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巧英,王小燕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痛苦體驗。[1]而癌性疼痛是指癌癥,癌癥相關性病變及抗癌治療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為慢性疼痛。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和最難忍受的癥狀之一[2]。晚期癌痛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醫護人員明確患者具體病因后給予相應鎮痛藥物止痛,可有效降低疼痛感,但藥物治療常常會給患者帶來諸多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壓、便秘、皮膚過敏等,給患者帶來心理和身體的雙重痛苦[3]。造成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負面情緒增多,預后效果差等后果,因此,加強護理干預顯得極為重要[4]。文章通過選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隨機分組比較兩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壓、便秘、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改善情況,得出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各32例,其中,常規組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齡在35-64歲,平均年齡為48.5歲,肝癌5例,乳腺癌9例,肺癌13例,食道癌5例,護理組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齡在38-69歲,平均年齡為53.5歲,肝癌3例,乳腺癌7例,肺癌15例,食道癌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等基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檢查均被確診為癌癥晚期;②患者均出現明顯的疼痛感,且都用相關止痛藥物;③患者均無嚴重昏迷、精神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識;④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性的藥物止痛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護理人員耐心給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增強患者對自身病情、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了解,消除患者的恐慌、害怕心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調整其心態,如唱歌,聽音樂,看電視,及與家人和朋友交談等;②告訴患者相關阿片類鎮痛藥物劑量,并根據患者疼痛感覺對用藥劑量進行及時調整;③提高患者對阿片類藥物的認知能力,減輕患者由于藥物不良反應認識誤區造成的心理壓力;④經常在病房播放一些放松音樂,轉移或分散患者在疼痛上的的注意力和精力;⑤保持病房的干凈衛生,給患者打造舒適整潔的住院環境,包括病室安靜,清潔,光線充足,室溫適中,空氣新鮮,減輕對患者的刺激,安置患者于舒適的體位,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可提高痛閾,減輕痛苦;⑥經常和患者進行交流,溫聲細語撫慰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⑦由于患者對病情認識不足,加之疼痛折磨負面情緒較大,用藥依從性低,護理人員應多列舉成功的治療案例,疏散患者壓抑、焦慮心情,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⑧相關醫療部門和社會團體應建立相應的組織,通過訴說、交流來讓患者釋放心理負擔,并給予患者足夠的理解支持,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如抗癌協會,病友支持組織,宗教信仰,爭取親人,病友,朋友及社會的支持,用積極的心理情感,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⑨密切關注患者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給予患者相應的預防藥物治療等。
比較兩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壓、便秘、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改善情況。
信息資料以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數據結果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壓、便秘、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改善情況,可以看出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3.13%)明顯高于干預組(21.88%),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癌痛規范化治療是近幾年來提出的癌痛治療理念,其目標是:①持續持久的緩解疼痛②控制藥物不良反應③將疼痛及治療帶來的心理負擔降到最低④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質量[5]。隨著WHO癌癥三階梯治療原則內容的不斷更新,按疼痛程度“爬樓梯”式的用藥方法已逐漸淡出,目前不再機械式地按階梯分割,而是把疼痛看作一個連續的過程,將阿片類藥物的使用范圍擴大到所有癌痛患者。[6]癌痛患者因負面情緒較多,多存在失望和絕望心理,用藥依從性低,十分不利于改善預后效果,加之疼痛難以控制。當前,在有效治療癌痛的大前提下,為降低藥物不良反應,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提高晚期癌痛患者治療質量,對于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是必須和必要的。
文章對一系列干預在晚期癌痛患者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的改善情況進行了探究,通過選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隨機分組比較兩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壓、便秘、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改善情況發現,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3.13%)明顯高于干預組(21.88%),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出結論,給予晚期癌痛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強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對降低患者用藥后疼痛感,改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