺絡放血強通法具有活血通絡、祛瘀生新、醒神開竅之效;火針溫通法可發揮活血、行氣、溫經、通脈作用;毫針微通法具有通調經脈功效[5]。龔培培等[6]研究發現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采取芪龍通絡湯治療,能顯著改善血液流變學,總有效率高達93.33%。芪龍通絡湯中黨參、生黃芪屬君藥,可補脾、健胃、旺氣、行血、祛瘀、通絡;酒炙丹參、當歸尾屬臣藥,可活血、養血、化瘀;沒藥、乳香屬佐藥,可行氣散瘀;紅花、桃仁活血祛瘀;三七屬佐藥,能發揮活血、補虛功效;牛膝強筋補腎、通經活血;地龍、雞血藤舒經活絡、行血補血;冰片醒神開竅[7]。諸藥配合,共同發揮活絡、通經、活血、益氣功效。研究表明,芪龍通絡湯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抗炎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作用[8-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均較低,說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采取芪龍通絡湯聯合賀氏三通法治療,能顯著改善其神經功能,具有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