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彰勇
(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呂梁032200)
慢性濕疹為臨床皮膚科常見的慢性反復性炎癥性疾病,病程纏綿,時劇時緩,對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等均造成影響。目前,其發病機制暫不完全清楚,且病因較為復雜,易復發。以往治療此病多給予單一藥物治療,但有報告顯示單一給藥治療效果不突出[1]。臨床實踐證實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依匹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療效突出,得到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認可,但部分學者對此仍有質疑。本研究選取80例慢性濕疹患者,分組探討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依匹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的優勢,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汾陽醫院收治的慢性濕疹患者80例進行回顧分析,依據其治療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65歲,平均(36.4±2.1)歲;病程1~8年,平均(3.9±0.5)年。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9~66歲,平均(36.6±2.2)歲;病程1~9年,平均(3.8±0.6)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中文翻譯版)》中慢性濕疹的診斷標準[1];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病歷資料齊全。
1.3 排除標準 合并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合并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病等者;哺乳、妊娠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干預,避免擦拭、搔抓、冷熱刺激皮膚,禁止食用咖啡、海鮮等刺激性和易過敏類食物。
2.1 對照組 給予復方甘草酸苷片(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93006,每片含甘草酸苷25 mg、甘氨酸25 mg、DL-蛋氨酸25 mg)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哈西奈德軟膏(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314,10 g∶10 mg)適量外用涂抹,每日1次。治療1個月。
2.2 研究組 給予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依匹斯汀(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5057,10 mg/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2次。復方甘草酸苷片使用方法同對照組。治療1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治療前后根據患者的皮損程度和癥狀程度評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療效指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②根據療效指數評定治療療效。顯效:療效指數降低≥60%;有效:療效指數降低20%~59%;無效:療效指數降低<20%。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如嗜睡、乏力等。④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 L,抗凝,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其白細胞介素-4(IL-4)、干擾素-γ(IFN-γ)指標水平。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5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12 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濕疹患者療效比較[例(%)]
(2)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濕疹患者癥狀評分比較(分,x±s)
(3)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共3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7.50%),其中1例出現乏力癥狀,2例出現嗜睡癥狀。對照組共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10.00%),2例出現乏力癥狀,2例出現嗜睡癥狀。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4)IL-4、IFN-γ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L-4、IFN-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IL-4水平低于對照組,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4、干擾素-γ水平比較(pg/mL,x±s)
慢性濕疹屬于過敏性皮膚病,常出現遲發性變態反應,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原因為精神因素、局部刺激、食物過敏等[2-3]。發病后,患者病灶部位皮膚逐漸出現皸裂、粗糙、紅斑丘疹,因病情發展還會發生劇烈瘙癢、浸潤肥厚等。若搔抓后出現苔蘚樣變,可能會發生色素沉著,影響皮膚美觀性和完整性。
臨床治療慢性濕疹的難度較大,且遷延不愈,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在局部外用藥物基礎上給予口服藥物[5]。內服藥物主要給予抗炎、抗組胺等對癥干預;外用藥物主要給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但停藥后,復發率高,長時間給藥可能會引發繼發感染、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療效、癥狀評分、IL-4、IFN-γ等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依匹斯汀可在確保治療安全的基礎上提高臨床療效。此結果與董海良等[5]報道結果相符。復方甘草酸苷主要活性成分為甘草酸苷,存在皮質類固醇樣活性,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緩解癥狀,止癢,目前已在皮膚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此藥物還有催眠、鎮痛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功效[5],可阻斷因勞累、精神緊張等造成的病情加重狀況,控制惡性循環。依匹斯汀屬于高選擇性組胺H1受體阻滯劑,對H1受體有拮抗作用,且對白三烯引發的粒細胞趨化有抑制作用[6],能夠拮抗血小板緩激肽和激活因子,抑制慢反應性物質A和組胺等炎癥遞質,所以其抗變態反應較強。因此,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依匹斯汀藥物治療慢性濕疹療效突出。
綜上所述,建議臨床治療慢性濕疹應用復方甘草酸聯合鹽酸依匹斯汀治療安全、高效,患者IL-4、IFN-γ等指標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